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石 《可乐》2010,(12):62-62
2008年10月,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逝世。出殡当日,为了协调笃信基督教的二房夫人及信仰佛教的三房,整个移灵没有任何宗教仪式。家人解释:王永庆生前唯一信的,是人性。  相似文献   

2.
晏紫 《今日南国》2010,(1):30-31
在台湾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男当若张忠谋,生女当如王雪红。”王雪红,这个被公认为“最像父亲王永庆”的女儿,已悄然成为人们心中的新一代偶像。  相似文献   

3.
读者网站     
从王永庆换牙签谈起 提起华人首富王永庆,人们都会联想到他巨大的财富和庞大的台塑公司。然而据报载,一次,王永庆对他的秘书说:“我用的牙签只有一头是尖的,而市面上有一种牙签两头都是尖的,哪一种便宜?”秘书回答:“两头尖的便宜,你用的一头尖、一头是花,比较贵。”王永庆听后马上说:“以后买两头尖的,可以两头用,又便宜。”节俭精神,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4.
时雨 《21世纪》2010,(7):61-61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相似文献   

5.
该文旨在经由宏观的对比,环绕台湾现代化进程做一哲学反思,并由此阐述由“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历程。原始儒家、新儒家与当代新儒家皆有其恒定不变的道德实践要求,他们都是儒家。台湾虽为移民之地,但这三四百年来由于先圣先哲的努力,勤耕勤垦,台湾已然是一文化再育的母土,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灵根再植,当代新儒学也因此有进一步的创获。值得一提的是,当代新儒学伴随着其他的文化机制,对台湾现代化进程起着一定的调节性作用。进到新的世纪,文明对话的要求呼声渐起,当代新儒学在国际哲学脉络中有着进一步可能的瞻望。就在这个过程中,已悄然迈向了后新儒学,既隐含着转折、回返,也有着批判、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司报道     
王永庆要到宁波“玩汽车” 最近,台塑突然爆出准备在浙江宁波设立汽车城的消息。而在去年年初,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正在研究在昆山建立汽车城之事。时隔一年多,台塑内地选地造车突然转向。有分析认为,除了台塑和多个地方政府进行谈判,以获取最大优惠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丰田汽车目前也正在和昆山市政府谈建立汽车城之事,这给台塑形成压力。  相似文献   

7.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郑《笺》:“谓,勤也。女年二十而无嫁端,则有勤望之忧。”“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邶风·北门》)郑《笺》;“谓,勤也。”“心乎爱矣,瑕不谓矣。”(《小雅·隰桑》)郑《笺》:“谓,勤。……君子虽远在野,岂能不勤思之乎?宜思之也。”以上三个“谓”字,郑《笺》并训为“勤”,今人说诗多不从。郑玄是对的。以“勤”训“谓”,正是发明了“谓”的古义;由于“勤”的古义久已湮失,所以人们每不从郑。兹申说之。  相似文献   

8.
这套丛书用了近百万字的篇幅,真实再现了被誉为“经营之神”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总结了台塑集团的成功之道。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的学者们将之高度概括为以下几点,即:“理念是一种生产力”、“态度决定命运”、“管理在于创新,创新在于‘创心’”、“企业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对于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成绩,我感到欣慰和高兴。在台湾岛这样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市场狭窄、经济发展时常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经济体内,台塑集团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个企业家,特别是一个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书林》杂志曾请章培恒先生题一句他的治学座右铭,他题了四个字:勤以补拙。这不仅是谦虚,更是他治学的切身体验。他常常对研究生们说,作为在解放后得到培养的文史研究者,可庆幸的是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就学术根基与素养来说,我们却不如前辈的优秀学者,因此我们必须提倡一个“勤”字,要勤读书、勤思索、勤查检,以弥补不  相似文献   

