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学习兴趣的意义及培养葛致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瑞士当代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者积极性、主...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朋友,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要使学生重视一门学科的学习,首先要使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培养必须在老师的引导、诱发下才能持久、稳定。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才能的孪生姊妹。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说:“我以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教材料的兴趣。”在学习上,只要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就能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学下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4.
所谓乐学,通俗地讲就是喜欢学习。《论语·雍也篇》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也曾强调要“让学生喜爱这个功课,觉得其乐无穷”.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从而调动注意力、思考力、意志力,学起来便得到内在的满足。这种深层次内在精神的乐,激人自新,催人奋进,是任何外在物质享受所不能比拟,无法取代的。《礼记·学记》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取得最佳乐学效应应该:  相似文献   

5.
王玉琴 《兰州学刊》2000,(2):52-52,19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通过开展趣味教学与方法,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点趣味,创设点乐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乐教引发乐学,必然促进提高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一、掌握中学生心理进行政治课教学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般表现为:闭锁性、过渡性、波动性等。特别是具有时代特征:1富有想象,2缺乏实干,3思想活跃,4不…  相似文献   

6.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教育者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条件。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将变得枯燥乏味,这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以"愉快"为前提,适应学生的接受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师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如何激发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以下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姚海才 《南方论刊》2005,(10):68-68,67
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自觉能动倾向。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恩斯坦也曾经说过,“高明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使学生体会到快乐。”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育是启发智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技校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政治课没有什么可学,甚至对政治课的观点产生怀疑,因此对政治课学习失去兴趣。怎样才能培养技校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呢?技工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政治性和时代性较强,与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现实比较接近,特别是概念、原理的表述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现实生活的不…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自朱熹以来多释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样解释不仅不合逻辑,难以实行,而且与《论语》本章立意相捍格。本章立意乃"勉人为君子"。按照孔子言说的语境,他是告诫君子要"主忠信",不要和忠信不如己者为友,这既是君子的交友原则,也是孔门的交友之道。在交友问题上,不仅孔子能够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而且孔门弟子都能深切领会,身体力行。子夏与子张在交友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只是理解分歧,不是原则分歧。子夏所说"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坚持的是"无友不如己者"的交友之道。子张所谓"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是指君子的接人待物,治国理政。前者是狭义的交友,后者是广义的交友,所论不在一个层面。而作为孔门交友之道的"无友不如己者",与"道不同不相为谋"同义,不能与一般的社会交往混淆。  相似文献   

9.
兴趣 ,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它是智能发展的基础 ,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启动力。早在春秋末期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换句话说 ,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方法很多 ,本文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适当增加趣味性史料。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尚有其可读性 ,但由于…  相似文献   

10.
重器说     
有重器于此。一人宝之愈乎。数十百人宝之愈乎。日一人宝之愈。窟室藏之。什袭珍之。虽有至亲密友莫由这窥伺而窃取之矣。虽然有大盗至一人之力不能独抗而无失也。则是一人所定宝不如数十百人共宝之为愈也盗又有大焉者至此数十百人之力犹不能御以全此重器。则此数十百人又不如数千万人共宝之之为尤愈矣。国家天下重器也。无大盗则一人能守之。无强寇则数十百人能守之。秦隋一人守之者也。周之封建汉唐之郡国镇数十百人共守之者也,西欧各国之地方自  相似文献   

11.
情感支配人的行为的作用是巨大的,许多极其重要的决定是在情感的直接作用下采取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重要作用,他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一土壤上。”教学过程是学生求知与发展智力的过程,又交融着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愉快、热爱、喜欢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有了积极的情感,就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开关”。  相似文献   

