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匈奴是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中的一个游牧部族,强大时期,曾纵横于欧亚草原,在开发祖国北疆,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丰富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上,有过重大的贡献。 自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匈奴族的祖先就弛骋于广漠的北方,先后称作鬼方、(犭严)狁、戎狄和胡,曾构成对华夏政权的严重威胁,商王武  相似文献   

2.
西周晚期,居处宗周西北的(犭严)狁族经常侵扰宗周,在成周东南则有南淮夷集团的反叛。周朝统治者调兵遣将,南征北伐,战争频繁。夷王之世倾全力征服南淮夷,其事迹备载金文。厉王时(犭严)狁袭击京师等地,周师与之搏战,其事载于多友鼎铭。周宣王一代,南征南淮夷,北伐(犭严)狁,战事最烈。宣王兴师北伐(犭严)狁大获成功,《诗·六月、出车》  相似文献   

3.
一 古老的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位于黄河中上游的鄂尔多斯地区,正处于黄河三面环绕的一曲之处。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众多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早在商周时期,生活在鄂尔多斯和山西、陕西北部的游牧部落有土方、吉方,鬼方和(犭严)狁等。神话传说与考古资料都说明,这些北方民族的祖先,在当时就与中原华夏族有过接触和联系。到了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大小王朝与鄂尔多斯各游牧民族的联系更为密切。公元前636年,晋国的势力进入戎狄所居的“訚洛之间”,也就是鄂尔多斯东南无定河一带。诸侯列国间的兼并和扩张,却导致了华夏与戎狄的杂居融合。春秋至战国时,林胡及楼烦移至鄂尔多斯地区。匈奴在战国时代出现的时候,它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河套及阴山一带,其政治中心头曼城位于鄂尔多斯北部今五原县境内。直到汉未的漫长时间里,鄂尔多斯地区是古代匈奴族最早活动和栖息的摇篮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甲骨、金文中所见的犬戎与玁狁刘桓众所公认,关于我国殷周戎族源流的科学研究,是以王国维的著名论文《鬼方、昆夷、狁考》①开其端的。王氏以古文字资料考证古史,提出“鬼方、昆夷、薰育、狁自系一语之变,亦即一族之称”,是为后来的匈奴。此说自发表以来,学者中不少...  相似文献   

5.
宋代出土的兮甲盘,是周宣王时器,铭文中涉及到周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犭严)狁的战争,与南方淮夷的经济关系,以及周朝对周族人和淮夷人程度不同的贸易控制和管理.王国维说"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鼎之上."对此器许多文字学家都有过考释文字,本文参考各家说法加以汇释,又将铭文涉及的史实与古书对照,讨论一下盘铭所反映的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及兮甲盘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匈奴族源说法甚多,大致有汉人苗裔说;古代的荤粥、猃狁、獯粥、鬼方、混夷皆是匈奴的不同称呼说;匈奴源于义渠、林胡、楼烦说;匈奴来源于西方说;匈奴与其他族毫不相干说;匈奴来源于鲜卑和通古斯说.以上诸说以第二说即匈奴与古代的荤粥、猃狁、獯粥、鬼方、混夷是匈奴的不同称呼说最符合实际情况,其他诸说均牵强附会,证据不足,故不可凭信.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将分为三个层次对商周时期的民族鬼方与(工口)方进行考察:第一,证明鬼方就是贵;第二,证明(工口)方就是匈奴;第三,证明鬼方不是匈奴。  相似文献   

8.
卜辞方即玁狁说王玉哲商代在位于殷都(今安阳)的西北部,即晋南地区的古方国,在甲骨文中主要的有鬼方、羌方、周方、土方、方等。鬼方、羌方和周方与古文献所记的无大差异,她们的来龙去脉是已清楚的,其中“土方”,最近胡厚宣先生已证明其为夏族①,大概可以成为定...  相似文献   

9.
匈奴族源问题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而且至今仍未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在《匈奴民族起源于鄂尔多斯地区辩难》一文中,我们曾结合文献和考古学资料,考察了匈奴与自然地理环境,匈奴的葬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问题,切断了匈奴与北狄在族源上的联系,从而否定了匈奴与鬼方、獯鬻、猃狁、北狄同族源说.在此,笔者谨就这一问题再提几点补充意见,以求教于诸位学者.  相似文献   

10.
<正> 王遇(约435——约504年)作为北魏时期最杰出的羌族建筑家,却一直为后世所忽略。本文依据零星文献文物资料,试对王遇作一粗浅探索,(女占)举数端,聊示一斑。一、王遇的族别姓名《魏书·阉官传》记:王遇“冯翊李润镇羌也,与雷、党、不蒙俱为羌中强族”。冯翊为今陕西铜川地区,古属关中。汉以后,北魏以前,关中已为杂胡部族集中地。羌族人关始于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西晋的江统曾作《徒戎论》云:“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戎狄为泛称,实应包括匈奴、羯、氐、羌等诸族。  相似文献   

