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树基  刘诗古 《学术月刊》2012,(12):149-154
○曹老师,您好!非常高兴能采访您。据我所知,您在走上学术道路之前,是一个小木匠。那么,后来又是怎样走上学术之路的呢?为什么选择了历史学作为专业?●我是1956年出生的,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已经做了三年的木匠。听到高考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赵:黄老师,您好,从文学到新闻学,再到现在的传播学,您经历了较为明晰的学术转向,以致您的学术视野比较宽广,研究领域涉及新闻理论、新闻思想史、传播学研究,学界中人对您在这几方面的建树都赞誉有加,您如何看待您的学术转向呢?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位置——戴锦华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的理解——不是很有把握,您最近提出“文化的位置”这样一个命题,应该是与您的另外一个表述密切相关的,即文化研究的工作不应只是批判性的解构,还应当是创造性的建构。在您的《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一书中,“文化”似乎主要是指一种需要从其中突围的意识形态镜城,而到了您提出“文化的位置”的时候,“文化”这个词好像有了更为积极的含义,代表着资本逻辑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那么,“文化的位置”是在您的批判性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产生的问题意识呢,还是您从事文化研究之初就有的一种关切呢?●这个问题是我在思考过程中慢…  相似文献   

4.
陈老师,很高兴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对您进行访谈。认识您很多年,读过您不少研究成果,也了解您不少经历和故事。我想,一个学者早期的求学经历可能会与他此后所走的学术道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就让我们先从您早期的学术经历开始吧。这些不同阶段的学习经历带给您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O杨国荣教授,您是上海哲学界(尤其是中哲史界)一位功底扎实深厚、研究涉面甚宽、学术成果颇丰、崭露自己独特治学风格的著名中青年学者,也是本刊多年的老作者之一。80年代以来,中国哲学的研究渐渐呈现多样的发展趋向,您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颇具特点。能否请您先谈一下您的学术传承、受业背景?我的治学之路始于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的历史虽然不很长,但其传统却可以追溯到本世纪30、40年代的清华大学。当时的清华大学哲学系汇聚了金岳霖、冯友兰、张申府等哲学家,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新实在论的影响,并十分注…  相似文献   

6.
重视对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俞吾金教授访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吾金,1948年出生于浙江萧山。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7年破 格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教授。1988-1990年作为 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进修,1997-1998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 授,1999年 5-6月应邀赴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大学和清华大学作学术演讲。现为复 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 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联常委、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著作有:《思考与超 越:哲学对话录》(1986)、《问题域外的问题: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探要》(1988)、《国外 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合著,1990)、《意识形态论》(199)、《生存的困惑:西方哲学文 化史探要》(1993)、《毛泽东智慧》(1993)、《邓小平:在历史的天平上》(1994)、《文化密 码破译》(1995)、《寻找新的价值坐标:世纪之交的哲学文化反思》(1995)、《俞吾金集》 (Ⅰ,1995)、《俞吾金集》(Ⅱ,1998);编选了《疑古与开新:胡适文选》(1995)、主编了 《跨越边界》(1998)等书。其中《意识形态论》(博士论文,德国著名教授伊林·费切尔 撰写了长篇序  相似文献   

7.
○孙教授 ,按年龄 ,您属“文革”之前的最后一批大学生 ,许多您的同龄人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被迫离开了学校 ,丢掉了书本 ,甚至终生与学术无缘。那么 ,您是怎样走上学术研究之路的 ?为何选择古代小说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我大学时代就喜欢写文章 ,既搞创作 ,也搞评论 ,虽然收效甚微 ,但发表欲一直不减。1 96 5年大学毕业 ,其时正值“文革”前夕 ,山雨欲来风满楼 ,报刊上已是一片大批判气氛。这以后 ,我仍是在不停地写 ,但所写大多是没有意义的 ,离开学术研究距离甚远 ,充其量只是练了笔头而已。我学术研究起步于 1 975年去北京参加《红…  相似文献   

8.
周教授,在您治学的道路上,哪些人、哪些学说对您的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局限于时代背景,我自十六岁随上山下乡洪流离开学校,失去进一步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学习倒也不能说就此中断,主要是自学。国家恢复高考政策后,我得以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对我从事经济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就数我的两位导师了。在我攻读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期间,我先后有幸得到陈征教授和胡乃武教授的指导。我从两位导师身上得到的最大受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治学态度的严谨。除了规定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外,还对论文的写作,包括论文中的概念、语言…  相似文献   

9.
○苏教授,据我了解已有数十家报刊杂志和电视台对您进行采访报道,可见您的研究成果已成了社会的热点。今天我访谈的重点是学术方面,与以往有所不同。能否谈谈您是怎样迈入学术道路的,在学术成长中受哪些学者的影响最大?●好的。我于1973年在上海南市一中毕业,然后去江西婺源插队,五年后于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在那里度过七年的大学和研究生生活。那时涉猎的东西很杂,从马思经典到卢梭著作,从乾嘉学派到年鉴学派。自大学三年级开始,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上。记得写的第一篇史学论文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人文学科里,“知识分子精神”话题一直是一个焦点。我想,任何一种精神只有渗透到踏踏实实的工作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因此我们今天就从最日常的生活谈起。我想先请您谈一谈自己如何走上治学道路的。●这个问题很具体。我还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因为“文革”的原因,学校里就不上课了。但是我非常爱读书,我一课一课地自学从初中到高中的全部课程。我觉得不能不读书啊。1970年中学毕业后,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当“社会闲散人员”,那时叫做待业青年。直到1974年秋才在街道图书馆找到工作。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社会上闲荡,既…  相似文献   

