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在纪念鲁迅逝世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温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学习鲁迅彻底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顽强的战斗意志,对于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将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是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的。 (一) “在真的解放之前,是战斗。”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战的整个生涯中,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同旧的传统观念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鲁迅对一切旧…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不斗争就不能进步,八亿人口,不斗行吗?”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专政是斗出来的,实现共产主义也必须通过阶级斗争。“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漫长而又艰难的革命征途中,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中,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要有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革命战士为之献身。学习鲁迅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对于我们提高共产主义觉悟,继承毛主席遗志,把毛主席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 不惜生命,敢于抗争,这是鲁迅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斗争经验是非常丰富,斗争艺术是非常卓越的。到他逝世时,整整战斗了三十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以及这些反动统治者的帮凶、帮闲们,都逃脱不了他的锋利的抨击、辛辣的讽刺、深刻的批判和严正的谴责。他的宝贵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斗争艺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思想史上的革命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留给后人的一宗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面地正确地总结鲁迅一生的斗争经验和斗争艺术,是鲁迅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想从他最后一年(一九三六年)的短短十个月的经历中,考察他的斗争历程,分析他的斗争内容,并对他的斗争艺术,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一鲁迅活着的最后一年,中国历史正处于暴风雨的前夜——全国性的民族革命高潮、抗日战争即将到来的前夜。当时民族危机深重,阶级斗争尖锐,救亡运动高涨,革命策略急变,内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革命人民极其悲痛地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的时刻,我们这些当年的红卫兵、今日的工农兵学员无限缅怀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一遍又一遍地重温了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长期教导和要读点鲁迅的谆谆教诲,感到无比亲切、意义重大。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读了新近发现的鲁迅于一九○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写给一位友人的亲笔书简,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益和启发。 这封书简,是至今发现的鲁迅书信中最早的一封。它的字里行间处处都洋溢着鲁迅当时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战斗激情,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对资产阶级教…  相似文献   

5.
鲁贞银 《浙江学刊》2003,2(2):84-91
胡风创作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强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家的主体意识对于对象所起的积极作用。作为其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主观战斗精神”概念的形成与胡风对鲁迅的人生和文艺实践的解读密切相关。胡风着重从“主观(心)”、从伦理层面(主观和心的发扬)接近鲁迅,在鲁迅身上深切感受到强烈的主体意识,并把这些作为鲁迅传统的核心基点,从中整合出一种精神力量,纳入到自己的艺术与人生一元化的整体艺术观之中,认为作家只要拥有战斗的主观精神,就能够通过艺术来追求人生的完美,进而构建起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继承和推进了“五四”的思想主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范围。  相似文献   

6.
鲁迅以他对新文化运动的杰出贡献,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地位。鲁迅以他在反封建运动中冲锋不止、所向披靡的战斗实绩,奠定了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界中的地位。鲁迅也以他超凡脱俗的伦理思想和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给人们带来了伴着崭新的社会人生而出现一种崭新的道德面貌、“精神文明”的希望。他的“严酷”的道德修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是留给中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鲁迅的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效法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突破一点,取得经验,指导全面工作,这是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作方法,是进行任何工作所必须采取的。毛主席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教导我们:“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又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以来,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据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领导我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在反对党内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路线的伟大斗争,在反对帝国主义、以苏修叛徒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伟大斗争中,在各个方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毛主席的著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朽文献。出版毛主席的著作,对于我国各族人民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对于全世界无产阶散和…  相似文献   

9.
如果全面地看,鲁迅可以说是我国现代自然科学的思想启蒙者。他的战斗的一生,首先是从研究自然科学开始的。过去,我们对鲁迅的创作思想和战斗业迹,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鲁迅的自然科学思想却研究得不够,对鲁迅的自然科学功利观更少有论及,本文想就此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一些知识分子看到中国的自然科学大大落后于西方,就提出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工业的主张,以为这样就可以拯救祖国。早期的鲁迅,也曾接受过“科学救国”的口号,但是他并不是以自然科学代替一切,而是自觉地把科学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从而使他高出于那班以科学为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新发表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按照鲁迅先生所说:作为“感应的神经”,它们最具有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呼吸着战斗的气息;作为“攻守的手足”,它们又最具有马列主义强烈的宣传鼓动性,是继续革命的号角,是反修斗争的战鼓。 这两首词,同毛主席以前公开发表的旧体诗词一样,都是我国古典诗歌批判继承和发展创新的艺术结晶。它们首先都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爱憎分明的政治倾向,汹涌澎湃的革命激情,雄厚磅礴的教育力量。其次又都具备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特色,突出的中国作风和中…  相似文献   

