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华 《江汉论坛》2002,(12):36-39
认识论是西方古典归纳逻辑的理论基础。在逻辑史上不论是归纳派还是反归纳派,他们的逻辑思想和认识论都是紧密联系的。现代归纳逻辑把概率方法引进来,极大地推动了归纳逻辑的发展,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概率演算再精确,改变不了它为之服务的归纳逻辑具有概然性的特征,但可提高其概然度即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在逻辑史上,亚里士多德创立了演绎逻辑,虽然亚里士多德在《分析前篇》中研究了归纳法(主要是完全归纳法)。在他看来,归纳法只是三段论的一种,他是从三段论的角度研究归纳法的,没有归纳就不能获得一般,就不能为演绎提供前提。因此,亚里士多德是以演绎为核心来研究归纳问题的。 直到16—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兰西斯·培根,在批判经院哲学的同时,批评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培根重视观察和实验,始终坚持唯物主义道路,创立了寻求事物原因的三表法,即:本质与具有表、差异表和强度表,建立了归纳逻辑体系,成为归纳逻辑的奠基人。从此,亚里士多德建立的演绎逻辑和培根开创的归纳逻辑,就成为逻辑科学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弥补了  相似文献   

3.
自从弗兰西斯·培根推崇归纳法,把归纳作为唯一科学的方法后,大部分科学家接受了培根的观点,认为科学要取得进展,只有在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用归纳的方法整理材料,然后得出可靠的结论。他们普遍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是证明的方法,而培根的归纳逻辑是发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国家是崇尚百家争鸣的,在哲学、逻辑学界也是如此。例如,有的学者提倡逻辑学要脱离哲学,有的学者认为现代逻辑学与哲学无关;有的恰恰相反,认为逻辑学与哲学如血与肉,如鱼与水,生死与共,兴衰攸关;但血不是肉,鱼不是水,逻辑学不是哲学。逻辑学家不能不受他的世界观的制约,他的逻辑理论必然体现他的认识论观点。著名的现代蕴涵逻辑创立者罗素(1872—1970)以及蕴涵逻辑的先行者斯多噶派(例如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所说的四种蕴涵式),都是建立在一定世界观基础上的,没有关于事物间存在必然联系的认识,便不可能有蕴涵式的创立。所以,早在1914年,罗素就曾以《逻辑是哲学的本质》为讲题,说明:只要是真正的哲学问题,都可归结为逻辑问题,逻辑是哲学的本质。尽管我并不赞赏罗素的的哲学,但他关于逻辑与哲学关系的观点,则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5.
陈晶晶 《理论界》2013,(12):118-120
学习是智能主体拥有的重要特征,机器学习研究计算机如何模拟并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归纳逻辑程序设计作为机器学习的核心方法之一,不仅充分发挥了逻辑技术的优势,而且极大提高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深入探讨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技术走向,对机器学习其他领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归纳逻辑及其哲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逻辑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几乎与演绎逻辑同时产生,都在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阐述.说它年青,是因为它至今仍然面临许多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与其说是技术上的,不如说是哲学上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的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归纳逻辑的研究进展远不如演绎逻辑,这既有技术方面的障碍,也有基本理论方面的原因,本文想就后一方面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对逻辑发展的主要贡献,就是归纳逻辑的创造。培根的《新工具》标志着近代归纳逻辑已经开始形成。对培根归纳逻辑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近代归纳逻辑的起源以及它的前期发展史,从而有助于我们对归纳逻辑及其本质的理解。正当某些西方学者竭力贬低培根归纳逻辑的时候,我们应当努力吸取培根的宝贵思想遗产,把归纳逻辑的研究推向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韩非的归纳逻辑浅论陈克守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杰出的实践逻辑家。他熟练地运用着各种思维形式,使其论著具有严密的论证性和惊人的逻辑力量。由于他是唯物主义哲学家,重视实践知识,因此他在论证中特别注重从个别事物归纳出一般原理的归纳逻辑。他不仅大...  相似文献   

10.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益说明了归纳逻辑在科学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和价值。但是,从哲学上为归纳逻辑寻找合理根据和对它作出科学解释的任何尝试,都未能得到令人完全满意的结果。本文试图对现代西方归纳逻辑的研究作一简要评述。“一般说来,现代关于证实和归纳推理讨论的起点是休谟对事物必然性的否认……。出自休漠的分析的这个对证明归纳法(或非证明性推理)的挑战,已经激起了哲学家们各种各样的回答。”(参见谢弗勒《研究剖析》,1963年纽约英文版,第227—228页)正如大家所熟悉的,休谟首先对归纳逻辑的根据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代归纳逻辑最重要的认识论问题是归纳概率的认识论阐释问题。主要阐释有逻辑阐释、频率阐释、性向阐释和主观贝耶斯阐释。主观贝耶斯阐释因大弃赌定理可为其合理性辩护而占主导地位,但这种阐释目前不仅遭遇到对大弃赌论证本身的质疑,而且面临着它所致力的确证事业中的测度敏感性难题与旧证据难题。概率阐释的新趋向是回归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哲学对证据给予假说一定程度支持的考察与研究,经历了由确定性证实到弱证实性确证、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由二元确证关系考察到三元确证关系考察、由逻辑重构到逻辑与经验统一分析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确证认识的进步,也体现出对科学确证进行逻辑重构的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13.
