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5月14日至15日,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人文馆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总结本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透视世纪之交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尚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跨世纪发展及其当代形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等20多个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上,学者们对改革开放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子以肯…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胜利走向 2 1世纪的时候 ,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现 :作为我们时代的历史进程和人们的心灵历程的理论表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在迈向新的起点。那么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跨世纪发展中 ,支撑其巨大发展、使其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长点是什么 ?这自然成了人们特别是理论工作者所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结合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概况 ,尝试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的四大生长点。生长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诞生以来 ,历经 15 0多年久盛不衰 ,足见其生命力之强大 ;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历来有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大致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今。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呈现出一个整体的面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总结其特点,反思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自21世纪初以来,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哲学日益成为中国哲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理论自觉。我们看到,在中西马哲学会通的语境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借助不同的理论资源,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这大大推进了当代中国哲学构建。那么,在中西马哲学会通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有何作为?这个问题事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也事关当代中国哲学的构建。这里,笔者将围绕这一问题做一点思考,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哲学贫困”是哲学工作者近年来经常感慨的话题。如何认清哲学的现状,并从中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调正哲学方位,确立哲学的追求目标,使哲学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哲学工作者所担负的重要使命。(一)研究任何一种现象,都需要有参照系。“贫困”的观点,归纳起来是以下列几点作为参照系的:第一,相对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艺术领域的热闹场景,哲学似乎被遗忘了。只见各个领域都有独领风骚的人和事被人关注,而哲学界没有。哲学领域被普遍地不屑一顾。尤其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以来,…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萍 《江淮论坛》2000,2(1):2-9
自上个世纪未到今天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熔铸中国文化传统 ,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新精神 ;另一方面又面向世界 ,改革开放 ,立足于本民族的发展思考全球化运动中的全球化问题 ,吸收当代哲学思潮 ,尤其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益成果 ,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所创造的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全球化运动中走向现代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既有辉煌成就,也有失败教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进程表明,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以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范式,面向当代中国实践的新发展,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扬人的精神能动本质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这份重要遗产,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忽视主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为机械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今天,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对于我们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产物。它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使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划时代的文化演进。中国本位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大规模的交融,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一是从东汉开始的印度佛学的传人,二是明末以来的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近代文化充分发展的产物,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构成了西学东渐的最伟大的成果。从文化的角度,对此作出某种解释,将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更进一步地说,也将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决策.为了进一步加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本文从哲学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的哲学内涵、哲学特征和实现的哲学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试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韩永荣,沈跃春哲学应用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途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邓小平是哲学应用的典范。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  相似文献   

12.
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就是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历史性的思想。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研究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逻辑进程、所形成的思想格局以及思想图谱、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及其规律等作出全方位的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以来“化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彻底实现了“中国化”,即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地位,并整体性地呈现出“一体多样”的思想格局。总体上看,这一思想格局具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即从“一体一样”到“一体多样”再到“多样一体”的历史阶段。这一思想格局的形成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实现了“再度青春化”,焕发了青春活力。面向未来,构建“多样一体”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重在凸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性”和“主体性”,以梳理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着眼点,研究“一体”与“多样”的辩证关系,聚焦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进程中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等,并在上述问题的反思中赋予既有哲学学术体系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文明内涵,继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实现了两次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的任务,就是要结合中国新的实际,回答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提出的新的重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加以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伟大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法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加强,大大促进了法学的发展和繁荣。今天,我国法学园地百花盛开,欣欣向荣,呈现出法制建设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景象!法学之花要开得万紫千红,必然要受到其他学科的制约,首先它要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不少的哲学家都十分重视法学的研究,而不少的法学家又十分重视哲学的研究。哲学是法学的理论基础,法学又是哲学的体现。两者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不仅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也是法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为法学奠定了一元论的唯物史观的法律观,这就使法学成为真正科学的法学,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法学又反转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深入探讨哲学与法学的关系,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律哲学的研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仲士 《天府新论》1996,(4):48-50,93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及前景王仲士1845—184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至今,已有整整150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八卷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根据同时代的发展相应的原则,把马哲史划分为两大阶段:“19世纪下半叶是它诞生、形成和系统化的阶段,20世纪是...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挥,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概括。同时它又继承了中国文化和哲学遗产的精华。长时间以来,大家在研究和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多是把研究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为前提,从而探求和体察毛泽东同志是怎样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这无疑是基本的,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怎样批判地继承中国文化和哲学遗产的这个方面,却往往被忽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应该说,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孙世昌世纪之交,中国当代哲学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近年来,在学术界的各种理解中,以“实践本体论”最为注目。它认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是从物质本体论转变为实践本体论。但是,实践本体论不仅没有体现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形势,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用新的思想观点来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本本主义和“左”倾观念的框框,提出了一系列闪耀集体智慧、体现时代精神的新观点、新思想。十四大系统阐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十四年来的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标志着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这一理论的提出.充满了创新的气息,富有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一直都在酝酿着对于柏拉图以来传统形而上学的突破,而 今的哲学文化,已被人们认为处于后形而上学的思维背景之下。近代以来的主体哲学在哲学形 态上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在后形而上学的思维背景下,20世纪的主体哲学式微,而代之的是交 互主体性的新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