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困扰人们的城市问题,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生态化发展及“两型社会”和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对照“两型社会”目标及宜居生态城市标准和特征,基于衡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基础条件,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衡阳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城市是衡阳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是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建成一流人居生态环境 ,是贵州小康建设的重大目标。贵州具有建设全国一流人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条件 :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能源充足、灾害较少。贵州在建设一流人居生态环境过程中 ,要树立人与环境共存共融的生态思想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发展三者的关系 ,用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指导经济发展。要以建设一流人居环境为目标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在资源开发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搞好建设一流人居生态环境的试点 ,制定推进一流人居环境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解决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相伴而来的“城市病”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必须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南宁市从市情、水情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以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为突破口,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现代产业,提升城市品质,发展文化南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阴山学刊》2009,22(2):92-95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大多处于边疆或接近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层次、水平相对较低,还没有完全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结合起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和保护的统一,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新思路,这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黄山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实现“三最”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在2004年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水平,并在2005年积极申报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黄山的城市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每个城市建设都应有自己的特点,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南宁市建设,怎样体现民族风格,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国务院1982年6月批准南宁市的总体建设规划,在批示中指出:“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建设要力求体现民族特点,……把南宁逐步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富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本文试对南宁城市建设如何体现民族特点作些探讨。0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过程。常德市是一个地处内陆 ,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中等城市 ,“九五”以来 ,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 ,把城市建设作为实施城市化战略的主要措施来抓 ,把城市化战略作为调节新时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关键措施来抓 ,使城市外延迅速扩展 ,城市质量迅速提高 ,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展望未来 ,历年积累的困难和矛盾互相交织 ,加入WTO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一、常德市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其…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人居环境体系和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但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福建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城镇化建设中应有的高度,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使福建省在城镇生态建设中既顾及经济效益,又顾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地制宜,采取正确措施引导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叶裕惠 《学术论坛》2001,(2):159-160
郭学群等三位同志撰写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取向——南宁市建设绿城的成功经验与启示》(见《学术论坛》2 0 0 0年第 6期 ,以下简称《取向》)是一篇系统总结南宁市建设绿城成功经验的好文章。它的立论观点鲜明 ,概括全面 ,经验可贵 ,对正确认识建设绿色城市的重要意义 ,处理好建设绿色城市的几个关系 ,把建设绿色城市容纳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作了理论上的探索和总结 ,使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长期以来 ,人们对城市的功能定位总是偏重于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19-23
本文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改善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海南黎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特殊的内涵,它包括民族关系、政治地位、经济能力、文化信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的和谐。本文以这一内涵为基础,分析了民族地区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以及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所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最后,提出了面向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如何发展起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能人治村”作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模式选择,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而欠发达地区的实际与村民自治的制度与体制环境,又使得“能人治村”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2 1世纪是优化人类居住环境的时代 ,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社会主义中国如何营造最佳人居环境 ?本文提出应用“山水城市”的理论 ,指导城市设计。以国际花园城市杭州为例 ,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条件 ,可以营造最佳人居“新天堂”。  相似文献   

14.
“生态省”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省份,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系统,其子系统可以分为环境经济发展系统、生态资源支持系统和社会文化保障系统。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要有系统的战略发展思想,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要对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着力营造最适合人居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荆楚文化与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荆楚文化与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塑造湖北城市的崭新形象,提升湖北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湖北城市的文化功能,加快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论述了荆楚文化的主要内涵及其类别,认为加快湖北城市群的文化生态建设是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对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建设的战略布局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利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益补偿机制 ,按照受益者补偿原则 ,解决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补偿。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制度安排上的缺陷 ,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利益补偿机制进行制度创新 ,当前应该注重和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在受益地区征收生态环境调节税 ;强化对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的收费 ;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自身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大庆是伴随油田开发、建设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型的石油城。二十多年来,这座石油城在规划和建设上确有着与国内外诸多城市截然不同的理论和实践,并对国内一些石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以很大影响。我们把它归结为是在“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矿区建设方针指导下,坚持不建集中的大石油城、分散建设居民点的结果。并称之为是“城市型的乡村、乡村型的城市”,是一个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为主、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型工矿区。回顾和总结二十多年来石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历史,深切感到将大庆建设成一个规划比较科学、设施比较完善、环境清  相似文献   

18.
城市和城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按本文把城市和城镇两个概念区别使用,如果要合称城市和城镇,则使用“市镇”字样)。建国以来,我省市镇不仅数量上有所发展、规模上有所扩大,而且市镇的职能有了根本改变。但是,1958年以后,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市镇建设工作受到干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方针指导下,市镇建设又有了新发展,特别是由于农业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农业结构起了很大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使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大大增加了。城镇已成为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心,使更大多数脱离土地的劳动者“离土不离乡”,有效地发展城乡经济,避免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就是说,要合理地建设大中小市镇,以改善工业布局,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显然,一个社会要获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总是要求当时当地的市镇功能和市镇布局体系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城镇与周围农村如何结合,中型城市与外围城镇如何配合,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如何分工协作,整个大地域(全省、全国)的大中小市镇组合成什么样的地区结构才最为经济合理等,都要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拟结合我省的市镇建设(特别是城镇建设)现状,浅谈几点不成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设发展的规模、品位、水平,不仅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对外形象,更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繁荣和文明进步。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城市”的理念~经出炉,政府主导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便应运而生。作为撬动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杠杆之一.黄山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自2004年重组以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构筑经济社会发展平台为使命,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城市建设总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南方论刊》2011,(8):I0007-I0009
绿化提升工作是2011年深圳市迎接大运会的战略举措,是建设国际化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民生福利的具体行动。2011年以来,福田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的工作部署,将迎办大运和绿化提升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打造兼备现代化特色、国际化容貌和中心区风范的“首善之区、幸福福田”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