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创获──评《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姚文放中国美学研究在前几年曾好好地“热”过一阵子,曾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实绩,于是我们有了一批纵论两、三千年中国美学史的宏篇巨制,其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不可低估。然而与这种通史著作的热...  相似文献   

2.
准确把握美学史转型期的特征──评吴功正著《六朝美学史》周舟最近,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吴功正研究员的一部60万言的《六朝美学史》。该书以六朝这一特定的美学史时期为研究对象,多方位、多层次地对其审美实践现象和理论成果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描述。六朝是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3.
《易经》与中国古典美学安民《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它深刻启迪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赐经》,它包容了生命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伦理美、人格美、行为美、心灵美和艺术美;它勾勒了美与自然、美与审美、美与真善等等的关系;它把自然...  相似文献   

4.
5.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宋词研究专家陶尔夫先生,1997年5月14日,在参加黑龙江省文史馆会议时,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这篇文章是陶先生为沈检江《中国古典诗歌的自我审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所写的序言,体现了先生奖掖后学的殷殷深情。陶先生生前曾表示要在此序言的基础上再为沈著撰写一篇书评,此心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尚曾与友人言及。如今,哲人已逝,斯言犹在,痛何以堪!本刊发表此文,作为对陶尔夫先生深深的缅怀和哀悼  相似文献   

6.
美学史视野中的《美学四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开亮 《中州学刊》2007,(1):249-25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在美学原理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丰富的内容。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原理的演进,更好地总结其学术经验,对于中国美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我们在此组织了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当代美学概论的书写与学术思想演变的关系,呈现出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基本面貌。张法对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总体态势,做了自己的一种概括。章辉、余开亮、曾军分别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部重要的美学原理著作——王朝闻的《美学概论》、李泽厚的《美学四讲》、杨春时的《美学》进行个案研究。希望这些一己之见可以引起学界这一重要学术问题的关注,从而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得到更好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从先民在蒙昧时期以“草裙”作为最早的服饰开始,也就有了服饰审美文化。其后,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眼饰审美意识又有发展。中国的服饰美学迄今已有六十万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尽管我国的服饰审美文化及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到21世纪新世纪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中国服饰美学史。没有想到,新世纪第一年的岁尾,2001年10月,由蔡子谔教授以一人之力,十年之功独立完成的18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服饰美学史》,已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不仅在我国美学研究史上所未有,就是在世界美学研究史上也是不曾…  相似文献   

8.
9.
美学史方法,特别是中国美学史的方法问题。是近年来美学争论的热点之一,其中一个最重大的分歧是:到底如何对待古人提出的范畴和命题?是用“现代语言”表述,还是“用古人解释古人”?说穿了,就是某些同志自己所表示的: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大家都同意美学史应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可是,在如何对待历史与逻辑的关系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从而导至美学史的实际研究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最近,我从叶朗先生近五十万言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得到了莫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从学理上说,把美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需要美学的批判,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现代美学问题作系统的思考,在具有现代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作深入的开拓。在建立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背景下,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正逐渐深入,这表明中国当代美学已经从简单的“拿来”走向创造。中国的古典美学重视审美直观,努力把握审美现象的流动性,这些理论特质在现代美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又是非逻辑性的模糊的,给理解和研究都造成一定的困难,这  相似文献   

11.
评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王鍾陵虽然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书法写作实践和书法鉴赏传统以及丰富的书法理论资料,但是在一个新时代中建构书法美学体系,并不是对这些资料加以归类和简单的分析便可以做到的。我们所处的当前这个社会一文化的转型时代,要求也提供了研究者们以...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是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迫切需要研究中国美学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这里我只谈一个方面,就是研究中国美学史对于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摆在我国美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方针,建立一个现代美学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3.
张文涛 《阴山学刊》2005,18(1):5-11
中国当代美学的得与失皆可从本体论的阐释中彰显,陈望衡先生境界本体论美学的提出意在克服中国美学研究的偏颇并试图在当今世界语境中挖掘中国古典美学资源,使美学研究具有时代性、前沿性。  相似文献   

14.
美学史要做得好 ,很难。西方人写的西方美学史 ,翻译过来的并不多见 ,真正好的有两部。第一部是鲍桑葵的《美学史》 ,本书前言开宗明义道 :“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宗旨是要认识而不是要指导实践。因此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乃是有志于从哲学上了解下列问题的人们 :按照世界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家的设想 ,美在人类生活的体系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和具有什么价值 ?”还有一部是吉尔伯特、库恩的《美学史》 ,其序言则开宗明义道 :“本书专供大学里研究各门艺术的人员之用 ,亦供其他一切较一般人更渴望知道美学术语的意蕴的人员之…  相似文献   

15.
艺术创作要有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和支撑,美学是指导艺术创作的理论依据,而古代儒家的美学思想、道家的美学观点和佛教禅宗的美学感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的源头活水.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于建立适应新时期艺术创作的美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美学本体论的核心范畴是道,道具有天人合一、情理同一的性质.中国古典美学认为美是道的体现,从而形成了非认识论的情感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确定了审美的主体间性,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由于对道的规定不同,因此各家的美学观念也不同,形成了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伦理美学(儒家)和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然美学(道家、禅宗等).后期封建社会中国美学本体论分化,个体情感冲破了集体理性规范,形成了个性化的美学趋势.  相似文献   

17.
周来祥同志的《论中国古典美学》一书(齐鲁书社出版),是继他近几年出版的三部论著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著者运用辩证逻辑的科学方法,对灿烂辉煌的中国古典美学进行了宏观的考察,深入揭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性质、特点及独  相似文献   

18.
陈望衡,湖南人,湖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湖南美学学会副会长。笔者有感于目前国内美学界的清冷,特持疑而访。  相似文献   

19.
拜读了周来祥教授提交第十届国际美学大会的《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一文。这篇佳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先进的观点,对比东西方古典美学理论,从而指出这两大传统的许多相通之处。首先必须说明,我对中国古典美学所知甚少,对中国美学的发展这个专门问题加以评论,是我力不从心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最好是聆听,学习中国学者的意见,把我的评论只限于讨论西方传统。周教授的论文,比较研究了两大平行历史的发展。对东西方美学任何一方保持缄默都是违反比较精神的,也正是这种比较的精神,才使周教授的美学理论显得生机盎然。作为一个比较研究的拥护者,只能就一方文化发表见解,我对此所具有的局限性深感遗憾。但是,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主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一个重要成果。首先,这套文学史的视角是宏观的。它试图站在古今中外的交叉点上来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以此实现了对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一种全新的言说。从纵的方面说,它的上限是1917年,但它又不局限于1917年,而是以1898年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用一定的篇幅论述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过程,使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相互接续起来。或者换句话说,它把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