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侗族传统文化是侗族人世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而侗族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精神则是侗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所固有的一种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它始终是维系、协调和推动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反映着侗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侗族各种文化形态中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体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笔者认为它至少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精神”。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能动性。这种精神广泛地含藏于侗族祖先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歌谣和民间故事之中。在侗  相似文献   

2.
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三方面探析了侗族传统教育的内容和特点,认为侗族传统教育因其所依存的文化生存环境不同,有着自身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两个角度对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旅游开发的客观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真实记录皇都侗族文化村居民的经济生活条件是否因旅游而逐渐得以改善。同时本文结合民族学相关理念,分析当地发展旅游的可行性因素,针对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特点及问题,提出最适宜当地发展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路径,通过对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分类保护、恰当利用的方式,试图化解皇都侗族文化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共同推进皇都侗族文化村的现代化发展,最终达到提高皇都侗族文化村各阶层居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 侗族的民间舞蹈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舞蹈艺术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侗族人民爱唱歌,也爱跳舞,所以,在侗乡有“饭养身,歌养心”,“耶求旺,舞助兴”之说。侗族民间舞蹈文化与侗族的其他艺术文化一样,是侗族人民为了再现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及满足人们对于美的爱好和追求而逐渐创造出来的艺术。它是侗族人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其起源和发展,民间流传的几种主要舞蹈及其独特的风格,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单位实施,将在北京雁栖湖建设”中国民族文化城”,占地280公顷,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民族经济、文化展示。它将增进国内各民族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民族团结,也将为各国朋友了解我国各民族提供最便捷的途径,增进各民族对外经济文化联系。笔者受托草拟其中的侗寨展示构想,并对展示内容作必要的说明。笔者本着“立体、全面、高层次和生动活泼”的原则,提出了下列构想。鉴于展示是否全面,准确对本民族来说是个敏感问题,而且民族村寨展示还可能在其他旅游城市修建,如何全面、形象、生动地介绍一个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故不避浅陋,将构想列后,以供讨论,恭候读者、专家的赐教。侗族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带和湖北西部一些县市,现有人口250多万,是古代越人后裔。侗寨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传统文化颇具特色。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大歌、不用一钉一铆的鼓楼和风雨桥建筑艺术、有九个舒声调六个促声调的侗语,有“侗族三绝”之称,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6.
"月也"是侗族地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其主要内容可简单分为宴请与娱乐两部分,涉及"吃"与"被吃","表演"与"观看",通过这样的关系转换,侗族人群交往背后相互宴请与娱乐的交换机制得以展现出来。双方之间的交往活动以猪头礼物的"欠"与"还"标记出来,形成一套互惠性计算的逻辑,这个过程中的礼物交换及其展演的文化象征代表着村寨之间交往关系的确立和维系。"欠"与"还"的运作,植根于各民族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套共享的规则体系。虽然"月也"本身限定在侗族的村寨之间,但是其背后的民俗规则超越了民族界限,适用于地区内的多个族群,从而整合出某种超越族群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民族博物馆事业的重要作用民族博物馆事业肩负着展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任以文物为主体的各种馆藏资料,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历史等内在因素的物质载体,通过它们,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得以生动、具体、直观的展示出来。进而,人们通过馆藏文物等资料的展示,了解一个民族,了解一个方面的历史,了解一种精神。相对于以社会普遍接受或认同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存在并传播的一般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相对的独立性。对少数民族文化自身发展来说,这种独立性一方面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保持其特殊性的内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侗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文章从整体性、仁爱精神、兼融性和现实性四个方面论述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侗乡福桥     
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侗族古村落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百里侗文化长廊”。这里完整保存有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侗族传统建筑更是异彩纷呈。干栏式吊脚楼民居、星罗棋布的侗族鼓楼、横跨溪河的福桥,无处不证明侗族是一个擅长建筑的古老民族。福桥建筑形式与浙江廊桥近似,当地人将这样的桥梁称为“福桥”、“花桥”、“风雨桥”。侗乡福桥@吴景文  相似文献   