10.
魁贤先生惠鉴: 衷心感谢您寄来对《现代台湾文学史》的评文,并同意在大陆发表这篇评文。您的“初评”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主编集体认真严肃的反思和引鉴,自然也对大陆研究台湾文学的同行提供了重要的惕励和参考。近些年来,海峡两岸关于台湾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教授在这方面投注了相当的心力。但是,在研究中一些不同观点的讨论交流显然是不够的。《中国时报》去年春天报道台湾笔会主办的“二二八”文学会议中提到,一些台湾学者“开始想研究台湾文学,但他们发现,即连‘台湾文学’的定义,也颇有争议”。诚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发国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国人对台湾的关注逐步升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创建于30年代初的《新东方》《新亚细亚》两份刊物。它们在“东方革命”与“新亚细亚主义”的口号下,刊发了不少有关台湾问题的文章,其内容包括回溯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揭露日人对台湾人民的殖民统治、评析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思考大陆人民应如何回应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等,集中体现了当时国人对台湾的认知水平与基本观点。这一时期国内知识界依据“民族自决”的理论,将台湾视为反帝反殖民斗争的同道,公开提出团结“台湾民族”抵抗日本殖民统治。“民族自决”的反帝反殖民理论在抗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其对“台湾民族革命”“两步走”的解释,揭示了所谓“台湾独立”只是相对日本殖民者而言,其最终目的仍是回归祖国。而“台湾民族”的提法同样源自“民族自决”理论,有其特定的时代与政治意义。“民族自决”论深化了国人对台湾的关切,连接了两岸的抗日革命运动,更为之后的光复台湾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2.
浦忠成的《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史纲》,注意原住民文学的特点,处处让人感受到与汉人殊异的语言习惯和生活模式。三本“台语文学史”将方言文学看成是台湾的特有文化现象,将台湾文学研究扩大到很少人问津的领域,但认为只有母语文学才是台湾文学,这就有排他性。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区域文学史编写,以人文地理或历史地理为标尺,文学史在名称上多用“县”或“市”而少用“地区”,这便受到视野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台湾《联合报》6月26日报道)“台湾应该和大陆统一!”“一中一台,台湾应该独立!”这这是大家经常可以听到的两种不同意见,也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应该维持现状,不统不独。但现在出现另一种不同的声音,主张台湾应该成为美国的一  相似文献   

14.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以及这一问题对台湾现实政治所发生的影响是需要认真加以清理的问题。殖民地经历是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产生的总根源,而国民党在台统治失误使这一问题恶质化。在台湾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认同”问题造成了台湾社会的诸多乱相。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使用“高山族”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也沿用这一称呼至今。但台湾方面1947年就以“山地同胞”代替“高山族”来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正式名称。1994年8月,台湾立法机构修订“宪法”,将“山胞”改称为“原住民”。陈水扁当政时,煽动民族情绪为他搞台独服务,刺激了台湾少数民族的“正名”运动。目前,台湾已正式把原住民划分为16族。两岸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称谓的差异有愈走愈远的趋势。今后应全面深入开展两岸民族事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政治互信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拙作《金瓶梅作者屠隆考》发表后,承蒙海内外前辈和同好的关注,但看法还不很一致。如在日本的杜松柏先生说,这犹如当年“考定《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一样,一扫以往的迷雾。”徐州的张远芬同志说:“‘屠隆说’是不能成立的。”对《金瓶梅》一书用力最勤的台湾魏子云先生说:“黄霖认为金瓶梅的作者是屠隆,所提证言,极有继续推究价值,我认为黄霖寻出的资料与推断,率多能够成立,比其他诸说之疑猜,符节多矣。”但他同时表示“尚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澄清”。为了有利于进一步讨论,兹请当时容纳不下的部分内容和新近挖掘到的一些材料补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正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许多商人也正是守住了这一优良品格,才不断地走向成功。台塑集团王永庆已故超级富豪、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他的个人资产多达450亿元人民  相似文献   

18.
刘军  田月华 《金陵瞭望》2009,(23):63-63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深刻道出了老百姓的“口碑”对执政者的分量。古人讲,“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干部是勤是懒,是能是庸,是实是虚,是正是偏,是廉是贪。群众心里最有数。也最有发言权。雨花台区板桥街道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连续3年逐年下降,群众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充分体现了这把尺子的分量。  相似文献   

19.
老舍解放后的戏剧创作,堪称“勤多好。”——文学史基本上是这样写,评论家也大都如此讲。确实,老舍热情足,干劲大,动笔勤,产量高,这是人们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值得称道的。但是,纵观老舍的戏剧创作,却明显感到,他既有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实践的一面,也有违背艺术法则而任意编造的地方“好”字之说,委实不能令人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乡土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 ,语言与文体主要分为鲁迅风格与废名风格。异域情调与乡土风情是他们共同的特征。而在台湾 ,“乡土文学”与“台湾话文”的提倡只是根据台湾殖民地社会的特殊环境和时代需要提出的“历史性的权宜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有碍于与大陆文学的沟通。台湾乡土文学的提倡是正确的 ,台湾话文的提倡有明显的狭隘性 ,其争论中所着意强调的台湾本土意识及与大陆差异的观念 ,被人无限地放大之后 ,成了少数台独分子的一个筹码。这正是这场论争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