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逋客”,《中文大辞典》只立一个义项,释为“避世之隐者”。此据明彭大翼《山堂肆考》。这个解释自然不错,但未能概括全面。先看三例: 一、唐颜真卿《颜鲁公集》卷十五《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诗:“群子游杼山,山塞桂花白。绿荑含素萼,折桂自逋客。”二、《全唐诗》卷二一○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诗:“千山待逋客,香茗复丛生。”三、唐陆龟蒙《甫里集》卷十七《丁隐君歌》:“自言逋客持钱我,乃是钱塘丁翰之。”其中三个“逋客”均指隐士,这是没有问题的。再看: 四、《文选》南齐孔德璋(稚珪)《北山移文》:“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五、唐白居易《长庆集》卷十五《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诗:“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中文大辞典》用了《北山移文》和皇甫曾诗作书证,后者用得对,前者则显然与其释义不合。四、五两个书证中的“逋客”都不是指“避世之隐者”。  相似文献   

2.
汉荀悦《前汉纪·孝成纪》:“及至末俗,异端并生,诸子造谊以乱大伦,于是微言绝、群议缪焉。”(《四部丛刊》据无锡孙氏小渌天藏明刊本)造谊,有些工具书引作“造诣”,不可解。造谊,犹造义、造议,谓另创新义,此指诸子造“邪说”。清段玉裁以为“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作“义”。而“义”又是礼之“仪”的古字,周时作“义”,汉作“仪”。见《说文解字注》。邵瑛以为“谊”乃仁义之“义”的正字。今经典俱作“义”,少作“谊”者,惟隋唐古本多有之。并引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对《尚书》中“义”的解释加以证明。见《说文解字群经正字》。而徐灏则不同意段氏说,以为“谊”字从“宜”,而通作“义”,实因“义者宜也”之训而起,并非古字。见《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3.
单字“欇”与迭字“欇欇”应有别;“欇”与“(聶木)”形略异而实为一字。“欇”字单用,指虎櫐,即紫藤。详见《尔雅·释木》及清郝懿行《义疏》。这里不必细说。又,《尔雅·释木》说:“枫,欇欇?薄端滴摹吩蛟?“枫,木也。厚叶,弱枝,善摇。一名(聶木)。”二书说法有些不同:一,前者为迭字,后者为单字;二,前者意符在左,后者在下。”清钮树玉说:《说文系传》作“一名欇”,《韵会》重一欇字,盖本《尔雅·释木》  相似文献   

4.
“(纟畟)”、“(纟冓)”是两个讹字,见于旧版和今本古籍中,过去的汉语工具书均未收入。《晋书·王戎传》:“戎有人伦鉴识,尝目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谓裴頠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纟畟)(纟畟)如束长竿。”“(纟畟)(纟畟)是什么意思呢?吴泽炎先生认为(纟畟)(纟畟)系“谡谡”之误。谡谡,高挺貌。《世说新语·赏誉上》:“世目李元礼(膺)谡谡如劲松下风。”元赵孟(?)《松雪斋集》卷二《题洞阳徐真人万壑松风图》诗:“谡谡松下风,悠悠尘外心。”前面的“(纟畟)(纟畟)”正与此同。贾谊《新书·匈奴》:“中外符节,适(纟冓)拘也。”唐白居易《长庆集》卷十七《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鸟以能言(纟冓),龟缘入梦烹。”此二证中之“(纟冓)”,各本皆然。清卢文弨以为“(纟冓)”可能是“緤(绁)”字之误。绁,羁绁,拘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天问》中,针对古代神话传说,提出许多疑问。其中的神话传说有些见于其它古书,可资参证,还可以理解;有些是本事失传,虽然经过历代儒者的考索,也得不出圆满的解释。然而,如丁晏的《天问箋》,刘弘度先生的《天问通箋》,刘盼遂先生的《天问校箋》,各有些创造性的新说,给予我们很多启发。我很喜欢读  相似文献   

6.
罗小如 《学术界》2013,(6):124-129,284,285
《辞源》是一部有百年历史的大型汉语语文工具书,其注音、释义、引例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质量,对现代汉语辞书的编纂起到重要影响。但是由于规模较大,编写者众多,《辞源》还存在着一些疏误。本文从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举例进行商榷,以对《辞源》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从唐代开始就闻名于世,到现在已1350多年历史.何谓端砚?根据1981年的《辞源》修订本(北京版)“端砚”条的注释是“以广东德庆端溪产石所制之砚,自唐以来,即为人重,唐刘禹锡《刘梦得集》四《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诗中已有‘端州石砚人间重’之句,李贺《歌诗编》三《杨生青花石砚歌》有‘端州石工巧如神’之句.入宋名益盛,鉴别之法,亦渐以精密”.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史学出版物中读到一本新作———《周代史官文化》。这是许兆昌先生在他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 ,又经过数年的功夫 ,修改、补充、增订而成。全书 2 5万字 (原博士论文 1 0万字 )。读后确实受益不浅 ,所以写了这篇琐记把它推荐给史学界同仁。许兆昌是著名学者金景芳前辈的高足 ,金老是中国当代屈指可数的经学家、史学家 ,在其一生长达 70多年的研究、著述与执教过程中独树一帜 ,受业弟子满天下 ,因而形成一个强大的学术集体 ,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 ,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以前撰写博士论文时 ,本文作者只是从史官制度角度考虑问题 ,涉…  相似文献   