11.
多友鼎铭发表以来,诸家讨论文章对“京自”考释颇有歧异,见于《人文杂志》的就有京自即京堆,其地在今山西省太原以南之洪洞、襄汾一带说;京自是京师,即公刘所居之幽说。本文试略作考释,以表己见。 多友鼎铭中“京”凡六见。铭文劈头就写出(犭严)狁之所伐及武公奉王命派多友率公车追击  相似文献   

12.
自从1758年法国人德·揆尼(De Guignes)试图证实欧洲匈人是中国匈奴的后裔以来,匈奴和匈人的关系这一问题曾不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争论。然而关于匈奴起源的研究却毫无进展。这可能主要归于两个原因:一,匈奴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二,中国文献对匈奴在先秦时期的活动记述甚少。近半个世纪以来,与匈奴有关的墓葬和遗物不断有所发现,为追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子仪》篇秦穆公歌诗温婉敦厚,颇类《诗》之《风》《雅》,此与文献中记载的早期秦文化斯文之盛恰相印证。秦自立国时起便积极向代表华夏正统的周文化靠拢,迁居周地后,又全盘接受周文化,故其斯文之盛较之中原诸国亦不稍逊。从族属上看,秦本出东方,与戎狄不同。秦虽居西陲,但"世作周卫",是周人倚重的西方守备力量。中原诸国亦视秦为华夏的一员,并未以戎狄目之。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之所以视秦为戎狄,其实源于对强秦实力的恐惧和歧视,本无关其族属。  相似文献   

14.
据《晋书》记载,在西域焉耆、龟兹一带,公元3~4世纪存在着一个叫“狯胡”的部族。关于其族属,有学者认为“狯胡即是羯胡”;亦有学者以为“狯胡”可能是北匈奴余部。笔者通过对“狯胡”人口规模、武器装备、生存策略和族名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他们可能与后世的哒存在族属同源关系,并因之对哒早期历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里谈到群婚制度残余的时候,提及“匈奴人的故事”。这显然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族、即戎狄集群盛行的所谓“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子”(见《史记·匈奴列传》)的习俗。这种习俗在《楚辞·天问》里也有所反映: “昏微遵迹,有狄不宁;  相似文献   

16.
狯胡与050401.gif (338 bytes)     
据<晋书>记载,在西域焉耆、龟兹一带,公元3~4世纪存在着一个叫"狯胡"的部族.关于其族属,有学者认为"狯胡即是羯胡";亦有学者以为"狯胡"可能是北匈奴余部.笔者通过对"狯胡"人口规模、武器装备、生存策略和族名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他们可能与后世的(口厌)哒存在族属同源关系,并因之对(口厌)哒早期历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多友鼎铭记述周厉王时周师与玁狁战于京师的事迹,计斩杀玁狁三百余人,生擒二十八人,缴截战车百二十七乘。证以《后汉书·西羌传》“厉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的记载,知西周时期玁狁侵扰之祸,非特懿、宣二世,厉王时亦然。多友鼎铭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用来证史,由于铭中提到的人物也见于其它铜器铭文,由此牵涉到一批铜器的断代问题。下面就以手边搜集的一点材料,谈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师友。  相似文献   

18.
关于蒙古族的族源问题,更具体地说是关于古代的匈奴人与现代的蒙古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自从蒙古族史学家拉西朋斯克最早认为匈奴人即是蒙古人,以及俄国杰出的学者、东方学家H·R·俾丘林第一次提出匈奴、东胡均为蒙古族的前身之后,已不再是什么新问题了。日本著名的蒙古学家白鸟库吉研究匈奴语一些词汇的结果,也证明了匈奴人就是早期的蒙古族或者蒙古族的前身。这些研究为蒙古学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选择了几个与蒙古族族源有关的匈奴语词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同时结合历史学、文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等诸学科重新予以解释,以便进一步证实匈奴人和蒙古人之间的缘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存在的问题与主要争论 玁狁是西周一个重要部族,多次入侵,给予宗周以重大骚扰与威胁,所以西周王朝也不得不命将出征,多次讨伐,见于《诗经》已有四首,而西周铜器有关玁狁者,也有数器,大抵皆和讨伐玁狁之战争有关。但自西周以后,玁狁即不见直接记载,不详何在,下落不明,而早期有关玁狁的记载也极为贫乏,许多情况不明,因而争论很多。第一,它的来源和族属  相似文献   

20.
《小雅·六月》写周宣王时期北伐缓狁之事,诗末提及厚赏吉甫的燕礼。西周晚期的獬狁以战车为主要作战装备,不是骑马作战的纯游牧民族。狐狁主要活动范围为渭河上游、泾河上游及北洛河上游地区。考虑到山川形势和猥狁的战车装备,沿泾河谷地至渭河平原是獗狁入侵西周的主要路线,西周的追击和反击也主要沿此线进。泾河上游临近渭河平原,西周军队防御距离短,难度大,因此周宣王厚礼领军战胜猿狁的吉甫。《小雅·六月》中的燕礼是周军获胜、獯狁攻势消弭、外患缓解的反映。然而由于周宣王拓展防御纵深努力的失败,西北方向地缘环境一直未得到改观,军事威胁也未有效解决,这为后来西周的灭亡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