<正> 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是现代逻辑学的重要研究部门之一.它是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一是在培根——穆勒的归纳逻辑古典意义上,继续探求从已考察的经验事实导出相应普遍原理的逻辑途径;二是运用概率论的定量分析和公理化、形式化的手段探索有限的经验事实对于适应于一定范围的普遍原理的“归纳支持”和“确证”程度.罗素的研究比较接近第一个方向;卡尔纳普,莱辛巴哈,亨佩尔等人的研究则是循着第二个方向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对逻辑(理论)和科学方法论进行了认真反思和新的概括,着重说明了逻辑的本质与功能及其与科学方法论的内在关系,同时就科学方法论的分域、分层、分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涉及科学方法论的逻辑与非逻辑、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及其相互关系诸问题,也做了相应的分析,旨在揭示在当代理论科学中占重要地位的逻辑与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形态,其内在联系、重要区别以及最新发展趋势,从而为当代科学研究提供某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弗朗西斯·培根之前,有关归纳方法和归纳逻辑的研究,已经有人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来自阿拉伯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注重观察与实验的科学,为这种归纳方法和归纳逻辑提供了有益的思想素材和较为坚实的认识论基础。其中,宗教哲学和世俗哲学有关"真主"或事物存在的本体论论证为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了自然神论或现象学意义上的前提;具有感觉主义倾向的认识论则寻找到一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路径;而"共相"问题的讨论和"第二意念说"的提出,更达成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的有益尝试,为归纳方法的"提纯"或"形式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四川社科界》2006,(5):40-41
《归纳逻辑百年历程》是四川省逻辑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邓生庆,四川省逻辑学会原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任晓明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这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百年归纳逻辑发展史的专著,也是国内外首部系统研究现代归纳逻辑产生、发展史的著作.是我省社科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代表国家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列为《国家社科基金文库》公开出版发行。现将该成果的主要内容摘报于后,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培根对归纳逻辑的贡献。首先 ,批判了以往逻辑理论的痼疾 ,为归纳逻辑的系统化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 ,提出了一些归纳逻辑的基本原则 ,为归纳逻辑的系统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 ,建立了归纳逻辑新体系 ,使归纳逻辑科学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8.
19.
<正> 对墨辩、因明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研究,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梁启超、章太炎、胡适、章士钊、谭戒甫、沈有鼎等学者,先后都提倡并做过这三大古典逻辑的比较研究工作。但以往的比较研究多是就演绎而论,很少顾及归纳与类比。本文试对墨辩、因明与亚氏的归纳逻辑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对归纳在三大逻辑中的表现形式作些考察。亚里士多德是西方逻辑史上第一个对归纳的理论作了系统而又深刻论述的人。在《工具论》里,他讲到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同时也讲到了作为认识方法的归纳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说的“科学发现”是指科学家根据新的事实,寻求新规律、提出新假设、创立对新事实加以解释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因此,科学发现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以发现新知识、新观念为其目的的。无疑,研究科学发现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思维科学中最有意义的课题。科学发现是按理性的逻辑程序还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对此历来意见纷争,各执一端。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家强调直觉在科学发现中的重大作用。爱因斯坦说过:“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