10.
《辞海》旧版、修订版、1989年版三种版本,在文字上都各有出入,从中可以看出各本的得失。如各本对“龚黄”与“槲叶”的解说,便不难看出修改的痕迹与优劣。  相似文献   

11.
《辞源》1979年修订第一版,第一册第611页,“堆垛”条释义之二,释“堆垛子”,云见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十五《禁旅迁补》。  相似文献   

12.
《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兼收语文、百科的综合性新型大辞典.它“罗书十余万卷,历八年而始竣事”,始编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编成于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以甲乙丙丁戊五种版式分上下册出版.陆尔奎、傅运森、蔡文森等任主编,参与编务者先后达五十余人.  相似文献   

13.
“败北”何以可作“败逃”解? 新版《辞源》“北”字第一义项注曰:“败,败逃。《左传·桓九年》:‘以战而北’《荀子议兵》:‘遇敌处战则必北。’《注》:‘北者,乖背之名,故以败走为北也。’”这里显然是把“败北”之“北”当作“背”的通假字了。准此,“败北”就应该如“败背”;但事实并非如此。既然“败北”之“北”不能照“背”读音,自然也就不宜作“背”释义了。  相似文献   

14.
《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女史”释例商榷郑之洪1980年修订版《辞源》第一册第729页、1980年缩印本《辞海》第1096页以及1989年版《汉语大词典》第四册第257页,均对“女史”为“古代女官”作了肯定性的释义。三书均主《周礼》的,特别...  相似文献   

15.
16.
《辞源》第二册第1526页“东牀(床)”条,在引用唐代刘长卿诗句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的句子之后云:“参见‘坦腹(一)’。”但翻开第一册第598页“坦腹”条,其第一词义却无“东床”之语。原来此条在引《世说新语·雅量》时遗漏了几个字:“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坦腹卧如不闻。”后一句应是“堆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脱漏了“在东床上”四个字,即与“参见‘坦腹(一)’”之句有隔碍,使人未明所以。又《辞源》第三册第2225页“矜持”条所引《世说新语·雅量》同一例句,亦脱漏了“在东床上”四个  相似文献   

17.
在中译本《高老头》第一段的末尾,有“真情实事”一语。译者傅雷先生特地加了一条注释:“原文是用的英文All is true,且用斜体字。莎士比亚的悲剧《亨利八世》原名《All Is True》,巴尔扎克大概是借用此语。”这条译者注虽然也或多或少地说明了一  相似文献   

18.
《讲话》中讲的"政治"有广狭两义、两种表现形态,并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完全一致;作为"阶级和群众的需要""集中"表现的"政治"与其被"集中"对象之间,既具同一性,又各有质的规定性,是一种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注意到这些,对我们准确、全面读解《讲话》所论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辞源》(修订本)日部“旬”字条下说解㈥云;旬,“通‘均’。《易·丰》:‘遇其配主,虽旬无咎’。”此说不确。“旬无咎”一语始见于甲骨文字,其例多至数以百、千计。盖殷人以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周为一旬。“旬无咎”这类卜辞都是在“癸日”进行占卜的,就是说在这一旬的最后一天占卜下一句的吉凶祸福。如;《菁》5:“癸丑卜,争贞:旬无咎?”《粹》1429:“癸子卜贞:旬无咎?”《遗》198:“癸未卜,宾贞:旬无咎?”“癸卯卜贞:旬无咎?”“癸酉卜贞:旬无咎?”“虽旬无咎”之“虽”是带有自谦语气的语词,应读为“唯”。汉帛书《周易》此“虽”字正作“唯”;《秦公钟》铭:“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左传·文公17年》;“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均可资佐证。此“虽”字,王念孙释之为“句中语助”(《经传释词》卷三),王力先生也认为“它是类似词头的东西”(《汉语史稿》350页)。据此,《易·丰》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的意思是:筮遇此卦,与其女主人相遇,十日之内不会有灾祸,且往而得赏.《辞源》袭用旧说,误.  相似文献   

20.
敦煌写本《生经·佛说舅甥经》语词琐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写本《生经·佛说舅甥经》语词琐记方一新《生经》五卷,西晋竺法护译。记述佛及弟子的本生故事,凡五十五篇。其中不少故事生动洗炼,可读性强,含有较多的口语词,是研究六朝佛典语言的宝贵材料。《佛说舅甥经》是此经有代表性的一篇,所叙的是这么一件事:舅和甥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