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召南·草虫》凡三章,全诗如下: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冲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历史上,对《草虫》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以《诗序》为代表。《诗序》说:“《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正义》对此申述说:“经言,在室则夫唱乃随。既嫁,则忧  相似文献   

2.
《诗经·王风·黍离》这一诗篇的诠解,自从汉代以来,齐、鲁、韩、毛四家即已各异其说.《诗序》云:“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采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王应麟《诗考·韩诗·黍离》云:“伯封作也.离离,黍貌也.诗人求亡不得,忧懑不识于物,视彼黍离离然,忧甚之时,反以为稷之苗,乃自知忧之甚也.《太平御览》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注引自陈思王、植《令禽恶鸟论》.又《诗考》引刘向《新序》:“卫宣公子寿闵其兄伋之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是也.楚元王受诗於浮丘伯,向乃元王之孙,所述盖鲁诗也.”《诗考·齐诗·黍离》亦以卫宣公子寿,闵其兄伋之见害而作  相似文献   

3.
(一)《诗经·王风·黍离》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相似文献   

4.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为了注音释义,《说文》一共援引《诗经》例句达380条,其中用以注音者15条,用以释义者365条。用以注音者如:《说文·目部》“(目必),直视也。读若《诗》曰‘泌彼泉水。’”《说文·瞿部》:“矍,佳欲逸走也。读若《诗》云‘矿彼淮夷’之矿。”《毛诗》“泌”作“毖”,“(禾广)”作“憬”。可见,考察《说文》引《诗》注音,不仅可以明白字的读音,还可以了解《诗经》的异文。因这易于理解,故这里略而不论。用以释义者情况则相当复杂。王念孙说:“《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日,及  相似文献   

5.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蓄,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蓄,言归思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夕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祇以异。 《毛诗》认为这是刺周宣王的,宣王弃妻再娶。做为周天子,后宫佳丽知多少,《毛诗》实在是在美化周代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执热"新解     
《孟子·离娄上》 :“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 ,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 :‘谁能执热 ,逝不以濯 ?’”《孟子》所引诗句 ,见《诗经·大雅·桑柔》。《诗经》郑玄笺、《孟子》赵岐注皆解“执”为“持” ,故把“执热”解为“手持热物”、“持热”。此说或许源于墨子。《墨子·尚贤中》云 :“《诗》曰 :‘告女忧血阝 ,诲女予爵 ,孰能执热 ,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 ,承嗣辅佐也。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 ,将休其手焉。”墨子将“执”理解为“持” ,故云“休其手” ,因而后人把“执热”理解为“手持热物”。此解近人仍…  相似文献   

7.
赋诗与歌诵     
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三·〈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中说:赋诗就是歌唱入乐的诗,诵与歌意义本同,所谓“不歌而诵”,不过是汉人妄生分别的区解。他举例说: 但歌诵原是互文。先就动词方面看,……‘公使歌之遂诵之’……可见是同义的。再就名词方面看,《小雅·节南山》说“家父作诵”,《四月》说“君子作歌”,《大雅·崧高》和《烝民》说“吉甫作诵”,《桑柔》说“既作尔歌”,可见是同义的。但这些话都靠不住,俞平伯先生已商榷之。作为旧话重提,今为撮录其要,参以己意,辨之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硕鼠》) 句中“逝”字,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注云:“同‘誓’(用近人张慎仪说,见其所著《诗经异文补释》,张据《公羊传》徐彦疏引此诗作‘誓’)表示坚决之意。”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补充注释”云:“通‘誓’。”均强作假借字释之,值得商榷。按“逝”与“誓”禅母月韵,古字音同,本可能通假,但无明证。《说文通训定声》云:“逝,往也,假借为‘誓’。”杨树达《小学述林》卷一云:“盖《三家诗》有作‘誓’字者,此诗本表示决绝之辞,《三家》作‘誓’,用本字也;《毛诗》作‘逝’,  相似文献   

9.
《卫风·氓》二章: 乘彼垣桅,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迂。诗中之“复关”,注家的诠释历来是大同小异的。或曰“关名”,如《诗经传说汇纂》引李樗说:“复关,关名。”;或曰:“重关”,如《诗三家义集疏》:“犹易言重关。”等等。尽管各家说法有异,然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复关指的是“那个男子住的地方。”(以下简称“地方说”)“复关”的注释最早见于《毛诗故训传》,曰:“复关,君子之所近也。”从此,“复关”之义真可谓定于一尊了。《诗地理考》更因此引了“澶州  相似文献   

10.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为了注音释义,《说文》一共援引《诗经》例句达380条,其中用以注音者15条,用以释义者365条.用以注音者如:《说文·目部》:"?,直视也.读若《诗》曰'泌彼泉水.'"《说文·瞿部》:"矍,佳欲逸走也.读若《诗》云'?彼淮夷'之?."《毛诗》"泌"作"毖","?"作"憬".可见,考察《说文》引《诗》注音,不仅可以明白字的读音,还可以了解《诗经》的异文.因这易于理解,故这里略而不论.用以释义者情况则相当复杂.王念孙说:"《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①"王氏此言未必符合许慎的初衷,但《说文》误以经类中的假借义、引申义证以字之本义则是事实.《说文》引《诗》释义与《毛诗》相较,或字同释义同,或字同释义异,或字异释义同,或字异释义异.研究《说文》引《诗》释义与《毛诗》的同与异,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意是颇有益处的,兹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代学风变古中的《诗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诗》有四家,《毛诗》独传,唐以前无异论,宋以后则众说争矣”。《诗经》的研究到了宋代,的确出现了一个颇为热闹的新局面。这个新局面的标志之一是:有关《诗经》研究的论著骤然剧增。《汉书·艺文志》经部诗类14部416卷,《补续汉书艺文志》诗类13部,《隋书·经籍志》诗类(合亡佚书目)计76部683卷,《旧唐书·经籍志》诗类30部313卷,其中除孔颖达《毛诗正义》外,均属前代遗书。《新唐书·  相似文献   

