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创的涵义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原创”的基本含义提出“原创”这个问题,首先须澄清在对“原创”理解上的两种歧义。一种是在文化意义上理解“原创”,大意是指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且文化果实已经堆积如山,要原创一种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又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文化”,无疑是痴人说梦;二是将“原创”混同于一般的创意与见解,乃至一般的个人感受,从而降低了“原创”的哲学性品位。1995年我和一些朋友提出“第三种批评”以后,在诸多阐释中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就前者而言,“原创”在字面上确实具有“最初的创造”之含义,不管这种含义是否被一些正规辞典…  相似文献   

2.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社会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就存在着商品。这种见解,似乎已成了不容置疑的常识。 然而,这种“常识”却实在是一种谬误。实际上,商品,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存在。从而,一切商品学说,都成了对本来不存在的“商品”的描述(这就好比物理学曾经对本来并不存在的“以太”大加描述一样)。 现在,就让我们来剖析所谓“商品”和“商品学说”。  相似文献   

3.
应该说 ,从晚近“义理、词章、考据”三分天下以来 ,学术与思想之关系 ,就不断地被学界所议论。虽然时有将“学术与思想”截然对立的观点出现 ,但“学术与思想”的相互渗透 ,可能是今天更多学者容易接受的看法。只是 ,由于这个命题先天的思维方式之局限———即将学术看作是与历史、材料、研究打交道的学问 ,将思想看作是头脑里产生的想法、观点及其思辨形态 ,这就不仅将创造性的思想与学术混同于依附性的思想与学术 ,而且还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摆脱对西学的阐释状态、创造我们自己的思想和学术的时代原创要求。也因为对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感谢“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的邀请。对于当前存在的各种学术规范问题,笔者坚信,通过学界的不懈努力,例如今天这样的论坛,这个问题总是能够得到重视进而实质性地有所改进的。为了促进学术规范化,借助这个会议,笔者就“学”与“术”的关系发表一点看法。中国的许多概念都属于混为一谈性质的东西,即把两个本来属于二分(dichotomy)的概念合到一起。例如“国”与“家”不分,叫做“国家”;“学”与“术”也不分,叫做“学术”。不言而喻,此种不分,是产生问题的一个原因。尽管联系密切,但是“学”与“术”却是两个概念,学是学,术是术。“学…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上个世纪是正确的,可是今天已经古老了,失去现实意义了。这种看法似乎很公允,因为它承认马克思主义曾经正确过。这种看法又似乎很辩证,因为当今世界确实大不同于一百年前。这种看法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命运如何?既然上述看法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评断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本文也想从历史的角度,从思想史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屈原创作的情感体验与迷狂心理苏昕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方法走进屈学研究领域,令人耳目一新。但有的学者提出屈原是“狂人”、“变态人格”、“精神障碍”,笔者有不同看法。所谓的“变态”,实则是他创作时心理的高强度体验达到极致,产生了“迷狂”这种超常的感受及行为...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由于在过去那个年代中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学术批评,而只有“批判”,如今有了一些学术批评,却被人们误解为“批判”,而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批判”看作就是“否定”。现在的学术批评本来就不多,可是就是这不多的批评还往往引起官司或者引得作者大发雷霆。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面对批评?这不仅是一个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批评者所必须要考虑的。对待批评的态度,不只关乎个人的认识和品格,还关乎学术的繁荣与发展。一种高水平的批评,可以显示出批评家的优雅风采和高度智慧,这样的批评很可能会成为名篇巨制,如鲁迅的批评就是如此;一…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人气很旺。这不仅是指这个专业研究生招生报名总是十分踊跃 ,更是指有许多本来可能与本专业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也纷纷加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的行列 ,似乎不管他昨天是搞文艺学还是搞写作学的 ,也不管他是否念过几本现代文学的书 ,只要他获得了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目的意识” ,则一夜之间就可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如果愿意 ,他甚至可以问鼎这一学科的顶尖地位。这种情形的出现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学科具有特别强的学术魅力和感召力 ,再就是这一学科在许多人看来本来就不怎么成体统 ,似乎要…  相似文献   

9.
关于“博导考博”,最近网上议论纷纷,或者揣测考博者的心理动机,或者借此指责现行学术机制中的问题。不过,笔者以一个在读博士生,而且是正宗的应届硕士直接考取统招博士生的角度,冷眼旁观这场讨论,则发现论者似乎被“博导”这个刺眼的词汇所误导,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博导考博”这种个别现象上去了,相比之下,一个存在面更广的问题却被忽视了。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大家知道的“博导考博’事例,并不算多,可以说是个别现象。正因为这种现象很少见,因此,在近几年“考研”“考博”热的烘托下,就显得特别,经媒体一推,便俨然…  相似文献   

