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众多对中国近代史学理论产生过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中 ,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凯尔特 (HeinichRickert) ,似乎早已被研究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史以及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史的人们所遗忘。事实上 ,早在 1 92 0年前后 ,李凯尔特的史学理论就通过《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KulturwissenschaftundNaturwissenschaft)一书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理论的发展与转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书所论及的自然与文化的区别、普遍化方法与个别化方法的对立、理论的价值联系及其对历史认识客观性的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20世纪前期(1906-1930)德国美学概况20世纪前30年是德国美学作为公认的纯粹哲学学科存在的最后时期。1906年,第一份专业刊物《美学与艺术科学》(ZeitschriftfürAsthetikundalgemeineKunstwisens...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取象方法孙兆亮早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我们很难用一个“好”或“坏”宇来简单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早熟性进行价值评估,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也印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早熟性。科学(science)和技术(Technolog...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和中国语用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用学和中国语用学思想“中国语用学研究”课题组一、语用学:符号学的重要分支(一)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莫里斯(Morris,C.)突出的功绩之一是对符号学的三分法,即把符号学分为语形学(syntac-tics)、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哲学自我形象的重构张国清(一)语言学转向挽救不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危机自从第一位将自己区别于智者(Sophics)的爱智者(philo-sophics)苏格拉底以来,哲学一般被视为是一门关于追求智慧的学问。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对世界作出的等级划...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哲学与中国文化(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哲学与中国文化(笔谈)历史与现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德生Ⅰ哲学思维是一种历史性思维。如果说逻辑和历史一致性的原则是任何一种特定的文化活动中的普遍规律的话,那末在哲学思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因为哲学是一种反思性认识,而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性...  相似文献   

7.
基本粒子波粒双重性的哲学意义杨向奎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Heisenberg)的量子模型是波粒双重性,但在《物理与哲学》一书内,他又以为这波粒不能同时存在,因而导出他的“测不准原理”(Principleofuncertainty)。这本来只能是实验科学...  相似文献   

8.
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理论王岳川新历史主义(NewHistoricism)是诞生于80年代的英美文化界和文学界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本文加以重新阐释和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新历史主义对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加以批判,在张扬“主...  相似文献   

9.
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Dell Hymes)认为外语学习者仅仅获得了“语言能力”(Language cempetence)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获得交际能力(communicate compet-ence)。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功能。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在回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此,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激发兴趣,诱发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  相似文献   

10.
非认知主义价值学说批判赖金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非认知主义(non—coguitivism)价值学说主要有两种理论形态,即情绪主义(comotivism)与指令主义(prescriptivism)。其共同立场是否定价值的实际存在以及价值陈述的认知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家能力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崛起的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方法(thestatecenteredapproach),以强调国家与国家能力(statecapacities)而引人注目〔1〕。特别是90年代初期以来,研究中国问题时,这个理论受到多数学者的关心和选择。国家学...  相似文献   

12.
1949年雅斯培在他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历史的渊源与目标》①中提出“轴心时代”(Achsenzeit)的观念。作为哲学家,雅斯培以存在哲学而知名,可是时至今日,他之继续发生影响,似乎反而是与“轴心时代”这一观念分不开。整十年后,英国的物理学家、文学家、...  相似文献   

13.
主体概念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概念的历史演变李云龙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但是,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为了正确把握主体概念,有必要阐明主体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一、主体是性质和状态的承担者主体(subject)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句子的主语。...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对第一哲学的意义张晓林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是关于存在的科学,进一步说,是关于存在本体(substance)的科学.关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导论性质的第四卷开宗明义地说:"第一哲学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asbein...  相似文献   

15.
一、对亚里斯多德、对哲学定义的检讨亚里斯多德(Aristotles384-322B.C)曾经对哲学下过如此的定义,他说:“哲学是研究万事万物最后原因的学科。”①这个定义在西方世界使用了将近2000年的历史,几乎所有念哲学的人都了解这一个定义的意义,以...  相似文献   

16.
试论实践唯物主义和哲学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实践唯物主义和哲学根本问题[日本]岛崎隆日本一桥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一、什么是实践唯物论众所周知,“实践的唯物论”这一用语,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的:“……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diepraktischenmaterialisten),...  相似文献   

17.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是古希腊哲学大师。他首次提出了“逻各斯”(logos)范畴,这是他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神学观和思辨术的耦合。千百年来,对“逻各斯”所含的基本意思虽已清楚,但也夹杂着颇多歧义。如何缘赫氏原著(残篇),从逻辑上匣清逻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解决科学合理性问题,劳丹(L.Laudan)提出了他的“网状模型”(ReticulatedModel),并以此为基础勾画出“科学变化的一种更为阶段性的图景”(amoregradualistpictuteofscientificchange)([1],p.75),这形成了科学哲学中著名的劳丹网状模型理论。但该理论存在着一些困难有待于解决,为此本文在劳丹的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网状模型的域”,并阐明网状模型的“主域”与“亚域”相互取代的模型;构造了一种新的科学变化的运行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科学进步及科学合理性问题提供一个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异彩粉呈,“历史叙述”(historicalnarative)问题自40年代由关于历史解释问题拖带出并展开讨论以来,到60年代已成为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本世纪西方历史叙述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是由分析哲学家领导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989年,在苏东剧变还在进行着的时候.日裔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的论文。在福山看来.这场剧变表明,自由与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① 福山以一个黑格尔主义者的身份,宣布自由主义已定于一尊。这篇使他一夜之间暴得大名的论文的题目《历史的终结》,就是借自黑格尔哲学的术语。福山自己也说,他的理解“与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关系最为密切”。(2)然而我们总不该忘记,黑格尔(和马克思)是批判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福山引黑格尔为同道,论证自由民主理念已构成历史的终结,使得我们今天关于黑格尔历史终结论的讨论,不仅只具有一点点历史的意义、更具有现实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