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即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所写的《道德经》五千言,是古代世界最系统、最精深的哲学名著。中国先秦哲学的成熟发达是以老子哲学为标志的。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应该说是从老子开始的。世界上的一些大哲学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重视老子哲学不是偶然的。①老子哲学在当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中引起关注和发生浓厚兴趣,值得我们深思。②老子哲学起点很高,博大精深,奥义无穷,至今令人惊叹。老于哲学的一些思想和命题的深刻性,就是后来的一些哲学思想也难于超过。“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文化哲学新论洪晓楠中国近代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是时代的中心问题,这一问题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具体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冯友兰以其独特的理论方式,试图从哲学上解决东西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美学向光灿在20世纪西方美学思潮中,表现主义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流派,它由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所首创,赞同者颇多,但在美学思想上有所继承和发展的,主要是30-40年代英国“最伟大的艺术哲学家”①科林伍德,因而被学术界统称为“克...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讲自己"的中国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文 《文史哲》2005,(3):5-10
一 哲学是最要求概念的清晰性、确定性的,但哲学这个概念本身又是最不确定的.两千多年来,"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一直纠缠着哲学家.每个哲学家或哲学学派都以自己的方式回答着这同一个问题,但答案却各异其趣.真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究竟是"哲学"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抑或两千年来哲学家的智慧欠缺,不足以诠释?我想问题在于哲学所应指的领域的不确定性以及哲学家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想确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不仅力不从心,而且吃力不讨好.因此我主张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超越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21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21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刘怀玉再过短短的几年,人类就要告别20世纪,步入新的一百年和一千年。21世纪中国的哲学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前景?这自然成了哲学界目前最热门的话题。本文以为,目前哲学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20世纪中国历史的未竟之业便预示着下个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异彩粉呈,“历史叙述”(historicalnarative)问题自40年代由关于历史解释问题拖带出并展开讨论以来,到60年代已成为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本世纪西方历史叙述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是由分析哲学家领导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中国现代意识的双重建构罗文东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相继掀起了探讨人道主义、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权等人学问题的热潮。这不仅是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而且是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繁荣,并最终完成现代化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8.
心灵境界:中国哲学的超越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中国哲学的真面目、真精神 ?这是本世纪的中国哲学史家、哲学家始终都在关注思考的一个重大基本课题。然而尽管见仁见智 ,但本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有一特点 :以西律中。人们用西方的思维模式来梳理中国的哲学传统。这种状况直到新时期乃至 90年代才有所改观 ,人们开始意识到要用中国本身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国的哲学传统 ,否则终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在这种“以中说中”的努力中 ,蒙培元先生独树一帜。其《心灵超越与境界》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新著 ,标志着蒙先生对于中国哲学的不懈探寻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对“心灵境界”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读冯契的“智慧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契(1915—1995)教授不仅是中国哲学史家,而且是哲学家,不仅是一般的哲学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智慧说”(《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篇)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于一体,自成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智慧说”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两个转变的划时代意义看21世纪中国哲学的生长点郭金平,顿占民1真正的哲学都是回答时代最尖锐问题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家都是关注时代最尖锐问题的哲学家。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反映到哲学上即是哲学的最前沿问题。那么,时代最尖锐的问题是什么,反映时代最尖锐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用哲学追求和创造希望--纪念高清海先生逝世一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今年10月,高清海先生离开我们即将整整一周年。先生是当代中国卓有建树的哲学家,在此我无法、也不愿意用寥寥数语来全面概括和评价先生的思想,其范围之广、思虑之深,无法用短短一篇文字抵达其际涯。我只想略微阐释贯穿先生长期的哲学跋涉历程中的一个词汇,一个一再被人提及然而却又最容易被人遗忘的词汇:那就是“希望”,并借此来展示先生广阔的人文世界里一个极为重要的维度,以作为对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正如人们经常提到的,高清海先生最富创造性的哲学探索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曾先后经历了对前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和改革、…  相似文献   

12.
论哲学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功能是什么?大量的哲学文献指出,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当代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新成就,当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又一次将这个古老的问题摆在了哲学面前。如果说,在20世纪以前,这个问题对哲学的存在还不具有致命的威胁,那是因为哲学家总能够“令人信服地”指出,存在着某些科学家无力解释而必须由哲学家来研究和解释的领域。但20世纪以来,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一个又一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部门的形成和完善,使传统的关于哲学与科学划界标准的观念受到…  相似文献   

13.
陈云同志是我党老一辈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我党杰出的理论家。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情有独钟,有着独特的贡献和极高的造诣,堪称“不是哲学家,胜似哲学家”,犹如金岳霖指出的那种“有哲学的实质而无哲学的形式”之哲学家。他不仅对唯物论辩证法作出了言简意赅的、中国民族化的“十五字诀”的理论新概括,而且在他长期主管的财政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身体力行、躬行实践,创造性地构建了活生生的经济辩证法。一、“学好哲学,终身受用”──“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陈云深借哲学的真谛,一贯倡导学哲学、用哲学…  相似文献   

14.
人类诗意地居住在这地球上李劼“人类诗意地居住在这地球上……”海德格尔援引荷尔德林的诗句如是说。作为一个20世纪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哲学论著中倘徉着的诗意绝不下于尼采哲学,但其逻辑的指向却不是权力意志,而是为世人尤其是西方经典哲学家们所忽视的本...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任继愈冯友兰先生是哲学史家,又是哲学家,他以哲学家的观点治哲学史,故能独具特色。这里只讲一个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家的使命。(一)冯友兰学术活动的时代,在二十世纪。中国人是怀着屈辱走进二十世纪的。1900年,八国联军...  相似文献   

16.
路强 《晋阳学刊》2014,(3):3-10
正导语:诠释学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哲学传统,在整个哲学思想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一传统中,诠释学经由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伽达默尔、利科等哲学家的发展,从一种哲学方法论渐渐成为一种包含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乃至实践论的一整套哲学系统。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以成中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当代哲学家,将诠释学引入中国,并将之与中国哲学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在这一系列思想成果中,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先生,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基础上所创立的本体诠释学,可以说是诠释学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它进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新哲学体系探原周树智西北大学哲学系毛泽东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本文试图探究这个新哲学体系的基本构架和内涵底蕴,就教于学界同仁。一、毛泽东哲学思想新体系的科学定义我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就是指毛泽东在把...  相似文献   

18.
评波普的规范伦理学──消极功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波普的规范伦理学──消极功利主义卢风(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博士生)卡尔·波普(KarlR·Popper)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应归属于分析哲学传统。然而他的研究风格与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迥异,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只专注于一个个哲学问题或...  相似文献   

19.
哲学人性论与现代人格心理学王一多,孟昭勤自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代以来,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哲学家们坚持不懈地对人的本性进行探索,并力求通过对人性的解答来更好地理解和安排人类社会。围绕这一课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众说纷纭、见仁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邬焜信息哲学是当今全球化信息时代精神的精华。信息哲学创始人——中国信息哲学家邬焜教授将信息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引入哲学,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系统的信息哲学的理论体系。从2009年开始,霍有光教授对邬焜所创立的信息哲学理论进行了质疑,内容涉及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生产论、信息价值论等信息哲学主要理论,邬焜也予以答复和回应,陆续进行了相应的反批评。站在学术的角度上,二者的论争体现了宽广的学术胸襟和智慧,倡导了一种自由讨论和相互批评的学术氛围,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信息哲学这门新兴哲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更有助于人们认识邬焜信息哲学是哲学发展中的根本性变革,是人类信息时代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其理论特征上看,是科学性、时代性和普适性的高度统一,是信息时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