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国号考说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纪年中,中原王朝的第一个可信朝代是夏朝,而“夏”即是这个朝代的国号。夏国号是怎么来的?其涵义如何?历来史家和注释家多有推测,然各异其说,迄无定论。在这里,笔者窃不自揣,提出一种假说:夏本义为蝉;启用为国号,既取蝉所代表的美义,也与蟾蜍有关。而蟾蜍者,乃启之母族涂山氏的图腾。  相似文献   

2.
字小篆作。《说文·部》:“,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读若集。” 徐铉说:“此疑只象形,非从入一也。”段玉裁也以为许慎的说解“似会意而实象形。”但是说就的字形看,如说“从入一”为非,总觉没大根据,而说为“象形”,却又所象不明。下面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查甲骨文未见字,但有从的字,如今字从,(见后引《说文》)甲骨文今字作,或作,或迳作,其所从作。又如合字从,(也见后引《说文》)甲骨文作,其所从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中有“巴”字,其形是“妇女怀孕”之状。谷斌、刘雁二同志不同意此说,认为“巴”字与“巴蛇”有关,“巴”之本义为蛇。“巴”字字形与“蛇”形不类,字义上没有共通之处。《说文解字》对“巴”字的解释有误。殷周时代的“巴人”分三部分,即丹阳巴人、巴子国和夷城巴人。丹阳巴人是甲骨文中的“巴方”。“商榷”一文所论的是“夷城巴人”,而“夷城巴人”不是甲骨文中的“巴方”,而是殷末周初的“虎方”。他们崇拜“虎”,而不是“蛇”。故“商榷”一文所论没有中的。  相似文献   

4.
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既是甲骨文初学者的良师,也是甲骨学研究者的益友。 由于甲骨学目前尚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与探索,《甲骨文字典》(以下简称《字典》)当然也难免有值得商榷之处。这里想先就《字典》卷一“一”部“从五至九,则利用假借字”的说法,提出一点个人拙见。笔者以为五至九与一至四同样都是表示数目的指事字,而不是假借字。 首先,文字学家们对五至九几个数字的析形、释义以及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中有一字作“”形,旧不识。《甲骨文编》曰:“疑字。”并将字归入《附录上》四九页,字号编为3791。今按“”字于后世字书及文献中均不见被使用,亦为不可识之字。依其形构,字从云从二又,在甲骨文中也有与此结构相类似者,过去曾有学者将甲骨文字“”、“”释为“”,“”释为“”,“”、“释为“掫”,此等均可信从。然则“”形象以双手抓云之形,可释为从手从云之“抎”  相似文献   

6.
釋■     
商代甲骨文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字,写作,又作、等形(下文用~代替),卜辞中一般多用为动词,出现在“~首”、“~某方”、“~衆人”和“令某~某”之类词语中。这个字在卜辞中应该如何释读,历来看法分歧,但大多以为~上是从“余”的。孙海波将此字隸定为“(余止)”,谓“从止从余,《说文》所无,古通(余阝)。”王襄则以为“古徐字,从是省,是彳二字古相通叚。古舆(余阝)通,(余阝)字古文。”商承祚释甲骨文从女从~之为(女途),以~为“途”字。葉玉森认为“此为动词,释徐释途均未安”。饶宗頣先生认为此字即《集韵》训为“止”的“(余止)”字,卜辞中应该为“祓除”之“除”。于省吾师对此亦有专文讨论,他在《雙剑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所见舟人及相关国族研究彭邦炯-、舟字的认定舟字甲骨文写作,或等形,与金文舟字同形。从其构形看,确象一船形,字当释舟无疑。《说文》曰:“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刻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舟本是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初以整段树木为之,即所谓...  相似文献   

8.
释臣     
《说文》:“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甲骨文、金文臣字皆作竖目形。研契诸家释其本义为奴隶,但殷商人何以必用竖目形示意奴隶,诸家说则颇纷纭。郭沫若先生以为“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为此也”①。于省吾先生则认为:“臣字的造字本义,起源于以...  相似文献   

9.
释住     
殷墟甲骨文有字写作(《粹》393,《合集》27522),过去,郭沫若先生隶写为,无说。李孝定先生以为此字“从人从卩,说文所无”,写成(亻卩)。细审此字,写作(亻卩)者与甲骨文字形相合,而写作(亻卩)者漏掉了中间的一个点。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见有人论及,现在试作考释。 甲骨文字,从人从|从人跽形。|是此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释时不可忽视之。传世商代铜器有“|庚”两爵(《三代》15·27·8,《筠清》1.16)|是|的肥形,金文好用  相似文献   

10.
“屯”字的初形和本义,自来多据《说文》,的“屯,难也。象(屮屮)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作说解。但考诸甲骨文,则屯字的形与义,都不是《说文》所说的那么回事。屯字甲骨文作夕,最常见的辞例是作“△示○屯”形式,屯只用为一对卜骨之称。“一屯即一对”(董作宾说,见《殷虚文字乙编·序》),甲骨学界基本已无异议。从聚合在一起的一对卜骨这一形构中,引出“一对”“配对”“聚合”等意思都不难,若联系《周易》乾、坤、屯、蒙……这一卦序看,“蒙者,萌也,物之稚也”,蒙所指的就是事物的萌芽状态,乾坤相  相似文献   

