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革命战争时期朱德的妇女观,一方面注重了男女两性角色的平等,认为女性应该享有婚姻自由及平等受教育、就业等机会,同时又注重女性人格的升华,即妇女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及坚定的政治信仰。对于中国妇女重视家庭、勤俭持家的传统,朱德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妇女观在革命战争时期对党的妇女解放事业起了推动作用,在今天,其对中国新时期的妇女工作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造成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城乡分割状况,由此形成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一新的群体。她们在政治生活、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地位从以前次要地位转变成现在的主要地位。角色地位的转变给留守妇女带来了生活、精神的巨大压力。针对留守妇女存在诸如角色转变所带来的新问题,应该加大对留守妇女生活的帮助和扶持,加强农村社区安全建设,排遣其生活压力,丰富其文化生活,提高其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都市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妇女解放历程与西方存有差异,没有完全依赖极缓慢而又时辍时续的工业化而发端,而系由五四新文化先驱在文化范畴上提出。但近现代中国都市的经济结构、家庭结构与意识结构并未因妇女问题的较早提出而发生根本变化,女性以经济独立而获得广泛的社会化实无可能。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便被这一社会历史状况所规定,是一个具有历史连续性的系列整体。除少数参与社会革命而获社会角色外,多数依传统家庭模式与资本主义金钱文化规律而获得角色。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家庭企业在公司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家庭企业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家庭创业者对其发生重大作用。研究他们扮演的角色,及对这些角色所建构的企业文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有助于了解家族企业文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其广泛求学就业,改变了传统的两性角色和地位,尤其是妇女在家庭中由被赡养者变为赡养者,由承担家务的单一角色转为工作、家务两肩挑的双重角色,这对于现代家庭的结构、功能和关系的变迁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直接影响着未来家庭的发展。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女性角色及地位的变化,将对世纪之交即今后一二十年的未来家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妇女过渡型家庭观主要表现为婚恋选择半自由化,家庭分工去唯一化,家庭角色“边际化”。社会现代化转型语境下,女性主义通过社会政策、基本教育、大众传媒、外出务工、城市生活等路径作用于集年龄、性别和地域三个维度于一身的农村青年妇女群体,使其形成了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过渡型家庭观。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40年中,中国为消除妇女的不平等及从家庭和超家庭的剥削中解放妇女所采取的政策和实践是显而易见的。1949年前,中国解放区大部分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1950—1952年土改席卷了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占中国土地44%的7亿亩可耕地分配给了农民。多年来,妇女的土地所有权与农村社会的民主进程、社会经济的结构紧密结合。然而,到80年代末,中国领导人在妇女特殊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妇女解放活动家和团体严肃指出了有关歧视妇女,大男子主义继续发展、家庭及家庭外对妇女的暴力仍在继续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的地位总体来说低于男子。这主要由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决定,同时也反映在一些礼仪仪式中。在婚礼中周代的妇女在婚姻自主权、人格、财产等方面基本没有主动权。在丧祭仪式中女子往往处于配祭和从属的地位,所服丧服男女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服丧期限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发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南方农村年轻妇女的高自杀率与农村宗族血缘集团出现分化之后,农民小家庭之间相互比较和竞争,以及带来的压力和焦虑相关.由于家庭成员在宗族里的身份和角色不同,竞争压力在家庭内部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农村年轻妇女对竞争压力的感知最大,在竞争压力无法化解下而可能走向自杀.这些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分化之后的比较和竞争带来的结构性压力;二是年轻妇女"外来者"角色感受到的压力;三是年轻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引发的压力.随着21世纪新生代年轻妇女的资源动员目标得以实现,而迁移流动又使其远离村庄,年轻妇女自杀现象也就快速减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家庭制度,其基本特征之一是将妇女置于家庭之中和男人统治之下,以种种制度、伦理观念及礼教,束缚起妇女的手脚,使其不能离开家门一步。在这种制度下,妇女身心受到摧残,精神十分痛苦,造成无数的家庭悲剧。由于反封建斗争的不断发展,近代中国也曾有少数妇女得到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但是,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型家庭。绝大多数妇女仍然按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规范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倡导妇女解放,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又需要吸引大批劳动力,于是随着妇女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大批城市妇女就业参加社会劳动,获得职业劳动的角色。中国妇女就业率迅速提高,特别是从1958年以来,城市妇女一直保持着高就业的势头。请看下面两张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领导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框定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国家支持"的妇女运动运作模式。基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所创造的良好条件、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及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积极运作,我国妇女事业得以快速发展,表现为:更多的妇女投身到公共劳动之中实现了经济独立;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形成;妇女政治地位的提升具有了坚实的基础;女性教育大踏步前进;中国妇女运动走出封闭实现开放式发展等。邓小平对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这些历史性贡献将永远彪炳于中国妇女运动史册。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代家庭、家族文化圈特殊的群体,妾妇是研究和探析中国古代家庭女性生活的一个重要视角。受制于中国古代传统家庭秩序以及男权意志,妾妇群体在家庭生存环境中命运各异并形成了多样化的心理态势,或俯仰随人以承顺自保、或不甘雌伏于既定命运、亦或恃宠上位而志得意满。针对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人物画廊中的这一重要角色,对其境遇命运及心理予以探究将是对中国古代妇女生活画卷的有益解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大家庭成员之一的中国,有十亿七千万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十亿中国人有五亿妇女,其中成人妇女有三亿多.三亿多的成人妇女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既是一支庞大的人力资源,直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又各自在家庭中充当着母亲、妻子、女儿等重要角色.可以说,她们的文明与进步,制约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家庭,影响着整个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因此,发展中国成人女子教育,提高中国成  相似文献   

15.
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由此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及妇联组织对女性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发现“新女性”是这一时期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概念。新女性具有以“四自”精神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特质,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交融的复合角色,发挥道德示范与情感传递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新女性形象折射出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6.
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由此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及妇联组织对女性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发现“新女性”是这一时期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概念。新女性具有以“四自”精神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特质,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交融的复合角色,发挥道德示范与情感传递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新女性形象折射出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父母纷纷去城市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交给祖父母抚育。通过对湖北省浠水县L村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年妇女抚育角色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带来了农村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的转变:祖辈与孙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家庭三角"和"跨代的拟核心家庭";祖孙两代关系密切;婆媳关系也有所改善。农村留守老年妇女"二度母亲"角色的再承担,虽然使年轻父母能安心顺利外出务工,但对儿童的养育有消极影响,对此,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女参政:问题、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妇女参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参政人数少、高层少、实职少等问题。其成因主要是妇女整体素质偏低、就业状况和家庭角色制约以及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制度不尽完善。因此,要推进我国妇女的参政议政,就必须加大对妇女的教育培训和就业的力度,完善选拔和培养女干部的组织制度,增补保障妇女参政的"配客制"立法。  相似文献   

19.
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由此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及妇联组织对女性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发现“新女性”是这一时期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概念。新女性具有以“四自”精神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特质,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交融的复合角色,发挥道德示范与情感传递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新女性形象折射出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妇女问题多发生在占全国妇女80%的中国农村妇女身上.1993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未经表决通过了《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指出“应促进特别针对家庭暴力行为和对妇女的各种形式暴力行为的研究.”1994年是国际家庭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特别关心的家庭问题之一,就是家庭暴力.为此,我们对华北地区农村30名妇女受暴力侵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