10.
邢东田 《云梦学刊》2006,27(4):22-23
评价问题本来不是个问题,却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关键就在于目前的学术评价缺乏必要的公正性。学术评价作为一种学术权力,不公必然导致腐败,不是促进学术而是促退学术。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只有少数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承认,或轻描淡写地将学术腐败说成是“学术不端”。腐败也好,不端也好,我们搞当代学术史,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如果当代学术史缺了这一块,就是一部不完全的甚至是被歪曲的学术史。当前的学术评价,可以借用《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来说明,叫做“郑人买履”。郑人买履的荒唐之处就是“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11.
这很像是江湖郎中的办法,或者是山乡僻壤的土方,其实,它已经是登上大雅之医学殿堂的“正规”疗法,在国外还生出些趣闻。 一、飘飘然的火辣,奠定了止痛的基础。 极辣的辣椒上了舌头,立刻上头,让人有飘飘然的感觉。这种感觉被一位墨西哥人描绘得很形象;“你要吃一口‘哈巴涅拉辣椒’,就会觉得脑袋就要离开你的头。”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活动当事者的任何经济行为,都要受到一般的普遍的社会规范或标准的约束,超出了规范的要求,就是经济行为的变态。如果这种变态,不是个别的、偶然的或短暂的,而是社会大多数经济活动当事者普遍地出现了的变态,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行为的质的变态。一般地说来,经济行为质的变态,是不能用经济活动当事者的思想不正确等主观原因来解释的,一种变态行为取得了社会广泛普遍的表现,预示了造成这种质的变态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探求这种经济原因,寻找纠正质的变态的对策,是经济理论和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转化,转化什么,如何转化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耿开君我们一直念兹在兹谈论着的“传统文化”,其实很类似一种“怀乡”的情结,就象古人所说的“尧舜之世”.一样;“传统文化”一词中被现代人所融铸的语用上的所指什小)与我们在意识中所认作的意义已经愈来愈形成...  相似文献   

14.
对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无论是理解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重建还是理解为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的重建,都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对于前者,仅从马克思“重建”命题前后的行文就可以知道那是错误的;对于后者,虽然有恩格斯的权威解释,但我们知道,生活资料的归属关系最终是取决于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有了这种本来构成生产的一个要素的分配,产品的分配自然也就确定了。”①“雇用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我们要消灭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一,“腐败”一词不是一个很明确的概念,法律上、道德上、政治上都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这个词在批判的时候非常有效,但却是一个不合法的词。当我们说到学术腐败的时候,大体上有四种情况:第一种,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侵权行为。这是一种违法现象,比如说抄袭、侵犯著作权、侵犯专利等等。这些在法律上都有严格制定。第二种是比较严重的,也就是犯罪现象。用虚拟的事实去套取科技部资金的支持就属于犯罪现象。第三种是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一般指的是轻微的抄袭,比如说拼贴文章以及无注释的写作,都违反了学术规范。但是学术不规范不仅仅是这些。在国外,文章中与自己一致的、相反的、可比较的观点分别要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但是我们的学术规范远远没有到这种程度,这与我国学术起步时间不长有比较大的关系。第四种是可争议的问题。比如说一稿多投问题。投了稿子很久没有回应,再拖下去就过期了,所以不得不另投,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把我们所说的学术腐败分成四种情况:其实最后一种我们完全可以排除;前三种是性质不同的,我们不能笼统地讲学术腐败这件事。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马国柱审美本身是一种生命体验和愉悦身心的活动,是任何人(包括人民大众)都享有的自由“权力”。尤其是在商品社会的时代,这种自由的权力对普通大众来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了。随着社会“冷...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告诉我们:“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他说人的认识一刻也离不开实践。毛主席还举了一些非常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毛主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亲口尝一尝;你要变革现实,你就得亲身参加革命斗争。毛主席谈的这个道理,我们感觉很亲切。想一想我们工厂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一对老夫妇走进一家宾馆要求订房。 “很抱歉,”柜台内的一位年轻服务员说,“这里的客房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宾馆,可是,这次不凑巧,据我所知,附近的宾馆也都客满了。”  相似文献   

19.
从引证问题看中国学术的非理性气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保云 《学术界》2002,(2):170-174
在最近几期《学术界》的学术批评栏中 ,经常看到一些文章对学术论文和著作的必要“引证”提出质疑。这种否定学术基本规范的观点 ,国外也有。比如 ,R·W·埃默逊 (R .W .Emerson)就这样说过 :“我痛恨引证。告诉我你所知道的。”但无论怎样 ,我认为这样的见解不可取。一篇“科学的”论文 ,规范而详细的引证不可或缺。学术论文和著作的写作是否规范化 ,决不是一个小问题或枝节问题 ,而是反映了学术界精神气质 ,关系到学术进步的问题。1 .“学术研究”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 ,国内不少学者可以说是糊涂的 ,至少理解得很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的蓬勃兴起,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但是一直以来,学术批评似乎一直都只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的事,与学术界之外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并不多,尤其与法律特别是诉讼可以说是“参商不相见”。虽然以前也已经发生过学者之间因为发表批评文章而引起的名誉权侵权诉讼(影响较大的如余秋雨诉古远清案等),但由于当时学术批评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