10.
<正> 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侗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侗族风俗习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构成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地域集中,语言相同,但因内部支系不同,表现在服饰上则呈现出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侗族服饰的分类、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北民族地区文化类型多样,族际间跨文化交流具有文化对接难、无意识的先入为主和敏感性极强的三大特点。文化沟通的障碍主要集中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两个深层次精神领域,体现为人与自然、稳定与迁徙、个人与集体、含糊与清晰四个方面的文化冲突。法律作为广泛调节人类社会基本冲突的工具在这一领域基本无能为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能够很好地承担起跨民族文化沟通的起桥梁作用,对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是各民族同胞以本民族生活为“蓝本”,“就地取材”集体创造而来的口头文化遗产,凝聚着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思想精髓。几千年来,随着中华民族逐渐凝结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也在“多元”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性,这在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便有诸多例证。以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赫哲族、鄂伦春族民间文学为例,分析其在说唱语言、表现形式和人物形象塑造上体现的黑龙江区域少数民族共同性,及其在精神品质方面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性。这将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区域民族共同性与中华民族共同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进民族间的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生活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各族人民30多万人,保留了较好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古建筑。丰富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宣恩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侗族,是一个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崇尚自然和谐、万物有灵信仰,农耕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人把歌舞视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哆耶舞、芦笙舞、斗牛舞、薅秧鼓舞、羽毽舞、竹筒舞、咚咚推等在不同场景下表演的舞蹈。透过具有浓郁民族性的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侗族人民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这些烙印着民族基因的舞蹈也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以及审美观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侗族舞蹈在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性和现代审美之间的关系,成为推动侗族舞蹈发展的探路石。  相似文献   

15.
对某一民族的婚姻家庭形态进行分析,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很多的专家学者于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形态的静态描写,而没有揭露出婚姻形态、家庭制度后面所隐藏的社会存在与文化背景。本文意在对侗族传统的婚姻家庭发展史作一个纵向的探视,从而揭示出侗族的婚姻和家庭与其社会文化的相互联系,及社会发展对侗族婚姻家庭诸因素的影响等问题。题中所谓“传统”者,前以血缘婚为始,后以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为终,不及其余。不足之处,祈望指正。  相似文献   

16.
赵杰 《回族研究》2006,(3):17-20
本文从“回族与生俱来的结合力”、“回族入乡随俗、随遇而安的适应力”、“回族与外族热情沟通的亲和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回族人的性格优势,从中论证了宁夏能够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并使小省区办成了大文化,是与主体少数民族的上述优势密切相关的。回族的“三力”不仅对构建和谐宁夏起着基石作用,对构建整个中国和谐的民族关系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可分为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对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方法,以教于方家。 所谓民族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各民族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十分丰富,它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表现,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贯穿于民族历史的始终,体现于民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概念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现仅从狭义的民族传统文化即各民族的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精神生活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节日的主要内容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朝鲜族春节的荡秋千、跳板和摔跤比赛,傣族泼水节举行的划龙舟,水族瑞节的赛马,彝族火把节的摔跤、跳火绳,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赛马、和射箭。这些传统体育竞技都为节日增色不少。还有些传统体育项目,就是本民族的节日。像苗族的“龙舟节”,侗族的三月三“花炮节”,藏族的“跑马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  相似文献   

19.
侗锦是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传统生活用品,是侗族服饰中具有标识性的符号。侗锦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图案丰富、民族特色鲜明,象征着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种族繁衍与民族兴旺的美好期盼,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侗锦为例,着重分析侗锦图案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多元交融的特点,从族群之精神、民俗之载体、生活之愿景以及形式之语境四方面阐述其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作为湘西少数民族之一,侗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传统民俗文化和服饰文化艺术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彰显着独特的民族魅力。侗族服饰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配色素雅、工艺精湛,是侗族民族审美的重要体现,更是侗族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通过对侗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侗族民族、文化,对侗族男士、女士、儿童、老年服饰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作为侗族服饰的专用面料侗布制作工艺。旨在传承和发展侗族服饰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