12.
(一)非十二子: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故,知默,犹知言也。故,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王念孙《读书杂志》:卢云,此数语又见《大略》篇,彼作“多言无法”。此“少”字似讹。今按,卢说非。《大略》篇当依此作“少”为是。“类”亦“法”义。《方言》卷七及卷十三均训“类”为“法”;《广雅·释诂》亦以“法”训“类”,王氏《疏证》引《荀子·儒效篇》“其言有类,其行有礼”云:“类之言律也,律亦法也。”然则本篇  相似文献   

13.
夕阳一词,始见于《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所谓“度其夕阳”,是说开辟山的西侧,以扩大种植的土地。“夕阳”,本指山的西侧,这是因为山的西侧为西下的太阳光所投射的缘故,故《尔雅》云:“山西曰夕阳。”《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日之夕”,即太阳落山之时,故牛羊下山归家。可见,夕阳原先只不过表示日在山之西侧即傍晚之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夕阳被视为一种美的景色而为人们所欣赏、所吟咏,大概萌于《诗经》,兴于魏晋,盛于唐宋,而当它被作为一个诗词用语借以抒发对人生的一  相似文献   

14.
一、《诗品》正名《梁书·钟嵘传》云:“嵘尝评汉、魏、六朝五言诗,名曰《诗评》。”《南史·钟嵘传》则称此著作为《诗品》。《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云:“《诗评》三卷、梁钟嵘撰。”注云:“或作《诗品》。”《新旧唐书·艺文志》则承《隋志》之旧。南宋以还,官私书目著录则仅署《诗品》之名,不复有《诗评》之称。是书名称沿革,大致如此。《梁书》作者姚思廉、《隋书》作者魏征等,均初唐间人,而此两书同时在唐贞观三年  相似文献   

15.
《诗·商颂·玄鸟》云:“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自来注家多将“厥后”解为“诸侯”或“四方诸侯”。如郑玄笺云:“方命其君,谓遍告诸侯也”。朱熹《诗集传》:“方命厥后,四方诸侯无不受命也。”近人因之,其说实有可商之处。按诗意,“方命厥后”者为古帝,如“厥后”是指“四方诸侯”,则“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即谓上帝授命四方拥有九州,这显与史实与诗意不合。余意“厥后”者,厥君也,厥王也,亦即指成汤。其证一,“后”通君,通王,则“后”亦可指成汤。《尔雅·释诂》:“后,君也。《诗·大雅·文王有声》:“王后丞战,”《毛传》:“后,君也”,“王后”犹言君王;  相似文献   

16.
《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古今注家对此二句的分歧,主要在于“君子”指谁。按《毛诗》传、笺、疏的传统解释,“君子”指伐檀者。这两句的意思是:那伐檀的君子,是不白吃饭的呀!全诗之意在手讽刺“不稼不穑”者,并认为此二句为反语,其意思是:那些大人先生们,可不是白吃饭的呀! 就此二说,我们认为传统之说可信。即“君子”指伐檀者,不含讽刺意味。其理有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动词“谓”字句中有这样一类句式: (1)终远兄弟,谓他人之父。(诗经·王风·葛藟) (2)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左传·宣公四年) (3)子谓薛居洲善士也。(孟子·滕文公下) (4)维彼哲人,谓我劬劳。(诗经·小雅·鸿雁) (5)君王其谓午怀安乎?(左传·襄公十八年) (6)知我者,谓我心忧。(诗经·王风·黍离)  相似文献   

18.
《诗·出其东门》:“聊乐我员”。《释文》:“员音云,本亦作云。”按:《辞源》、《中华大字典》、一些《诗经》释注本均将员字训为“语助词”,全句的意思是:“使我快乐呵!”那么,员字究竟应不应该训为“语助词”呢  相似文献   

19.
在约占《诗经》总数四分之一的婚恋诗中,描写弃妇的诗歌有十首左右,如《卫风·氓》、《邶风·谷风》等。由此推知,周代弃妇亦不在少数。这些女子的不幸遭遇,创造了她们独特的人生悲歌,反映了那个时代不合理的宗法制度与婚姻制度。 一、《诗经》中弃妇遭弃的原因初探  相似文献   

20.
《诗·氓》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宋朱熹的《诗集传》已训“复关”为氓所居之地。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朴庚、冯沅君先生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亦持此说。但我终觉未能释然。 一、诗中女主人公登上垝垣远望,是希望见到自己的恋人再来,不是为了见到恋人所居之地。 二、载笑载言,不会是见到恋人所居之地的表情,而是见到恋人本人的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