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作为世界、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品德修为、知识素质和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对青少年教育的缺失,其违法犯罪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中,笔者结合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及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特征,然后从青少年个体、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深度剖析了他们犯罪的原因,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预防策略,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作用,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2.
最近。就婚姻家庭变异,家庭教育问题而导致青少年犯罪原因作了一些专项调研。据了解,青少年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而且表现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恶性等新特点。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他们的思维意识处于朦胧状态,他们的心理、生理正处于不成熟之际,加上愚昧无知和法盲,他们的行为极易触犯法律,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给社会、学校、家庭都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春波 《职业》2011,(6):122-123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整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  相似文献   

4.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严重且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重的,但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的起点,青少年犯罪从心理角度而言,主要产生于不平衡心理、逆反性心理和孤独及空虚心理,本文拟对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及概述,综合了较为全面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及其成因。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急剧增长趋势。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攀升,将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本文在分析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相关的司法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日本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性矫治工程──对大阪市少教机构的考察与思考孙嘉明日本在对青少年"非行"(越轨行为)的社会性矫治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以作者对日本大阪地区少年鉴别所和浪速少年院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为依据,从日本的青少年犯罪现状、对青少年罪犯的处置、矫治...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还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都处于完好状态.近年来,青少年由于心理原因而导致的违法犯罪案件已屡见不鲜,让人瞠目结舌.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紧张、冷漠、自私、任性等.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行为上的缺失,甚至去犯罪.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指的外因是指一切能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存在于犯罪者外部的原因;内因则主要是指引起青少年犯罪的主观思想、意识。那些生理和心理的某些现象,特征,品质,过程,本人并不认为是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内部原因。这是因为,生理现象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心脏和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素质。它只提供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并不和犯罪有关,所以不能称之为引起犯罪的原因。心理现象较为复杂,它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品质等。在心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先兆、犯罪心理动因以及预防策略,不仅对转化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可控与不可控因素  奥地利犯罪心理学家杜立奥说过:“人的社会性缺陷是人产生犯罪心理的根源”,换句话说,外部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法犯罪的间接诱因。环境因素通常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者。宏观环境主要指社区的人口密度、教育文化状况等人文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它包括外来的思想意识,败坏的社会风气,下降的道德水准,薄弱的教育疏导工作,困难的就…  相似文献   

10.
违法犯罪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堪忧,影响其正常社会功能的恢复。为了更好地帮助这部分青少年回归社会,预防再次犯罪,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干预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对违法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心理康复体系的建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占中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明确和掌握青少年的思想薄弱期,是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青少年在整个思想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意识,由于受着自身的生理、心理、知识、品德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整个思想链条上形成明显的四个薄弱环节。即:四个思想薄弱期:一、少年期少年期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时期,年龄一般是指11~12岁至14~15岁,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造成少年思想薄弱的主要原因是:1、少年期是青少年生理质变期。这个时期,少年在生理方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身体迅速成长,自我意识增强,第二性征和性  相似文献   

13.
成长中的困惑和迷茫——台湾青少年犯罪现状及成因●方仲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台湾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一便是青少年犯罪率大大上升。青少年的那种个人主义极端膨胀、心态扭曲、醉生梦死等倾向,严重影响并威胁着台湾的未来发展。台湾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台湾“中央警察...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在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会发生哪些变化?出现哪些情况?根据对上海市少年管教所85年6月至86年5月一年内新收少年的犯罪情况调查,本文试对当前犯罪少年的观念变化作一初略分析。一、对金钱的异常追求,使犯罪少年在价值观上表现出金钱化的倾向。首先,从少年犯罪的案由来看,盗窃、扒窃,偷窃等经济犯罪已占诸类犯罪的首位,成为主要的犯罪形态。对少管所近年来新收犯罪少年情况分析表明,经济犯罪在整个犯罪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上升。83年严打前后为33.8%,到84年底为48.32%,到今年第一季度为59,97%。青少年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属于由儿童向青少年转变的过渡时期,心理和生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再加上社会外界环境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四方面分析了健美操体育训练对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产生了大量迁移青少年,迁移和青春期给迁移青少年发展带来了双重挑战和压力。在这种压力和挑战下迁移青少年的心理适应成为衡量迁移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转型期产生的迁移青少年群体社会现实中,自我、环境、社会等是迁移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寻求促进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应对策略,可为青年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谢炳春 《职业》2007,(33):33-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因此,我们需要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犯罪心理入手进行分析,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犯罪日益严重,对中国社会发展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了黑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从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加强青少年文化知识教育、开展心理疏导、铲除带黑团伙滋生和发展的土壤等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9.
高路 《现代交际》2010,(6):109-109
目前,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突出,青少年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虽然经过多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但青少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但青少年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而且蔓延快,犯罪手段凶狠,社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20.
从不良行为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大多数走上犯罪的青少年都曾有过种种不良行为。要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不容忽视的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一、青少年不良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人都有一种向往和能动地适应群体生活的“相群性”。人都希望得到社会和群体的承认、保护、尊重、友谊、力量等的心理欲望。这种心理欲望的满足,可以给人一种欢乐和愉快的感觉,也会形成一个人的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和友谊感。相反,一个人如果被排斥在群体之外,就会感到孤独、自卑等,就会形成不良心理和行为,就会给自身和社会带来危害。青少年时期,虽然自身的独立意识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