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上海法租界与法册道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租界为近代上海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租界屡屡出现的越界筑路与外国人经常性的越界租地,彼此交织.以往的论述多聚焦于越界筑路,视其为租界扩张之前奏,实际上大量的越界租地更具有蚕食性.法册道契作为在法租界内执业之主要凭证,在诸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从总体上说,法册道契的发放与法租界的扩张过程是一致的,但透过对道契档案的解读,可以更清晰地揭示法租界从设立到扩张的诸多细节及其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2.
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在旧中国开辟的居留、贸易区域,是外国人侵夺了当地的行政管理权及其他一些国家主权的“国中之国”。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开辟租界。自1843年上海开辟英人租地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租界收回为止,历时100余年,辟界近30处。此外还有越界筑地、界外租占区、预备租界、外国兵营、基地、避暑地等。开辟租界的有英、法、美、德、俄、日、比、意、奥九国。要把这  相似文献   

3.
就性质而言,小刀会起义不过是一次区域性的城市暴动,并不具有全局性影响,但在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上,其影响却不可小觑。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它引发了上海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难民潮,此前的华洋分居一变而为华洋杂处;二、华洋杂处以后,界内秩序大乱,于是而有《上海土地章程》的修订,工部局和公董局的次第设立,以及租界内的市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安体制的构建;三、它促成了上海城市格局的变化,此后租界日盛,北市(租界)迅速取代南市(老城厢)成为上海城市的中心;四、上海客籍移民构成发生剧烈的变化,江浙商民逐渐取代开埠初期的闽广商民,成为上海移民的主体。小刀会起义后,上海一跃而为全中国最发达、最有生气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把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置于“海派文化”、“都市文化”视野下进行观照的研究路向,已沿用多年,取得了不少厚重的研究成果。不过,也存在明显的局限和缺憾。李永东的《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出版),敏锐地发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上海租界之间深刻而独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提出了“租界文化”的概念,开拓了新的批评空间和学术生长点,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也在对该命题研究的推进上成效显著。本书首先对提出的“租界文化”概念进行了立名。在此基础上,对租界文化语境下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整…  相似文献   

5.
上海租界华人参政运动,是一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上海民族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爱国运动。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外人独霸租界行政、华人毫无发言权力的局面,是上海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 所谓华人参政,是指租界内的中国居民要求对租界事务有发言权,争取在租界的行政机构工部局中有自己的代表。这场运动肇始于1905年,延续二  相似文献   

6.
近代上海地方诉讼法制史浅探钱国耀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各国通过暴力与强权,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从此,上海地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诉讼制度也开始形成:一方面,在上海县城,继续实行清朝封建主义式的司法诉讼制度;另一方面;在上海租界,则逐步实...  相似文献   

7.
略论近代上海市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迅速崛起,由一个中世纪滨海县城演变为近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这个过程中,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建设亦迈开了近代化的步伐。 近代上海市政以上海光复为界.大致可分为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晚清时期上海市政肇始于英租界,而后推而及于法租界和华界;民国时期则在晚清的基础上大步推进,到1930年代前半期上海的市政设施和市政管理已可以与当时世界任何一个大都市相媲美。上海市政的近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上海城市的外观和空间格局,极大提高了市民生活的质量.并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租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光二十五年(1845),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与上海道台官慕久签订了《上海土地章程》:“决定将洋经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今北京东路)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屋及居留之用。”①这片英人居住地也就是后来所称的英租界。以此为开端,租界在各通商口岸相继出现,它们以极其复杂的历史内容影响着中国早期现代化,构成中国近代历史运动中兼动力与阻力于一体的又一因素。一、“国中之国”与市政文明示范租界自出现之始,便挟带着强横的色彩,列强握夺了中国对租界的统治权力,在租界建立起独立的行政、警察和司法机构,…  相似文献   

9.
1921年以前,在上海城区中,较之公共租界、华界南市与闸北,法租界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有后发优势。1914年,法租界面积大扩张、城墙拆除、洋泾浜填平,使得法租界与城厢内外、公共租界连成一片;法租界城区规划严格,环境幽雅,人口密度低,地价便宜;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政治上也比较安全。这样,法租界便获得空前发展机会,成为对政治精英、文化精英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国民党政治精英包括孙中山、章太炎、李书城等集中居住在这里;宣传社会主义的文化精英,包括中共一大实际筹备人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也集中居住在这里。法租界俄侨众多的特点,也为帮助中共一大举行的吴廷康、马林、尼科尔斯基等外国人活动提供了方便。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使得法租界成为中共一大举行的比较理想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2月 18- 19日在上海召开 ,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 ,以及香港和上海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近 5 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就以下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租界与近代上海文化发展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对晚清以来上海的城市格局和文化环境作了具体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 :晚清上海一市三治 ,既存在着政治控制、文化管理方面的缝隙 ,也为不同文化的共处、交流、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上海所具有的在中国传统文化格局中的边缘性特点 ,在…  相似文献   

11.
拜金主义和道德滑坡问题是市场越界的表现,市场越界是对道德越界的惩罚。这个问题的出现说明,亚当·斯密在西方社会转型时期指出过的市场与道德的对立,不仅长期困惑西方人,也开始困惑我们。通观人类文明结构的演进过程,以及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国际化的趋势,可以认为,市场文明与道德文明是界限分明而又内在联系的新型文明结构,这种新型文明结构是对支持市场与道德越界的形而上学先验文明结构的克服。认知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对立和越界,是人类社会文明结构上的对立在主体理性上的表现,这个对立不仅困惑着东西方人的思想,也影响着市场与道德的划界。康德对先验理性结构的批判,出色完成了对主体理性的划界,使主体理性因从形而上学囚笼中解脱出来而觉醒,这觉醒的理性对医治市场与道德的越界,科学理性的独断与道德非理性之对立等现代社会病,仍不失为对症良药。  相似文献   

