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一般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清朝入关后,为了维护所谓的“根本之地”,对东北地区实行了全面封禁的政策,使东北成为中国最封闭、最落后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从增加财政收入和抵御沙俄侵略的需要出发,对东北的封禁逐渐松弛,东北移民迅速增加。迅速使东北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新兴开发区。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经济近代化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建国后,东北地区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总之,在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现代化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钟兴永 《云梦学刊》2001,22(3):24-27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伊始,便集合了现代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代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她始终是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组织者、领导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80年,说到底,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际相结合的80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国具体国情的分析,探讨了农民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文章指出: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中国中产阶级在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都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本身就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而且事实上成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它还将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深度发展的主体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为现代化建设准备了首要前提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力量之源 ;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建立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为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从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 ,到提出“实现四化” ,到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业 ,它的创办和建设冲击了陈旧的科举制 ,影响了近代学制的建立 ,导致了近代第一批知识分子群的出现 ,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启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因 ,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张笑川  朱小屏 《社会科学》2007,3(4):177-183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公民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确证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鉴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儒家伦理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判据的基本前提,建构中国的公民伦理便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诉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契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精神是公民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公共精神。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现实境遇与生存方式,为公民社会在古老东方国度的发育与生成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前提。然而公民社会离不开公共精神的支撑,中国传统社会特质决定了儒家传统人伦法则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的公共价值范式,因此契约精神不仅是当代中国公共理性的具体承载,而且具有独特的现代性意义。它一方面仰仗公平正义性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也吁求主体内在向度的心性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公民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 ,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范式 ,确证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鉴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儒家伦理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依据这一基本前提 ,建构中国的公民伦理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诉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东西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伯文 《东南学术》2003,(4):96-102
东西部发展关系始终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从均衡———非均衡———协调的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三个阶段的比较分析 ,认为任何一种区域战略的选择都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从动态的角度来考虑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也是必然的 ,区域发展战略选择总是在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然而 ,无论怎样变化发展 ,东西互动都应成为贯穿于每个历史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取得经济的腾飞,都应当广泛地展开国际经济和科技合作,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成就和丰富资源。改革和开放以来,中国也正在努力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并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一、国际经济和科技合作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我们看到了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合作的重要意义,主观上也愿意同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联系,但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  相似文献   

14.
冯自新 《南方论刊》2003,(11):49-49
改良派在近代散文变革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剧变,散文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形式主义的桐城派古文,由回光返照,极盛一时,终至失其"流风余韵,沾被百年"的统治地位;二是打破宗派成见,迅速反映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各种新体散文,随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到民主革命的发展,声势日益壮大,代表了中国近代散文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产结构是进行观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预设,中国近代进行现代化进程的成败利钝,均可在社会生产结构中找到原因。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结构中的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等因素,在中国近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具有深刻的影响。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从战国时代起,作为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井田制开始解体,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发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实现了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地主经济的主要生产者是自耕农和租佃农民而非农奴,他们不必终…  相似文献   

16.
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共同体由政治活动促成,只有依靠政治制度才能得以维持。政治制度包括各种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的程序,政党实为发展至今的社会组织的最高级形态。社会主义国家处领导地位是共产党或其它名称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必先理解共产党的政治作用。为什么社会主义具有这样的特点,如何看待和估价共产党领导的作用,这些都是必须从理论上加以回答的问题。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国家从相对落后的起点上,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发展了经济,保持长期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增强,成绩卓著,为世所公认。国内有些人说共产党一党领导必然导制专制统治,多党制必然导致民主,这种说法至少属于无知。实际上,民主与否并非由一党制还是多党制决定,西方国家也并非都实行多党制,英国和美国基本实行两党制。日本虽然有多个政党存在,但战后近50年来一直由自民党掌权,任何其他政党都无法与其逐鹿权力。瑞典自1932年以来,除了两次短暂的中断外,社会民主党稳操胜券。在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国大党也在长时期内占据绝对优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始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的现代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并不自今日始。实际上,中国早已在某种程度上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洪流。然而,直到1949年,中国仍旧徘徊于现代化的大门之外,未能真正跨入现代化的进程。只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才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内含政治、经济、文化多个向度.政治文明是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政治文明的程度就是民主得以呈现的程度,就是秩序与自由的均衡.制度化是现代文明政治的重要特征,政治文明就是要使政治制度更接近人民,创构有力的外在规范结构以建构政治权利.在规范与实证统一的理念之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宪政主义的张扬、公共领域的培育、民主法制文化的培育、市场经济的发展、执政党的建设等路径来建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思维方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思维方式与社会现代化密切相关,没有思维方式的变革,就没有现代化的肇始,思维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现代化的需要,又是社会现代化的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许多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为人们所认同,这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也应承认,仍然有一些落后的思维方式与现代化潮流格格不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阻力。中国社会现代化呼唤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培育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一步强化讲求效率的竞争观念;树立现代民主政治观念,培育现代化公民政治文化;培育中国人的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阮元通过编书、办学、交友、聘幕等形式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科学家学术群体;通过为自然科学正名,使科学与巫术彻底划清了界限,确立了自然科学的独立地位,并使科学家的工作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阮元还主张向西方科技学习,融会中西;主张科技为现实服务。阮元为中国近代自然科技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