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信仰在其实践活动中具有神圣化、一元化和整体化的特征。在社会实践上,其本质呈现为道德主体通过自我设定自身、创造自身的对象化活动形成道德客体,并在道德客体的对象化过程中创造道德主体的双向互动性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形成其独立于社会政治、民族、阶级、国家和社会日常生活而存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由于道德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主体不同,因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结果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发展到极致,常常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强调道德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统一。要实现这两种评价方式的统一,应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的引导,努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试论道德实现的良性化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社会道德主体与个人道德主体两个层面看 ,我国在道德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着经验教训与不足。为了探寻道德实现的良性化态势 ,有必要探讨在道德实现问题上应当选择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进而梳理出我国道德实现的基本走向。在我国道德现实化问题上存在一个良性化的进程 ,即道德观念从一元到多元的嬗变 ,道德心态从应然到自然的内在趋向 ,道德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良性调控以及道德选择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有机融合等 ,这个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  相似文献   

4.
道德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否满足主体(人或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的一种关系状态。它具有鲜明的属人性、主体性,体现着主体自身的尺度。道德价值的内涵十分复杂,既包括手段价值,也包括目的价值。道德不仅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承担着规范、约束、塑造和引导社会、人生之重任,而且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度量衡",表征着一个社会、一个人的发展水平和程度。道德具有实践品格,道德价值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成的。道德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服务"功能,使二者实现和谐和统一;特别是如何成人成己,创造性地提升自我,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道德自律意识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而道德自律是道德建设的基础。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主、自愿、自决的活动,是人们以理性对自身之外的道德规范的确证与认同,并使之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法则和行为准则。提高道德主体的自律水平,目的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会软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中,道德主体道德自律实现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道德主体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正确处理好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价值关系、价值观念与价值实践反映出主体价值活动的三维图景;道德生活的本质是主体在道德领域的价值活动。主体存在与主客体价值关系的社会历史属性决定了主体价值观念的社会历史属性,作为关系性存在的表征之一,主体的道德生活及其价值观念也彰显出鲜明的社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腾 《晋阳学刊》2008,46(3):57-62
在市场语境中,市场主体的联结纽带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本性使得市场主体的价值追求以及现代社会的“秩序与和谐”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市场生活世界中,诚信之所以成为现代社会的“道德的底限”,是因为超越这一底限,现代社会的经济体系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将会失去保障。必须理解与把握市场主体间“目的手段”与“竞争合作”辩证逻辑,主体与他人、社会才能互利共生共存。竞争与合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方式。个人价值实现中的道德不是“守伦理的道德”而是基于意志自由基础上的“守法律的道德”。  相似文献   

8.
段文阁 《齐鲁学刊》2001,(4):111-116
道德操作是道德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具体途径。社会道德操作是道德操作最主要的形式。社会道德操作的主体是代表一定社会、阶级利益的集团和个人,其目的是在对象身上实现社会主体的道德意图,其操作目标在于改善社会道德面貌、优化个体道德品质、完善社会道德规范、建立社会道德制约机制。系统性、客观性、过程性、模糊性、实践性是社会道德操作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榜样     
人类社会的道德生活需要道德榜样,也从来不缺少道德榜样。树立和宣传道德榜样是政府对多元道德价值观进行整合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同时表明政府的基本伦理态度,那就是要通过赏善罚恶的道德回报机制,鼓励人们弃恶从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指出的是,道德榜样绝非道德生活的完人。道德榜样作用的发挥凭借其个人德性与公众道德生活之间的契合得以实现。每个普通公众都有经过自身的道德努力成为道德榜样的可能。因为归根结底,道德榜样就在也应在公众的道德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道德意识是对社会客观道德关系及道德行为的反映。本文通过对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与社会发生的考察与分析,说明道德实践是道德意识发生的动因;同时,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及主体的认知水平也是道德意识发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道德意识的发生学考察,可以初步揭示出道德意识发生的内在机制和基本特征,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社会契约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相对于效率等衡量标准来说,正义是我们制度的“首要德性”,它规范着社会契约的产生和存在,是需要社会中人们优先关注的。社会契约的目的是约束所有人,让他们既不必遭受不义,也不能施加不义。而道德是一种妥协,是一种带有妥协性质的社会契约。社会契约论是一种对道德基础的解释,同时社会契约也是一种约束手段,道德是一种社会弱者用来制衡强者的“阴谋”。作为社会契约论的道德规范目的就在于共同的利益取向,因此,构筑共同体的目的在于分配正义,人们的政治平等地位也是通过利益平等体现出来的,社会契约的签订体现着政治契约的签订,社会契约所保护的和分配的彼此的价值也基本上就是人们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2.
道德关怀:现代道德建设的重要理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祥 《东岳论丛》2005,26(1):150-154
道德建设不应局限于拓展和完善道德准则和规范,以破解新领域中不断产生的道德问题。道德要探询其“必然之理”,关怀生命主体,使之内化道德要求,从而实现主体的道德自由,拓展道德生存空间。这就需要挖掘中国传统的伦理资源,实现道德的现代性关怀,尊重人的主体性,并完善伦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道德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在道德场域的现实表现,是近年来一股较为活跃、渗透性强、不容小觑的错误社会思潮。道德虚无主义多以否定道德存在、反叛道德标准、忽视道德功效、割裂道德联系等面相出场,意图消解主流意识形态、阻碍文化繁荣发展、破坏社会协调运转、腐蚀主体精神世界。对此,须从强化价值引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高主体素养、增强抵御防范能力,借鉴道德资源、自觉汲取有益养分,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全面有效治理四重向度探寻道德虚无主义的纠治之道。  相似文献   

