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发现旅游开发在给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会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将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焦福贤 《西部论坛》2001,3(4):14-16
宝鸡的旅游资源丰富而厚重,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文物旅游是宝鸡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所以宝鸡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作用和关联作用,它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特殊作用,.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正在成为共识.在当今条件下,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对于传统民俗的继承与发扬,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振兴,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民族安定团结局面的维护进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遵循市场导向、文化真实、主客参与互动、保护与开发并重、区域联合等原则,并选择立体开发、滚动式开发、系统开发等良好的发展模式将对实现这一转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西部旅游业的跳跃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旅游业具备了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基础(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自西部大开发战略付诸实施以来,国际国内有关机构和部门、企业对西部旅游业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国家还成立了专门机构并筹集资金为西部旅游业提供支持,进行服务。2000年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上支持生态环境旅游产品的开发,国家计委向国家申请了6亿元国债专门用于西部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利用优惠的政策对西部的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并引导外部的人力和物力进入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文章在剖析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论述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对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若干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西部中小城市的旅游发展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应将景区开发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目前,西部中小城市旅游发展中仍存在不足,如缺乏旅游发展定位,特色不明显;城市化相对滞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等等。因此,应找准西部中小城市的旅游发展定位,将西部中小城市纳入区域旅游圈或都市旅游圈建构中共同发展、依托中小城市走城乡一体化旅游发展道路、以文化名城展示西部独特的文化魅力等。  相似文献   

7.
西部旅游市场化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诸丹 《天府新论》2002,(5):81-84
西部旅游开发 ,必须转变观念 ,对旅游资源的经营体制进行改革 ,把旅游资源的经营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进入市场。西部经济落后的现状、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要求西部旅游资源开发走市场化道路 ;市场化开发要求理顺所有者、管理者和开发者之间的权力利益关系 ;对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研究案例,进行SWOT定性分析,并在确定旅游发展综合评价11个指标基础上,通过PCA法分析出由旅游发展内外部因素构成的4项对比主成分,进而对广西12个民族自治县的县域旅游开发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都安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内部因素良好,但经济与科技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对此,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可基于SWOT分析,采取积极融入红水河旅游圈和南宁旅游圈,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等战略进行旅游适宜性开发。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旅游业高度发展的今天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兰州市城市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分析了兰州市旅游发展条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其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拥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云南旅游,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决策指引下,云南旅游业呈现喜人之势。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应保持冷静的思考,认真对待旅游发展热潮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PPT旅游发展战略在西部贫困消除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绝大多数贫困县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贫困县由于各种原因沉淀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旅 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将是消除西部贫困的有效途径,英国国际发展局(D F I D)提出的P P T旅游发展 战略,对于西部开发旅游资源消除贫困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发展西部乡村旅游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乡村有着丰富多彩的原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乡村旅游能够成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催生力量。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统筹好乡村旅游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关系,确立乡村旅游发展中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小农"向"大农"转化,培育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组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申奥的成功 ,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而国内正在西部大开发使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交流不断增加。从福建省 (福州、泉州、厦门 )三地区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主要方向应是国外旅游和西部旅游。因此应尽快建立、规划向国外、西部旅游的框架 ,培育市场、创造条件、使旅游能真正成为带动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本文就福、泉、厦建立、发展与西北部地区 (陕、甘、宁、青、新 )跨区域旅游的重要性、影响的因素以及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介入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经营已经成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云南省从旅游大省走向旅游强省的重要基础之一。民营企业开发云南省旅游景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民营企业制定旅游景区开发计划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部国际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旅游是西部的"比较优势",对西部大开放战略的实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对西部国际旅游发展的现状、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大力扶持、统筹规划等八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重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枢纽、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等,都使得重庆旅游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成为重庆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然而,重庆旅游在开发和建设中,也存在着短期效应意识、缺乏大局意识,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过度开发而不注意环保,以及规划起点低,投入不足,广度、深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精品意识淡漠,产品更新换代慢、部分从业者素质不高和高层次旅游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为此,必须从体制机制、品牌建设和其他旅游要素等方面加以整合。如若这样,将使重庆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旅游产品质量得到更快提升、拳头旅游产品很快形成强大的市场活力,以及由此成为重庆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生态教育、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症结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芳 《社会科学家》2004,(4):114-116
河南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但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低下,旅游产品相对滞后,没有适时推出有特色的新产品进入市场,旅游业收入增长缓慢,没有发挥出旅游业收益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优势。为了改变此种状况,河南省政府宜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注重高品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推出名牌产品,深化旅游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加强产品创新及宣传推介工作的力度,真正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经济大省。  相似文献   

18.
旅游消费是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 ,为实现高层次的需要而进行的高级消费 ,其消费弹性较大。由于游客消费需要和水平决定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是旅游经济是否能顺利进行的枢纽点 ,因此旅游消费是检验整个旅游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旅游经济效益是否理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西部大开发之际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提高青海省海外游客旅游消费水平 ,促进青海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是本文探讨的重要内容。一、青海海外游客旅游消费分析(一 )海外入境客源市场分析。我国国家统计局把海外游客划分为外国人、华侨和…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黑龙江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黑龙江省秋季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新思路,即适度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和红色旅游产品,如此,黑龙江省的旅游产品才会对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也才会有大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从西部地区遗产赋存体量、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区域文化战略引导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保护模式具有现实性。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的生产过程,通过旅游从业者学校教育、行业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多途径介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构建一个过程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