11.
O李教授,您为求学深造,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来到“东方明珠”的上海,除了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有显著差异之外,想必在学术科研方面也有不少变化吧?@确实如此。上海的学术氛围,使我的学术领域有了更大的拓展。在桂林我主攻先秦史专业,而在上海我的研究重心已兼及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方面的研究,以及宗教史、宗教学、和平学的研究。研究面显然开扩了不少,这是因为上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诸如学术人才济济、文化基础雄厚、资料档案丰富等。O能否谈谈您的学术成长和发展过程?@可以。早先我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念书,导师是…  相似文献   

12.
胡老师,我拜读过您不少的著述,很受启发,同时有很多问题想向您讨教。您的论文《从政治上把握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重大问题》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作为上海理论界获得此项奖励最年轻的作者.您当时的心情如何?您怎么想到要写这样一篇论文呢?我是在哈佛大学访问研究期间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获奖消息的,当时除了兴奋,还有远在异乡听到母亲声音的温馨。十分感谢有关领导和评审专家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因为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是很不容易的,在复旦大学这也是头一次。我当时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在江泽民同志提出了“讲政治”的…  相似文献   

13.
谢教授,我们相识相交已近20年,应该无话不说,可谈得深一些。关于您的学术道路,我略有所知,但不够全面,能否系统地谈谈您是如何步入学术殿堂的?可以。1966年我高中毕业时遇上十年动乱,所以没有能上大学,而是去了北大荒务农。1978年我像不少“同等学历”者一样考上了研究生,应该说是托了改革的福,很幸运。当然回想起来如果先上大学本科,也许更好一些。我进吉林大学还有一个插曲,那就是当年我还参加了大学本科的考试,被一所名牌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录取,一时非常兴奋,但最终还是决定去吉大。一则我失去了十年时间,觉得直接…  相似文献   

14.
李维武教授,在您从事的中国哲学研究中,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无疑是最主要的领域。我们今天的访谈也想以此作为主题,着重探讨拓展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思维空间问题。首先,想请您谈一谈您是怎样走上哲学道路,又是怎样进入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陈教授,您是文革后的首届研究生,出道较早,在不过十余年之间就以个人之力,编成了《全唐诗补编》和《全唐文补编》,补录遗作超过一万篇。在前人研究非常充分的唐代文学领域,取得如此可观的成绩,令人惊讶!一般中青年学者都偏重于理论阐释,而您似乎更醉心于文献考据,辑逸辨伪,不知是怎样形成这一治学路数的,是否有家学渊源或其他特殊原因?多谢过誉。如果说从开始研究生学习作为学术工作的起点,至今已二十一年,自感只是按认定的学术准则进行研究,并尽自己的力量做得好一些。所以偏重于文献考据,这有一个过程。我的学位论文还是…  相似文献   

16.
谢博士,在5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中,你的求学之路比较顺畅,也很完整。先请你谈谈你是怎样获得接受全部学历教育的机会的? 不,我也和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属于非完全学历者中的一员。因为在我初中毕业、少年时代行将结束时,“文化大革命”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且我又没有得到被当时的权力机构“推荐选拔”读高中的那份幸运,所以只得回乡务农。这期间,我在江汉平原当了3年农民,又在汉水旁边的一个装卸站当了3年搬运货物的码头工人。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我由于在数理化方面先天不足,尽管每次都躬逢其盛,但却屡考屡败、名落…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 苏明 ●张颢瀚教授○张教授,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阶段,但从总体上看仍未见复苏之态.您怎么看今后的全球经济趋势?●在金融危机以后,国内外对世界经济的走势有三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世界经济趋势将是一个V型走势,认为世界经济触底以后即反弹;第二种认为世界经济趋势是一种U型走势,认为世界经济触底以后有一段的低谷期,至多三至五年又会上升进入相对高速的恢复发展时期;第三种观点认为世界经济趋势是W型走势,认为世界经济会有大的波动,会有较低的低谷,也会不断有高峰,就是在这种幅度比较大的低谷和高峰间不断波动中发展,总体的速度并不会太低.  相似文献   

18.
能量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能量的变化趋势、变化原因、变化影响的学科。周玲强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将其引入旅游领域,通过系列实证研究,论证了理解旅游原因和意义的三个新角度,即恢复心理能量、强化心理能量耐耗性、提升总潜在心理能量。它们为旅游研究带来丰富启示:在本体论上,将旅游者视为能量运行系统,将旅游视为能量运行系统的调整手段,并反思“心理能量”之于“情感能量”的优越性、过程导向本体论之于结构导向本体论的优越性;在方法论上,关注时间维度上的追踪定性方法和生命历程方法,浮现旅游终生价值;在研究话题上,探索个体旅游前经历、旅游疗愈作用,以及旅游与“阳明心学”哲学、人生意义感的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金老师,您好,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我知道,您是中国政治学界和行政学界知名的中青年学者,2001年获得了江苏省社会科学类唯一的青年科学家奖称号。首先,我想请您谈谈您的治学背景。  相似文献   

20.
陈教授,您是教育界著名的中青年学者。我们想首先请您谈谈你的治学背景与学术传承。我是“文革”结束后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当时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选择了化学专业。本科毕业时,由于很偶然的原因,改考教育学研究生。我的学术研究受两批老师的影响。一批是我的研究生导师,他们是我国教育理论界两位著名的大师: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刘佛年和翟藻奎教授。很有意思的是,刘佛年早年学的是物理学,曾翻译过爱因斯坦的相对况这两位导师以5台学严谨、见解独到,在我国教育理论界享有盛誉。我的另一批老师是我国的中学校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