12.
自1908年上海租界通行电车至1937年全面抗战前,上海城市公共交通接续发展并日益隆盛。其间,租界代表性公交企业如法电公司、英汽公司职工因工资、待遇、就业等因素,出现了以停业罢工为主要表征的工人运动。通过中国共产党持续强化组织和领导,职工团体展开多元化的因应策略,租界公交工运取得明显成效并积累可贵经验。共产党和职工团体在其中发挥的能动作用和积极影响,不仅让公交工运成为近代中国城市交通工运的样板,而且对20世纪前半期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推进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租界,以其独一无二的生存环境对沈从文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仔细考察沈从文居留上海期间的创作、通信及相关资料,从艰难的租界生存和丰富的谋生体验、庞杂的租界叙事和难舍的乡情、矛盾的租界情结和尴尬的"乡下人"身份等三方面作出论述,以期对上海租界在精神、生活、创作等方面对沈从文的潜在影响作出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2 0— 30年代 ,国民政府以收回国家主权为目标的对外交涉在一些领域展开 ,关税自主权的部分收回 ,政府印花税、卷烟税等在上海租界内的征收 ,以及实行已久的上海租界道契制度的变更等等 ,均表明收回国家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些结果。其中围绕对上海租界内工厂施行检查所进行的交涉谈判 ,是国民政府借实施《工厂法》为契机以图对上海租界收回部分主权的又一行动 ,这是上海租界史中一段重要历史 ,也是当时中外关系中一件大事。由于原始资源缺乏 ,这一重要外交交涉的内幕一直未被清楚揭示。本文根据有关原始档案资料 ,对这场交涉的曲折过程 ,及其所反映的有关背景等进行论述 ,以揭示被掩史事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的公共租界当局陷入了空前的统治危机之中,日本政府利用公共租界的统治危机以及上海外国侨民谋求改变上海现状、企图把上海建成自由王国的动态,悍然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与上海公共租界更是里应外合,大力推进上海自由市计划,并积极倡导召开圆桌会议,谋求上海成为自由市。然而,这一计划不仅遭到了上海各界民众以及国民政府的反对,同时也未得到美、英、法等国的支持。尽管自由市计划没有实现,但却影响深远。一.二八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客观上转移了中国对收回上海租界的关注,使租界延长了寿命;而日本的远东宪兵威力也得到了上海公共租界的承认,日本在公共租界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美国对日本建议成立自由市的反对态度,使九一八事变后的日美关系更加恶化;一.二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日本退出了国际联盟。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间,我国曾有过多少个外国租界?面积有多大、起讫日期如何?可谓众说纷纭。本文将提供确切的统计数字。为明确"租界"的定义,一要将租界与殖民地区分开来;二要将租界与"外国人居留地"区分开来;三要将租界与割让给外国的军事基地等区分开来。本文认为,中国租界属于引进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笔者根据十几年来查阅资料并做实地调查,考定中国租界的总数及各地的分布情况,指出租界分布的比重悬殊性、地区集中性(所占全国领土比例极小)和发展不平衡性。此外,本文还考证了中国收回各租界的准确日期。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卫生与城市现代性:1898-1949年的上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前半期是上海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卫生制度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推动角色。公共卫生制度的形成是租界正向示范和反向刺激、政府和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华洋冲突与合作等多方作用的结果。公共卫生引发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民间社会力量在近代上海公共卫生的发展中广泛参与,民众个体的文明习性因此逐渐养成,推动了上海都市文明的进程,反映了近代上海城市现代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非官方的公共媒介 ,晚清印刷出版文化的空前繁荣促成了民间文化的繁盛 ,加剧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 ;同时 ,中国传统士大夫也随着传播媒介的商业化与工业化而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的新式知识分子 ;而租界特殊的政治格局则为印刷出版文化提供了批判专制国家的舆论空间。由此 ,晚清上海印刷出版文化所荷载的公共舆论呈现出独立性、公共性、批判性等特点 ,对这一时期上海公共领域的体制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量难民涌入租界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成千上万的难民从上海近郊、江湾、闸北、虹口、南市、徐家汇等地,涌入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这一天,外白渡桥上,难民蜂涌如潮,道路为主阻塞。随着战区逐渐扩大到宝山、嘉定、太仓等县以及日机的狂轰滥炸,战区和毗连地区的难民纷至沓来。据调  相似文献   

20.
晚清小说创作的盛况,基本上是指上海一地而言。上海集中了晚清小说的创作者、读者、刊物,甚至故事。上海空间对晚清小说创作的风貌造成了明显的影响。租界化上海的邪僻特性,制造了海上梦境的生命感悟,上海梦魇渗透到晚清文人的观念中,影响到他们故事的讲述和对上海的想象,替换了明清小说故事的惯常背景和故事启动方式。上海视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晚清小说创作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影响到世界图景的建构。上海租界占据晚清情爱小说的故事空间后,带来了其品格风貌的嬗变,所产生的狎邪小说与租界的情欲道德状况相呼应,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艺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