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整个20世纪的中国,是处在转型、过渡、裂变中的中国;整个20世纪的中国学术,也是一种过渡、裂变、转型中的学术。如同20世纪的中国社会始终是在农业文明背景下艰难跋涉一样,20世纪的中国学术的转型也始终笼罩在与农业文明互为表里的经学的阴影之下。冯友兰把中国传统学术划分为两大时期:从孔子至汉初的淮南子为“子学时代”,从董仲舒至康有为为“经学时代”①。近来有人则把康有为之后亦即20世纪的学术概括为“后经学时代”②。我们感到这一概括既到位又准确。20世纪不是一个普通的学术时代,而是一个承受了大量经学遗产、经学因子的时…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社会伦理道德”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王华由中国曲阜师范大学和韩国庆熙大学联合主办的“二十一世纪社会伦理道德”国际学术讨论会,于9月25日至27日在曲阜召开。来自国内外二十多所高等学校的80余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论文50余篇,围绕着“东方文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马来平由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和山东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学术讨论会8月11-15日在青岛召开,全国5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当前传统文化研究中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1999年12月14日至15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共有来自全国十数个省市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讨论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研讨了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的一些困境和趋势,社会科学方法论等问题。会议论文集《回眸与前瞻:面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一、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科学1.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成果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是此次讨论会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5.
反贫困文化:中国乡村跨世纪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贫困文化:中国乡村跨世纪发展战略高长江对于世纪末的人来说,“跨世纪”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乡村跨世纪”则是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中国乡村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21世纪?这不仅是乡村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与整个中国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中国的国命...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纪要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15日至1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学研究者就“完善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新形势下民族学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中国民族学的...  相似文献   

7.
“守法”现代化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守法”现代化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关键胡旭晟按照通常的逻辑,“立法→执法→守法”是法制运行的一般轨迹;倘若我们的确将法视为某种意志力的体现,那么这一轨迹同时又意味着人类意志的深化。而当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立法”进到“执法”、再进到“守法”时,这似乎也...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教育发展的跨世纪战略取向□潘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高屋建瓴地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世纪之交,中国教育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最重要的改革。21世纪各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这一改革能否顺利实现,将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为了促进这一改革,认真研究孔子关于素质教育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一、以为仁由己为最高目的的道德教育 在孔子的时代,由于社会的发展程度较低,孔子的学生,除了做官外,似乎就没有其他出路,所谓“学而优则仕”也,但即便如此,孔子仍认为,不能把做官作为目标,而必需把做人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传递     
2006年8月16—18日,由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办的“中唐以来思想文化与社会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出席。2006年8月16—17日,由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主办的“中国文学与文化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出席。2006年8月18—20日,由中国明代文学学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2006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出席。2006年8月…  相似文献   

11.
“说说者”停论早在两千多年前出现,被誉为“修论的老祖父”,也被认为是形式上最简单,但是最难消解的一个悻论。在西方本世纪30年代之前,“停论”曾掀起过第一次研究热潮,70年代以来又掀起第二次研究热潮。我国近10多年来也渐渐拉起研究热潮,并且有不少论者看到近百年来西方形式派无法消解和说明“说谎者”和“集会论”等修论,于是另僻瞑径,提出以辩证唯物主义或黑格尔辩证法的观点来研究和消解悻论,发表大量有关的文章,包括区分“逻辑”与“辩证”两类矛盾的文章,和“淳论”由什么矛盾构成的文章;也有辩证派、形式派混合观点的…  相似文献   

12.
杨玉圣 《学术界》2001,(3):124-129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 ,只要是在北京 ,“世纪中国”网 (特别是“世纪沙龙”)我是每天必上的。因为我觉得它为读书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增进沟通和交流、加强了解和理解的新的公共学术平台。我从“沙龙”上网友丰富多彩的文章以及网友对我的文章的回应和批评中 ,受益良多。也正因为如此 ,我本学期在北师大历史系新开设的“史学评论”课中专门向学生推荐的四家文化学术类网站之一就是“世纪中国”(另外三家分别是“中华读书网”、“学术的境界”和“中国学术城”)。这是题外话。我在这里要回答的是刚刚从“世纪沙龙”上读到的署名“南水”先生的文…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美学50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美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后至“文革”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通过美学大讨论形成了四派学说,为以后的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进入第二阶段,这是中国美学的收获季节,美学队伍空前壮大,美学领域不断拓宽,美学理论也有了创造性的突破:由原来的“老四派”发展为自由说、和谐说、生命说等“新三派”,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未来的21世纪,应该是中国美学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它将负载着东方文化的古老传统,以开放的心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最近,罗厚立(即罗志田)先生在“世纪中国”网站的《世纪周刊》“世纪评论”专栏中发表了《打倒与建立:也说学术打假》一文。文章从近代中国学术史的经验出发,并征引诸如王国维、胡适、陈寅恪、姚名达等著名学者的有关言论,同时结合社会政治领域中”破坏”与”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学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问题:“打倒与建立”或者说“破与立”“破坏”与“建设”的关系。其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论点,已经引起了学术批评界有关学人的注意,并撰文与其商榷。 罗先生文章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是有关批评者未曾注意的,即学术批评需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跨世纪意识”崔海正世纪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新旧之交,21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中国学术文化的“百花坪”。当前,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强调“跨世纪意识”的认同是很有必要的。所谓“跨世纪意识”,这里是指古代文学研究应该通过“瞻前”、“顾后”的...  相似文献   

16.
也论“逻辑矛盾”与“辨证矛盾”──从《“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并行不悖吗?──辩证法的“鹰”、“鸽”两派》说开去马佩河南大学政治系教授编者按:本刊接黄展骥教授的来信,说:“……我于94年第6期在贵刊发表的文章,以较少的篇幅涉及繁复重大的问题,在学术...  相似文献   

17.
论精神文明建设面向21世纪的新发展徐波万厦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此的回答是:把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国带入21世纪。这首先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确,改革开放10余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  相似文献   

18.
当2000年零点洪钟敲响的时候,人类将迈入自纪元以来的第三个一千年。面对这样庄严的历史时刻,中国哲学工作者正在回溯过去的一两个世纪中国社会走过的曲折历程,展望新世纪中华民族将要迈进的光辉道路。思考跨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和学术发展,把握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作为其精华的哲学精神,这对于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哲学事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想就21世纪中国社会的走向和新世纪中中国主导性哲学精神的规定发表若干意见,以就教于可敬的同行们。一、21世纪中国社会的走向讨论新世纪的中国哲学精神,必先研究…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是一门关于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以及它们的运动和发展的科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它对于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而辩证法自身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从人类理论思维的进程看,人类对世界的辩证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对事物的个别联系和局部过程的描述进到对事物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研究,从对事物的联系与发展的宏观把握进到内在机制的研究,从对事物的机械决定观念进到对事物的统计的、概率的理解,人们更深刻地…  相似文献   

20.
“和合”是中国古代产生的思想,孔子把它运用到人类发展过程中,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人的心灵、人与不同文化等方面加以阐发,形成了系统的“和合”思想体系。21世纪是“和合、冲突与发展”的世纪,一方面,多极化、多变性、多样性,要求不同元素、因素的冲突融合,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和合”的精神是新世纪的思想主流;另一方面,由于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发扬“和合”精神,又是21世纪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