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新论段治文唯科学主义思潮是一种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包括人生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且在与科学本身无关的某些方面利用科学威望的倾向。关于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学术界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对于它最早产生于何时、有什么特点及应如...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但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留美幼童仍然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的考证表明,多数幼童回国后加入了中国海军序列.本文从幼童留美的时代背景、学习内容以及李鸿章个人决策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一去向的历史原因以及对近代中国海军科技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庆社会科学》2012,(4):101-101
殷华成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作为西方最先进的“科学形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它适合了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的需要,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另一方面,五四运动时期,传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度成为西方科学的代名词,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被当作救国的不二法门。但是,传统中对马克思主义“近代科学”式的理解也造成了悖反的历史效果。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科学传人中国是一场启蒙运动,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其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科学研究作为一种体制的诞生。考诸近代科学体制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清教主义对于推动近代科学体制化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尽管这种促进作用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甚至是有局限的。与近代社会的历史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唯科学主义思潮,尽管在科学体制化形成以后,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在科学体制化形成的过程中,却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体制化的确立。然而,清教主义和唯科学主义仅仅是科学体制化的外在原因,而近代科学体制化的更为根本和深刻的内在原因则是科学与技术的“联姻”,即科学与技术双向交互作用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以来,由于救亡、启蒙和建设的复杂性,使得中国向西方学习而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圆圈”式的发展进程。回顾和探讨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国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和逻辑发展进程,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及发展趋势,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人本哲学是西方传统文化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它按照唯意志论的生命本体论、现象学的生存本体论、语言本体论三个阶段时间上的顺序关系,表现出思想上的相互影响和递进展开过程。现代西方人学面临着科学主义、结构主义和现实生活的严峻挑战,它的当代命运是价值重估所造成的哲学的、文化的信仰的危机。因此,从哲学的高度研究西方人学的危机境况,以使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避免类似的困境,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耿云志 《学术探索》2005,90(4):109-117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主题。现代化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外部关系上的世界化和内部关系的个性化(个人主义)是现代化运动的两个重要趋势和趋向。中国近代以来16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样体现和展示出这样两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和趋向。从世界化的趋势来说,由于中国近代的对外开放是被迫的,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人对世界化的发展趋势缺乏自觉的意识和体认,直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学习西方、融入世界、变法图强的世界化意识才成为先进中国人的自觉主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世界化进程和中国人的世界化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个性主义的实质是对个人价值(个人的自主权利及其创造精神)的尊重和肯定。个性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演变过程,通过对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介绍、宣传和诠释,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对个性主义的内容和价值进行了新的界说和评论,充分肯定了个性主义、个性解放、个人自由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个性主义思想的宣传、倡导、高扬,为个性化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五四时期成为中国个性化发展的黄金时期。1949年后,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发展进程处于停滞、萎缩甚至倒退状态,直至1978年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进程才重新启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20多年间,中国的世界化和个性化程度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程度,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主要是文化难题对世界发达国家而言,在某种意义上,“现代化”同时是一种历史时代规定,它们的相对于近代的社会历史(或相对于古代的近代社会历史),也就是“现代化”的社会历史(或近代历史时段的“现代化”社会历史)。但对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而言,“现代化”并不同时是一种历史时代规定,而是一种追求着的、未来的价值目标规定。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意味着与自己落后的传统告别,更意味着向世界的先进发达方面靠拢接近。因此,如果说发达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本国的历史传统与本国…  相似文献   

10.
自五四以来,近代学人极力推崇科学的理性精神,肯定科学的方法和价值。笃信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唯科学主义,在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转化中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将中国古代文论话语逼入了双重危机之中,使中国传统话语言说方式面临岌岌可危的境遇。首先,它促使中国古代文论作为"元语言"的地位丧失;其次,导致中国古代文论远离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从学理机制上来看,中国文论的危机其实就是唯科学主义所导致的危机。唯科学主义流弊甚广却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恢复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必须深刻反省唯科学主义的流弊。  相似文献   

11.
制度决定论的贫困:近代中国立宪政治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宪政治是西方社会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近代中国孜孜以求的政治范式。但是,为什么极具“现代性”和社会认同度的西方立宪政治,在近代中国却最终以失败告退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关注于近代中国立宪政治的客观社会环境。而笔者认为,从立宪运动的主...  相似文献   

12.
张永帅 《兰州学刊》2010,(8):191-194
通商口岸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分布不均和各区域通商口岸地位的不同是造成近代中国近代区域经济现代化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除了现实原因,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口岸的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文化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裂和对立,在实践领域里表现为唯科学主义的张扬,物质需求的片面扩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等。审视西方工业化的利与弊,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历史的必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其基础是两种文化的和谐发展,其直接动力是源于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符号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异常艰难与痛苦的历程,其艰难性的症结在于它本不是其历史自然进程的一部分,而是其历史自然进程的阻断与改变,现代化的这一受动性历史背景突出地体现为中国文化在近代所面临的难题。在中国近代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首先是被帝国主义列强的洋枪洋炮轰开的,随之涌入的西方文明使我们民族沉醉于泱泱大国的几千年来奉为神明的一整套文化价值体系失落了。这无疑酿成了我们民族心灵上的巨大痛苦,而血腥与残  相似文献   

15.
就整个美国的中国研究来讲,西方中心是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范式。从美国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中可以看出,西方中心范式的内涵包括:西方历史经验的普适化;以西方经验,或是以建立在西方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思考、解释、评判、预测、规范中国社会;西方中心范式的学理渊源主要的就是近代以来以赫尔德、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斯.韦伯(MaxWeber)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南京国民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以财政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研究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学术界几乎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实际上被历史赋予了导演和组织现代化的重任,政府这一角色表现的好坏对国家现代化成功与否发挥着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十分艰难和缓慢,历届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表现,已日益成为大家考察的重点。本文试图以财政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作一宏观考察。财政是百政之首,庶政之母,是国家一切变化的晴雨表,考察国家财政的吸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速转型的时期。反观欧洲近代社会发展史,西方国家当初为完成这一社会转型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而且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理应从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中得到启示。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借鉴欧洲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走完西方国家用较长时间所走过的路;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欧洲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所遭遇的各种挫折,所走过的各种弯路,以便汲取其中的教训,能够用较小的代价走完西方国家付出巨大代价才走过的那一段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客观的逻辑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近代中国现代化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而且遵循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逻辑必然性深刻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历史过程性与历史超越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界对此争论不休,并形成了科学主义史学派和人文主义史学派。笔者认为,科学主义历史学与人文主义历史学在经过十九世纪末的尖锐对立后,在本世纪的争论中,呈现出合流,的趋势。这种趋势得益于科学观念的两次转变。它们分别以相对论的提出和当代解释学发展为主要标志。据此,我按两次转变之前、之5中和之后将科学主义历史学划分为S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发展阶段,试5图明晰科学主义历史学对科学观念5的依赖性,以及科学主义历史学由5此走向人学的进程。5近代科学主义历史学诞生于利九世纪上半叶,当时的客观主…  相似文献   

20.
胡适、傅斯年从进化史观角度,以近现代科学方法论和史学观为依据对清代学术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胡适认为,清学是对宋学科学方法论的发扬,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清代朴学最具科学精神,但与西方科学相比则存在很大不足。傅斯年主张,清代学问是历代学问中最可信和最有条理的;近代中国史学盛于清代。他们着力发掘清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意义,以之作为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传统资源,体现了工具理性的价值观,为中国现代学术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们否认中国传统学术道德理性的价值及其对中国现代学术建构的意义,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文化中心论,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探讨其学术方法论的得失对中国当代学术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