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新宪法同前三部宪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我国制定了四部宪法,即最近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颁布的新宪法和以前的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对新宪法和以前的三部宪法作一番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总结我国制宪工作的历史经验,有利于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发展的进程,有利于加深理解新宪法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所有制中性是竞争中性的核心内涵,主要在竞争政策和贸易政策两大场景下展开。随着竞争中性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针对所有制中性的质疑开始升温,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其违反我国《宪法》规定;二是认为其有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表明:在规范层面,我国的“经济宪法”具有层次性逻辑结构,竞争中性语境下的所有制中性不仅契合总纲性经济制度条款,而且与次级和配套经济制度条款不冲突;在理论层面,所有制中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所有制中性并非否定国有企业或国有经济,只是追求商业领域的公平竞争。因此,需要避免对所有制中性的误读,基于我国“经济宪法”开展制度构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继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实现重大突破后,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通过的我国第一部继承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继承法。它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男女老少的切身利益,而且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按照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价值哲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也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针对改革出现的新情况 ,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就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 1 999年 3月 1 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改了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的条款 ,明确提出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本文试以《宪法》认肯的所有制变革为依托 ,来审视、探讨一下价值观建构的问题。一、主体所有制与主导价值观  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 ,它要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这使得"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有了可能。"五四宪法"以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二者为纲,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相关制宪经验,是一部新型的社会主义宪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宪法,"五四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五四宪法"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具体说来,这种局限性表现为立宪目标的政治意图过于明显,从而影响了宪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在盟军远东司令部的主导下制定了《日本国宪法》。这是一部适应时代潮流的新型宪法,其在君主制度、议会内阁制方面深受英国宪法之影响;而在民主意识与国民主权、人权保障和司法制度等诸方面则受到美国宪法的深刻影响。其制宪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对世界各国都有借鉴价值。考察日本宪法制定过程,探讨其所受英美宪法的影响及其原因,对完善我国宪政体制亦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8.
宪法的类型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产生的。所以,世界上的宪法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1791年《法国宪法》,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宪法。1918年的《苏俄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1954年。  相似文献   

9.
王理万 《理论界》2013,(12):97-101
一国宪法为战争的发动、和平的维持预设了基本条件和制度,在中国宪法中也规定了多项战争规范。事实上,中国历部宪法文本勾画了战争与制宪的关系:即制宪作为战争的结果和目的,而战争成为制宪的必要手段与方式,连接二者是人民在革命和制宪中的主体地位。军队在中国宪法中处于关键且特殊位置,因为军队不仅事实上主导了建国战争,而且从法理上参与了建国制宪。宪法强调公民效忠与保卫国家的义务,但此义务也恰恰是公民政治地位的体现。宪法在战争权的分配方面形成了复杂的宪制安排,意在保证战争权高效审慎地运作。概言之,宪法中的战争规范指向“为谁而战”的问题,体现为“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的双重宪法逻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在十五大报告所阐述的党的基本纲领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和完善”,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充分表明,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还根据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对如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  相似文献   

11.
葛扬 《广东社会科学》2023,(3):24-32+289-290
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探索、走向更加完善的过程。基本经济制度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既是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的必然选择,也是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的重要内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助于消除制约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自由流动的体制和制度障碍,而且有助于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为各种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其贡献及参与分配创造条件,推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完善,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我国土地立法有了长足的进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关键时刻,故有必要对我国现行土地立法作一总体剖析,进一步探索完善土地立法的途径,以适应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确保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本文就我国土地立法的内容加以阐述。一、对土地所有制及权属的确定1982年的我国《宪法》第10条不仅规定了我国土地公有的性质,并对国家和集体的土地所有权作了明确的划分。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第2条则为我国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土地管理局于1995年颁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五年之后 ,江泽民于 2 0 0 2年 5月 3 1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又一次强调 ,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进一步深化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含义的认识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这意味着正确认识和把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仍然是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深层推进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际 ,以与时俱进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资政院与清末的制宪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设立的资政院是清政府在仿行宪政过程中设立的一个重要的立法机关。虽然资政院院章 规定该院没有制宪权,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资政院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由于清廷不断发布上谕而逐渐 获得了制宪权,参与了清末三部宪法文件的制订,从而成为清末最重要的制宪机关。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道路。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的基础上,又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明确升华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  相似文献   

16.
宪法修改草案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还规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根本制度的同时,草案还体现了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搞活经济方面作了一些重要的规定。例如,在所有制关系上,草案规定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宪法之一,曾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制宪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考察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制定的过程,不难发现,美国宪法对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无论是立宪的指导思想还是宪法文本、立宪技巧,都可发现美国宪法留下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实践中认识的深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写进宪法,比方针政策等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管100多年,深刻反映了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二、它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也限于初级阶段。 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不能对立起来,不能只强调其中某一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四、它表明,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长期的,合理也合法,受宪法保护,这可以防“左”。 五、以“公有制为主体”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不能动摇的,受宪法保护,这可以防右,批判了私有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孙运福 《学术界》2002,(2):124-132
在我国现阶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表现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这一制度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高法律依据,《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逻辑起点,《宪法》并从运行原则、制度载体、必要条件、现实保障等方面为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规范依据。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应当坚持《宪法》规定的原则,同时通过宪法解释对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设计,促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为协商民主的良好运行提供坚实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