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视人伦 解构三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示范伦理的儒家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现代转化,是新儒家正在全力探讨的“时代课题”。我曾从历史——文化角度,与新儒家进行商榷,认为儒家无论作为一种学说体系,还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主体,都没有必要现代化,也不可能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梁念琼 《船山学刊》2002,(1):127-128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的经济,也需要伦理道,不可能,儒家经济伦理思,真正能从较深的层面上去解读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最近,中国文联出版社《儒家经济伦理精华》(2000年12)。可谓是一本有代表性的专著。该书首先概括了儒家经济伦理的基本内容,又从“精华”,然后通过对儒商、对日本和亚洲四、对珠江三角洲现代化建设的分析,揭示儒家经,从理性的深层次来分,该书的特点是对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意义从崭新,从而帮助读者确首先,该书作者从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的高,在人类社会,历史所积淀而成的传统影响着后人的;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一笔重要的思想财富,但它必须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新的经济伦理,但它不能抛弃传统。只有在这种认识论的背景下谈论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才显得必要和重要。经济伦理的实质是用伦理道德去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它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性和广泛的现实操作性。下面,仅就中国六大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问题略陈管见。一、以义生利、勤劳敬业的生产行为义利观是先秦儒家经济伦理的根本原则,孔、孟、苟均不反对社会生产,他们的视线主要集中在生产行为的道德评价方面。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相似文献   

9.
整体性与共生性: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以其独创的“整体性和共生性原则”,解释了东亚社会经济发展的起因、动力以及儒家道德伦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认为有机的整体性原则和动态的共生性原则,是所有创造性形成与转化的能量和协同作用的系统动力原则,能够解释和预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经济发展。东亚是一个非基督教地区,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的新教伦理解释东亚的发展,也不能将东亚的经济增长简单地归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经营。文章认为,为了创造性地使用儒家思想为现代化服务,必须择其精者转化为适应现代生活的一套新的价值体系。文章阐述了转化的过程,并从七个方面列举了“经过转化的儒家伦理因素”对于东亚社会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认为它们是推动东亚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和正确决策与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通常理论界认为,东亚的现代化进程是被内在的政治文化条件所推动的,而这种政治文化条件是由一种转化了的儒家伦理所提供,社会因此变得富裕起来,成为既区别于中国社会又独立于西方体系的新型结构,这种结构是以自由经济加权威体制作为基本的特征,并带来了持续的经济繁荣和政治多元的局面,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以东亚为哲学视域的新儒家据此向人们提供一个传统文化转生的摹本,并论证儒家伦理原型具有现代化潜力.其实,这只是一种应然的推断.新儒家学说作为已经变异了的伦理精神,虽然表明东亚儒学与社会发展之间具  相似文献   

11.
如果对西方的现代人权理论作一番历史考察 ,就可以发现现代人权论的哲学基础是儒家哲学的人性伦理或德性伦理。由儒家的德性伦理转化成普遍化的人权伦理经历了八个步骤。以此为基础 ,考察现代西方人权、民主思想之根源与发展 ,就可以确定西方 17— 18世纪的人权思想实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之上的。我们论述西方人权思想的起源 ,离不开儒家人性论、德性论这个起点。据此 ,应重新认识儒家德性伦理之发展动力与人性社会思想 ,并应以全球的眼光来掌握儒家思想丰富的资源 ,同时面对当前人类的处境 ,建立一套具有人性伦理内涵的包括整体伦理、经济伦理、民主伦理、教育伦理和科技伦理在内的现代人权伦理 ,以此解决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围绕着中华民族如何走向近代、现代的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出现了“中体西用”、“全盘西化”、“西体中用”以及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等主张,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证明,前三种主张基本上是行不通的,而现代新儒家的则过于重视宋明新儒家的心胜哲学,有严重的脱离现实的倾向,尤其是海外的现代新儒家,他们更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主张人应当以心性自保,对于中国的现实,实践意义相对有限,但其“返本开新”的主张却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对于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这一问题,不宜长期停留在理论争辩的阶段,诉诸经验…  相似文献   

13.
后儒家:以现代化超越前现代——对石永之先生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永之先生认为,后儒家试图用西方现代性的普遍主义观念应对后现代,这是一种误解。后儒家实际上是试图凭借以儒家仁爱观念为基础的普遍主义构架,消解以传统儒家孝悌观念为基础的特殊主义构架,克服前现代的传统儒家在伦理和政治领域内所产生的种种负面效应,最终使儒家文化能够经由创造性转化适应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需要。就此而言,后儒家不是"以现代性应对后现代",而是"以现代化超越前现代"。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化向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儒家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化问题是五四以来学术研究和学界争论的重要课题,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及文化进步具有先导性意义。本文从文化立场、伦理精神再生、理性化、制度伦理等四个方面展现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汤一介在《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一文中认为,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对造就中国现代企业家是否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林平 《河北学刊》2002,22(4):16-20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 ,以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家思想中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它包括“生财有道”的生产伦理、“交往有信”的交换伦理、“取予有度”的分配伦理、“用财有制”的消费伦理四个组成部分。传统经济伦理中确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要素 ,但它毕竟是在宗法制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传统经济伦理我们只有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 ,才能使之有益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了儒家伦理普世化的主张并且得到了许多人的积极响应.然而,不论是在世界意义或本土意义上把儒家伦理直接发展成为普遍伦理,还是让其作为一种伦理资源参与普世伦理的建构,儒家伦理普世化运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儒家传统伦理与当代生活分离的现实.只有在冷静、客观地分析中国现实社会所受传统熏染的情况及儒家伦理对当今及未来现代化进程的正负面效力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扎扎实实地做文化治疗和创建工作,才有益于儒家伦理文化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伦理是否具有超越一切历史、超越一切地域的普世价值,学界对此在认识上存在尖锐的分歧。本文不涉及有关争论,只是从正面论证儒家伦理何以具有普世价值。本文认为,儒家伦理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是因为儒学是生命的学问。既然儒学是生命的学问,那么就人的类本质而论,人要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不可能拒斥儒家伦理,因为儒家伦理所关涉的是人所以为人之最基本的伦理准则,一旦背离儒家伦理准则,人就会行同禽兽。本文还认为,作为人之生命价值取向的儒家伦理,具体表现为五常。五常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体用的关系,仁为体,而义、礼、智、信皆依仁以显用。而要实现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与价值,儒学必须经由世俗化的途径以实现普世化。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最后对现代新儒家主张通过发掘儒学的宗教性以实现儒学的现代意义与价值的观点提出质疑,借以进一步强调儒学世俗化对于实现儒学现代意义与价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并作出合乎理性的现代估价,似乎仍是学界一个开放着的重要课题。本文无意从一般思想史的广度来承诺这一重大课题,惟立足于一种哲学阐释视角,在明辨概念的基础上,以儒家伦理为例,对本课题提示某些探究理路,对儒家人文精神的现代理解作一比较性辨析  相似文献   

20.
论儒家乐论的伦理政治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学术始终将道德伦理与社会政治作为话语主题之核心,儒家乐论即呈现出鲜明的伦理政治型特征。儒家认为乐“与政通”,能折射出政治之得失与道德之盛衰,因而察乐可以知政。儒家认为礼和乐都具有治国经邦之功能,但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儒家重视乐的伦理价值和政治教化功能,认为乐“通伦理”,可以培育人崇高的道德精神。儒家乐论蕴涵的文化特性对当代民族精神家园之构建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