12.
历来注家对“无友不如己者”一句主要有四种解释,即求胜己者为友、不与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与如己者为友和没有朋友不如自己。这四种解读可以说都有各自的道理,但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此语之实质含义,须结合孔孟儒家论师友之道的整体思想脉络和精神旨趣。孔孟论师说友皆本乎学,以讲学修德、责善辅仁为要旨,重在强调向他人学习的开放观念及态度。孔孟论师友之道目的不仅是个人的修德明道,更在于建立一种师友以道义相交的精神共同体,进而力图在公共政治领域推广此师友之道,以塑造一种协同合作的道义性政治关系来实〖JP2〗现治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后儒发扬孔孟之遗意,进一步扩展了朋友一伦的伦理意义。从修养德性、共求道义,到维持人伦,乃至治平天下,皆须师友的夹辅,这体现了孔孟儒家论师友之道的精神旨趣和深刻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诗画同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对于诗画关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比较高下——汇通——寻找共同创作规律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苏轼的诗画同体论,可作为第二阶段的一座里程碑。在苏轼之前,人们所探讨的主要是文画高下。王充《论衡·别通》:“人好观画者,图上所画,古之列人也。见列人之面,孰与观其言行?置之空壁,形容具存,人不激劝者,不见言行也。古贤之遗文,竹帛之所载灿然,岂徒墙壁之画哉!”这就是说,绘画描绘古代人物的形象,却不能揭示其言行。因此,要取法古人,观画不如读书。这是贬画而誉文。其后,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文教学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已不适应发展的教育形势.要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寻求健康的语文教学之道唯有改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尝试,探索开放式语文教学,并取得好的效果.当前,语文教学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在教学改革中,对传统中好的经验和方法应该借鉴吸收并进行改造,使之新旧兼融,相互结合,走出符合语文教学规律,适应教育形势发展之路,这才是我们追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断句、释义两端,互为表里,既关乎文本,亦关涉文义,故为传统古典学之精髓。兹以《论语》"不重"章为例,试作辨析。《学而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杨伯峻断句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译注》,中华  相似文献   

16.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嘅斯言之责人读书当知抉择也陶渊明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正所以责人读书。重在本文大谊。不在涉于琐碎之层注(?)解。此为其读书但观大略之法也。如孝经一书。有古文今文二本。累至百家。而明皇自采摭先儒之义理允当者。用为注解。天宝二年。颁行天下。即今京兆石台孝经也。历代以来。先儒既示孝经论语。为启蒙之始基。则人(?)于是书。尤在诵读之。力行之。庶正路有由也。  相似文献   

17.
谭家健 《文史哲》2012,(4):108-115
通过《穀梁传》十五则叙事文字与《左传》、《公羊传》同题故事逐一比较可以发现,有穀梁氏优于左氏、公羊氏者,有三家各有千秋者,有穀梁氏不如二氏者。穀梁氏多数故事不如左氏,少数互有短长。穀梁氏叙事与公羊氏相差无几。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穀梁氏、公羊氏是经学家,重在解释《春秋》经义,故事只是为释义的补充而已,因而忽视叙事的完整性和生动性。左氏是史学家兼史传文学家,长于叙事,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和情节的完整性,解释《春秋》经义只是偶尔为之。  相似文献   

18.
隋唐佛教盛行,韩愈发起古文运动,意在尊儒辟佛。北宋理学兴起,诸儒相继阐扬《周易》性天之道以排佛教,周敦颐、程颐的一句闲谈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被后儒转相称述,这引起了好佛士人及僧人的很大不满,李纯甫、焦竑等人对周、程这句话多有非议,明末高僧莲池祩宏在其著述里更是多次予以驳斥。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儒、佛既相互融合又相互论争,《华严》不如艮是了解宋明儒佛论争的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透过《华严》不如艮话语的争论,我们看到不论是好儒者的过度自夸,还是好佛者的反唇相讥,双方基本上都有君子风度,都没有把对方骂得一无是处,这显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及其争也君子的文明雅度。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即便是争吵,其中也透露出中国文化可爱与幽默的品格,这对宗教文化多元的当今世界如何实现和谐共处也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女要求参政,不如西方那样强烈而久远。它发端于本世纪初,中间几起几落,而今方兴未艾,且有新的跨越之势。目前在妇女学界展开的大讨论,热情声援妇女参政者大有人在,严加指责妇女参政者亦不乏其人。是非功过历史终要予以评说,但严酷的现实却要求人们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 治世之本,惟在得人。这里的人,是指善于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能人,即具有丰富科学知识的人才。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的一些政治家都是非常重视的。唐太宗李世民说:“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贞观政要》93页)汉高祖刘邦在总结他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成败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利,攻必败,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资治通鉴》375页)至于现代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更是不惜巨资搞“知识进口”,因为具有知识的人是生产力的先进部分,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