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诗经>研究的述学文体、理论运用、观念意识,在考据、阐释、鉴赏的结合、推进中,全面展现出<诗经>字字句句蕴含的原始生命力.在<诗经>研究中,闻一多表现出不袭旧说、直切本源的果敢,但也最大限度做到释古可信、步步为营.这对当今学界,<诗经>研究的文化人类学阐释滥觞很有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周易》的整体观是人类早期观察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周易》整体观表现为:一、把客观事物大到宇宙小到个别事物都看作是一个充满联系不断变易的整体,且作为整体的客观事物是由不同的组成部分组成的,并用阴(--)阳(—)这两个高度抽象的符号指陈整体中的部分。二、揭示了大大小小客观事物的不同的结构图式,如太极结构图式、单卦结构图式等。三、用独特的语言揭示了作为整体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变易运动模式,以说明事物变易运动的规律。这种分析研究客观事物的视点,虽然尚属朦胧,但在其基本点上,与现代系统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应当在剔除《周易》神秘、迷信成分的同时,对《周易》的整体观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4.
5.
《论形体》是闻先生专为“唐亮西洋画展”所写的一篇说明书,最近于清华大学档案材料里发现。文中唐仲明即唐亮,是清华学校1926届留美预备部毕业生。早年赴美、法等国研究美术,回国后曾任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教授。闻一多曾于1925——1926年间任该校教授兼教务长。该展览于1934年2月在北平南河沿欧美同学会举行,由清华大学和欧美同学会联合主办。《论形体》虽为介绍画展之说明书,但对于我们了解闻一多的美术思想和理论是一个很好 相似文献
6.
任继愈同志曾在《论儒教的形成》及《儒家与儒教》等论文中,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本身就有发展为宗教的可能。从汉代以后,儒家就逐渐演变为宗教——儒教,而这一“宗教的教主是孔子,其教义和崇奉的对象为‘天地君亲师’,其经典为儒家六经”。到了宋代理学,便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体系严密的宗教神学结构。按此说法,作为六经之首的《周易》,自然也就属于一种宗教经典。此外,在任继愈同志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中也曾说:“《系辞》的辩证法,不得不受它宗教唯心主义体系的束缚。”这显然把《易大传》 相似文献
7.
《周易》研究的进展──评《周易通读》王新伟《周易》为中国文化之源,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早已举世公认。自然宇宙、社会人生之哲理,无不涵盖于其中,故“易”为古代之经曲,居《六经》之首,为历代学者必读之。无论治世、做人,无不从中得到启发。故自古以来对易解... 相似文献
8.
日本名僧空海(弘法大师)(774-835),一生勤于著述。王利器先生在《文镜秘府论校注·附录二·弘法大师所著书目》中,仅“举其大概”,所列空海的著作就达96种之多。《文镜秘府论》是一部论诗的专著,它是空海的重要著作之一。王利器先生曾这样评论此书:大师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固已旷绝古今,而其业绩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铭记不衰的,那就要数《文镜秘府论》了。《半江暇笔》写道:“唐人诗论,久无专书,其数见于载籍,亦仅仅如晨星;独我大同中,释空海游学于唐,获崔融《新唐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髓脑》、… 相似文献
9.
10.
王夫之研究《易经》颇有独到之处,其在《周易》研究中引入传统训诂,又不拘泥于传统训诂方法探求词义以及随文释义等方面做出了不同于《易》学诸家的解读异彩。 相似文献
11.
语言研究并非仅是语言层面问题,还反映不同的语言观和世界观.论文从认知角度,探讨<周易>书中的"象"与"隐喻",并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书中隐喻结构的使用,为<周易>的语言研究及运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逸者的智慧、人格、人生态度三方面探讨《周易》中的隐逸思想 ,并认为这一思想曾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人生体悟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3.
14.
在探讨《周易大传》哲学思想的问题上,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强调“<易传>对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没有认识,它所认识的变动,只是循环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不是制造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用自己的朴素的辩证法的锋芒,割开了任何僵死的体系”。这就是说,前者断定它是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后者主 相似文献
15.
论《周易》的教育社会学思想杨昌勇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特点就是把教育与社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认为许多教育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而许多社会问题同时又是教育问题。基于这种认识的理论早在中国先秦时代就出现了,《周易》就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社会学思想。《周易》为周代之...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哲学著作的《周易》对于家庭和谐的培养十分重视。它强调夫妻和谐是家庭和谐人际融洽之基,提出了男为主、女为辅的和谐家庭模式,阐释了家庭和谐修身齐家之道,旨在通过修身和治家来实现家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博通经史,深谙<易>理.从<周易·渐>卦与<围城>结构、构思的互渗互证,到重视修辞的文艺批评,再到以文本为中心的文化阐释,总体来看,钱钟书的文学创作与他对<周易>这部中华原典的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钱钟书以自己一系列新颖的创作和研究成果,推进着易学研究的现代性进程,为确立<周易>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文化史上应有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今天能看到的经典中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利用出土文献中 与《周易》有关的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当时《周易》的面貌,对《周易》经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的《周易》 ,有着丰富的认识论思想。从根本上讲 ,《周易》强调可知论 ,因而主体就可以认识三才 (天地人 )的所有发展规律。但是 ,在《易传》的作者看来 ,由于各种情况的影响 ,认识主体在先天上是不平等的 ,圣人可以通晓宇宙的所有发展规律 ,作为一般君子只要依照《易传》提出的四种“圣人之道”就可以了 ,而被统治阶级则基本被排除在认识主体之外。在此基础上 ,它所阐述的几种认识方式、实践观、真理观 ,虽然很深刻 ,但却充满贵族气息 ,并由此导致了真理问题上的绝对化、教条化 ,是典型的圣人崇拜 ,这种思想与《易传》的其他思想一脉相承 ,成为中国专制文化的根本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文俊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0,12(2):57-62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原典,其经、传中包含了很多经济伦理方面的思想:随顺天时、利义相和、诚实信用、利用有度和公平分配等,这些思想是生态和谐、社会和谐等理念的雏形,对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等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解决具有意义。合理认识这些思想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