14.
行为责任存在的演变经历了道德律、伦理性以及社会性等几种样式。道德律排斥了行为责任实践性的一面,将价值的产生归结于道德律,这意味着行为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失去了主动性、自为性,行为责任价值的应然性取决于对道德律的服从。社会存在形式的去魅化,价值标准从终极型存在形式转化为实践中伦理应然性的存在。伦理的价值应然性要求行为主体将行为责任价值产生划归己有,重新回归行为主体实践价值之中,并通过主体自为性与行为主体之间理性价值关系得以确立。现代社会的价值要求,标准行为责任价值存在的真正实现必然要通过行为主体将行为责任的应然性委托于社会,并最终以社会价值的形式加以表达,应然价值的行为责任存在形式得以超越,实现自我价值存在的延伸即行为责任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的主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现象增多 ,从道德主体的角度分析 ,其原因在于道德主体的道德认同弱化、自主选择能力下降和道德主体的非理性的外化。为了减少道德失范的发生 ,当前应加强社会的整合 ,提高人们的道德选择能力 ,加强对非理性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制度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支点,是指以一定的道德制度和制度安排给社会公众提供道德养成和道德遵守的社会氛围。道德制度是构成制度道德环境的基础性要素;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是构成制度道德环境的主观因素。制度道德环境的建构依托于制度伦理的建设,并通过社会法制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和道德制度的规范化等途径来实现。制度道德环境应遵循社会正义原则、公平原则和诚实守信原则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面临着道德主体的践行困境:道德主体不想与不愿作为,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的知行不一,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道德主体的道德责任与道德理性的矛盾与冲突.如何走出中国古代优秀道德文化在当代践行的困境,从主体层面来讲,最佳途径是加大道德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实现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践行.  相似文献   

18.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07,20(1):94-98
在我的道德处于社会性解构之道德境遇中,道德他律是社会道德重建的基本方式。道德他律的存在主体是国家,实践主体是政府。政府要担当起道德他律的社会重任,其前提是政府要成为道德的政府并获得其道德的形象和引导力量。这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在普遍人道、平等、公正的政治原则和政府道德优先的道德原则基础上,严格遵循权力分散、制约、均衡的权力分配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9.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社会上层建筑中具有特殊地位。其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取决于道德体系的合理性、传授主体的可信性、接受主体的需要性以及现实环境的相容性。把握道德功能实现的条件,对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在他的法哲学中运用概念推演的方法考察了人类自由的实现过程,他是从独特的"关系"视角探讨自由的,认为只有在社会关系(契约、道德以及伦理)中自由才能实现,反过来说,真实的自由就体现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关系中谈论自由,就必然涉及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正是克服传统自由主义的缺陷、重构以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为特征的自由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