11.
熟悉现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创造社跟鲁迅有过激烈的争论,虽然后来他们为着同一目标的大战斗的需要,“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一同参加了左联,一同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作斗争,但是要他们完全消除芥蒂,是很困难的。然而,作为创造社发起者和重要成员之一的郁达夫却是个例外。自从1923年2月17日在北京和鲁迅相识后,便终生热爱和尊敬鲁迅。他对于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文化事业上的卓越贡献认识得最早。用郭沫若的话说:“郁达夫之于鲁迅更有点近于崇拜。”鲁迅的《呐喊》出版以后,郁达夫一再向友人推荐,他说:“如问中国自…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读贵刊所载张仲浦同志的《鲁迅杂文与魏晋文章》(一九八○年二期),觉得有启发。但其中提到潘岳等几个文人,与嵇康等人一起称为“有骨气的文学家”,说鲁迅也继承发扬他们的什么“战斗精神”,却是很不恰当的。据《晋书》本传称,潘岳很有才气,“善为哀诔之文”,他的几首悼亡诗是很有名的,却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战斗传统”。他的《闲居赋》,是仕宦不达而假作清高的虚伪文字。潘岳其实是一个品行卑下的人,本传说: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矦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晋书》卷五十五)如此谄媚势利、人格卑污的文人,素为文苑所不耻。后来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曾指出他的作  相似文献   

13.
本版发表的两篇文章,是黑龙江大学工农 兵学员理论组于去年十月初写的。 这些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以来,牢记毛主席的亲切教导,不忘阶级委托,不但 上大学,而且管大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去年年初以来,他 们紧紧围绕如何把学校改造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问题,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 毛主席著作,学习马列和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一系列论述.开展评论《水 游》的活动,使他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了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和反 修防修的能力。当教育界刮起右倾翻案风的时候,这些小将不怕讽刺,不怕打 击,发扬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同否定教育革命成果的错误思潮进行了针锋 相对的斗争,满腔热情地帮助一些同志分清路线是非,团结了更多的同志一块 战斗,使革命大批判的烈火越烧越旺。 在教育阵地上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进行又一次较量的大是大非面前,这些 小将的无产阶级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这充分说明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锻炼的一代新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正在茁壮成长! 有这样的一代新人,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14.
鲁迅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富强和民主而呐喊斗争 ,不屈服于任何专治政府的强压及其反动文人的攻击 ,为弱小者和贫苦农民、下层知识分子奔走呼号 ,又痛于农民的愚昧麻木和知识分子的消沉 ;他一生写了大量杂文、小说 ,批判社会、反映人生。他的批判是现实的 ,更是超前的 ,他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认识 ,对于中国国民性的揭露和批判 ,无疑是最深刻的 ,无人能与之相比。他曾信仰进化论 ,认为青年是中国的希望 ;相信唯物论 ,认为国富民强就必须“掊物质、尊个性” ;他也曾办过报 ,大量翻译、介绍东欧弱小国家革命…  相似文献   

15.
今年夏天,老作家萧旧地重游,回到阔别三十年的东北故乡。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谁能想到,经过多年的摧残和折磨,他仍然斗志昂扬,精神 铄,笑声朗朗。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位红光满面、步履矫健的人,已是七十二岁高龄的老翁了。难怪粉碎“四人帮”后周扬同志见到他时;惊喜地握紧他修的手说:“您真是老当益壮呵!”  我们知道,萧军同志是鲁迅先生的忠实战友和优秀学生。在黑暗的旧中国,他追随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久前,他在接待来访记者时,出示一方寿山石印。印上两行边款是:“千…  相似文献   

16.
面孔     
正阿里一个一生都在战斗的人"拳王"阿里,这位重量级拳击冠军在和帕金森斗争了数年之后离开了人世。18岁摘金、22次封王、头部曾遭受29000次重击、与病魔抗争32年。"他是一个一生都在战斗的人。"奥巴马说道。确实,阿里的一生都在战斗,因为他不仅仅是为了荣誉而战,更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战,为黑人群体而战,为公平和正义而战;在拳台外,他还是著名的公益和政治英雄。回顾阿里的一生,他有足够的理由骄傲。  相似文献   

17.
开门办学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的新生事物,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坚持“五·七”道路,使学校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彻底打破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一项根本变革。坚持开门办学,还是否定开门办学,这是革新与复旧的斗争,是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那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奇谈怪论把开门办学诬蔑为“不讲学文化”、“实践──实践──实践”,完全是一派胡言。 毛主席教导说:“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艰苦奋斗精神及其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彭曰升毛泽东一生身体力行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从事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和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赋予它崭新的时代内容。他说:“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一生与中国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说,鲁迅“在所有中国的作家中,他恐是最和中国的历史、文学和文化错综复杂的连结在一起的人了”。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文物有深厚的感情和精湛的研究,在这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是建立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基本前提,鲁迅一生为此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深入探索。他总结、吸取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战线的丰富经验,更融汇了他本人的深切体验,其观点异常深刻,观察异常敏锐,至今仍令人敬仰,催人奋进。一、对中华民族的国民性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