11.
再辨“德”     
我曾作《辨德》一文,诂德之初义为“直行”,并与斯维至同志商榷。发表后,斯维至同志复作答文(《人文杂志》1983年第5期,以下简称《斯文》),拜读后,仍有困惑,因作是文以求教。 一、《斯文》说:“目,叫做眼,……小篆作。即今艮字。按象种子有须之形。后人不知目为种子,又加偏旁目(眼睛)。”按,艮字甲骨文中有其字,形作:(字见唐兰《殷虚文字记》102页)。显而易见此字上部象眼目之形,而非种子形。唐兰先生释此字谓:“艮为目顾之义,艮顾亦双声也。……后世假借为很,为限,而本义淹晦矣。”旁注:“眼字从目艮声,  相似文献   

12.
《庄子.寓言篇》:“觀雀蚊虻。”觀在这里至少是一种鸟。什么鸟呢? 《续汉书·礼仪志》方相敺傩仪式十二神物食怪,有“委随食观”。委随即神蛇委蛇、委维,是“虺”或“虫”字的析音或缓读。《说文》虫字篆文作——特大其颈,象眼镜蛇愤怒时鼓起它的脖颈。眼镜蛇爱吃鸟,但是碰到猫头鹰就要倒霉;古人看到眼镜蛇和猫头鹰搏斗,就把它说成神蛇吃祸鸟,所以敺傩驱怪时要扮演“委随食观”。觀字可通“雚”。甲骨文里早就把“雚”(《甲》1850)字当作“觀”用了。  相似文献   

13.
卜辞所见龙人及相关国族研究彭邦炯一、甲骨文中的龙(今简化作龙)与龙方1、龙字69认定甲骨文的龙字,与金文龙字形同或极近,我们只要和《龙毋尊》等铜器铭中的龙字比较,也就匆庸怀疑了。《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秋登天,秋分而...  相似文献   

14.
此文对甲骨文中的三个未识字进行了考释,认为《辑佚》398上的“■”应是“安”字,并通过考察“■”、“■”、“■”三者的用法,认识到在甲骨文中三字应是一字之异体,皆应释为“安”;《辑佚》450上的“”应是“乎■”二字之合文;《辑佚·附录》8上的“■”应是“艾(刈)”之异体。  相似文献   

15.
郭双林先生在《中州学刊》2001年第2期 发表的《近代西方地理学东渐与传统夷夏观念的变异》一文中提到,1871年5月,当一位法国人问随崇厚出使法国的张德彝,为什么中国人将外国人称为鬼子时,他竟回答说,此乃汉代西域古国“龟兹”国名的误读。实际上“龟兹”应该读作“秋慈”,只是一般人不知道,以讹传讹,才将“龟兹”二字读成“归滋”。换言之,“鬼子”不过是西方人或远方人的代名词而已。 张德彝是在蒙骗外国人。其实,中国人称外国人为“鬼子”古已有之,并不是从近代才开始的。 在甲骨文中“人”字写作①,或把头部夸大…  相似文献   

16.
方勇 《殷都学刊》2008,29(1):17-19,22
在甲骨文中经常出现“涉”字,其形为人的两只脚分在河水两侧,表示人涉水渡河之意。但在《甲骨文编》一书中的“涉”字条下却归纳了三个明显和“涉”字形不相同的字,其形为人的两只脚在水的一侧,这样的字应该是“濒”字,古文字中“濒”、“频”乃是一字之分化。通过对“濒”字的分析,得出效卣、效尊中出现的“濒子”一词,应为“卑子”,即青铜器铭文中常见的“小子”一词。  相似文献   

17.
释“寤”     
殷墟甲骨文有字写作(甲骨照片见《甲骨文断代研究法的再检讨》附图2.4和《京人》Plate246。拓本见《京人》S.3099,又收入《合集》20966。摹本有二:一为《京人·本文篇》图109;一为严一萍先生所摹,见《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附图11.37,以及《甲骨学》下册第七章“断代”图37),日本贝冢茂树先生和伊藤道治先生释为客字的异体,与宾字同义,殆作动词用。严一萍先生隶写为寤,无说;丁驌先生从之。  相似文献   

18.
李义海 《殷都学刊》2001,(4):100-102
本文从货币文字Kou、Gong、Diao的时读入手,通过对甲骨文辞例的探讨,,并结合古器物形制,释得前揭三字与Kou、Diao字均为钲的象形字;并进而考得Kou所记录的国族名就是后世所谓的狄族;Kou、Gong、Diao为“呈”的古字;释科Fou当隶作铿,读为“政”,训为控制;为《说文》“Sheng”字或体,字像人双手持一“钲”形农具芟草伏,确为“芟”字异体,只是该字所从的不能视作“殳”字。  相似文献   

19.
<正> 在研究孔子思想的论著中,有的作者曾引用殷墟甲骨文的资料,使用过如“礼”、“德”、“仁”这样的字。甲骨文中是否有这些字?在卜辞中是什么意思?我们在编辑《甲骨文合集》一书中也很注意这个问题。现在就个人所见提供一点意见,供学者、专家们参考。据目前所知,殷墟甲骨文的单字共有近五千个,其中包括少数合文。可以说是商朝通行  相似文献   

20.
释叚     
甲骨文有“(?)”字,写如下图。此字少有人释读。孙诒让“疑是报字”、“又疑为设之省”(《契文举例》下一四);王襄“疑古酌字”(《(?)室殷契征文》考释《典礼》一二);郭沫若“疑是毁字”(《卜辞通纂》考释八九);陈梦家“疑是霓,即雌虹”(《殷墟卜辞综述》247页);孙海波《甲骨文编》(1965)收入附录,编号3661:于省吾释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