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社会建构论主张知识是建构的,是处于特定文化历史中的人们互动和协商的结果。这样的思维对传统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引领着社会工作新的转向。社会建构论转向的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平等、合作的关系下多元对话、共同承担的过程,以此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本质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制度无疑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再犯罪的可能,以促其矫正对象能够有序地“回归社会”。本文以矫正社会工作为视角,以酒驾服刑人员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展开定性研究分析。研究发现:(1)酒驾行为社区矫正实践在社会效益、矫正对象效益等方面有成效;(2)社会工作介入酒驾行为社区矫正服务的实践逻辑,即:理念转变—服务介入—制度性建构;(3)社会工作介入酒驾行为社区矫正实践中的现实困境——资源性困境和专业性困境。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其进行了反思与讨论,以优化社会工作介入酒驾行为社区矫正服务,助推矫正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实践研究正成为社会工作专业高质量研究的新型方法论依托,但既有方法论研究缺少对社会工作“实践”和“实践研究”的本体设定,造成研究逻辑的内在缺失。本文通过立足“知识”视角并提炼既有研究中模糊的“知识—实践”关系命题假设,建构了“知识转译实践”的本体论模型。该模型认为,实践是由理论—命题知识、过程—事实知识、个人—实践知识的多元知识体系基于证据转换、反思性实践、街头官僚实践、道德驱动的路径“转译”而来的,而实践研究的目的则是需要捕捉那些影响或有助于“改变”的知识要素,将其纳入社会工作知识库中。开展高质量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时,研究者需要将社会工作实践理解为方法、行动者和常人三重本体的交织与互构,面向多元知识寻求对话创新,在“实践—研究”之中穿梭反思行动,更好地助推现实社会工作实践成为负责任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 《社区》2003,(7):48-49
北京大学夏学銮教授将中国社会工作划分为四种类型:(1)选择-治疗型,(2)选择-发展型,(3)普遍-治疗型和(4)普遍-发展型。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正处于第一和第二发展阶段,即主要是选择-治疗型和选择-发展型的社会工作。 选择-治疗型的社会工作包括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三无”对象的社会工作,还包括其他弱势群体诸如身体残疾、智  相似文献   

5.
近十余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然而,在实践中社会工作合法性依然频遭质疑,这折射出社会工作合法性具有多维理论意涵及实践特征。基于对既有理论与实践的批判性反思,本文从规制合法性、认同合法性、实效合法性三个维度建构了社会工作的合法性框架。高校、政府、社会工作者通过由外而内的知识引入、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从无到有的职业实践初步建构了社会工作合法性。然而,社会工作合法性依然存在非均衡性与非系统性、认同缺失与文化隔阂、脱离民众与成效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形成“悬浮”式实践逻辑。这就需要助推社会工作合法性从“悬浮”迈向“扎根”,通过以社会建设为导向,优化社会工作制度生态;增进文化与社会认同,促进社会工作本土适应;扎根日常生活实践,切实发挥社会工作的服务功能,以重构社会工作合法性,实现社会工作助力共享发展型社会建设的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西8个县市418个农户的调查研究,描述了农户经济合作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非正式合作的高参与率与正式合作的低参与率并存;合作对象的初级群体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合作规模小、成功率高;多数经济合作尚不能明显增加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7.
编辑:从社区教育实践情况来看,教育对象广泛。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学生,还包括在职职工、下岗职工、退休职工,进城务工的农民。教育内容丰富。例如思想政治类的社区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政策、法律、法规及社会主义文明规范要求等方面的教育;通用技能类的社区教育,包括电脑和网络操作及应用、英语、职业技术等学习和创业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基于和谐社区构建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主要类型: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社区合作型治理模式;居民自治型治理模式。针对目前社区治理模式的主要问题,构建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互动模式主要体现为发挥社区居民的自治性权利,实现社区治理主体、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社区制度建构等层面的分权参与。基于和谐社区构建要求,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互动模式的路径选择主要在于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强化多元合作关系、重视公民社会的主体权威维护、构建和谐治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工作领域个案、小组及社区工作这三种现有方法无法实现对贫困群体生计治理的有效介入。而将服务对象组织成一个“集体”,使服务对象共担风险与利益,进而再付诸各种专业方法的“集体社会工作方法”,能够使服务对象在“集体”的帮扶下,在真实的风险压力和利益激励下参与生计运营,从而有效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摆脱贫困状态。我国民国时期社会学的乡村建设学派在其乡村建设实践中开展的农民合作社建设与农民学校建设,就是集体社会工作方法的早期探索,当前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合作社建设的实践也表明了集体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集体社会工作方法不仅适切于贫困群体的生计治理领域,它以将服务对象建构成“有组织的整体”为基本特征,更能够面向一般性服务对象开展介入服务。  相似文献   

10.
陈欣  黄旻露 《社区》2008,(19):40-41
社区照顾是指以社区为依托,社区中的各方面成员—家人、朋友、邻居、志愿者和社区积极分子等组成的非正式网络,与各种正式的社会服务机构一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及各种康复中心等机构相配合,在社区内对需要照顾的人提供服务的过程。它是“社区内的照顾”和“由社区来照顾”两方面的结合,既包括由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服务是城市社区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手段,社会工作能更好满足社区老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建构城市社区老人心理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已十分必要。以城市社区老人为服务对象,围绕心理保健与促进的目标,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指导,实践服务为基础,建立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SSEM"三维立体服务模式,探索社会工作特色的技术体系,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既有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中的宏观制度主义视角,也区别于单一组织微观实践路径的研究取向,文章基于粤南沙镇的实地调研经验,总结提炼出“半正式组织”这一新型实践类型,有助于弥合既有研究中的宏观与微观鸿沟。“半正式组织”是对现代组织“正式与非正式”二元对立框架的尝试性超越,在组织结构、成员关系、资源链接方式等方面均呈现新特征,其形成机制可概括为党建引领、组织挂靠与领袖吸纳。“半正式组织”的实践功效表现为助推农民工在流入地提升经济机会,增强政治参与,链接公共服务,扩展群体社会交往,因而成为现阶段有限制度供给和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不均衡情境下,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社区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社区福利成为社会成员普遍性的需求。但目前我国的社区福利存在着行政化、非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社区内缺少成熟的、有活力的社会团体,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对于福利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本文尝试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在福利服务领域引入非营利组织,并重点讨论政府的角色转变以及与这些志愿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产生于志愿服务。在寻求科学化的慈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始终与志愿者保持着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注重在社区的场景中把个人改变和社会改变结合起来。但是,在成为政府提供直接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专业之后,社会工作把专业地位的寻求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专业内部,出现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冲突;在专业外部,出现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平等合作关系的断裂。全球化带来经济竞争的加剧,改变了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促使社会福利服务从政府为主转变成多方参与的多元服务模式。80、90年代西方社会普遍认识到政府和市场机制的限制,鼓励非政府组织加入社会福利服务系统。这样,在全球化处境下社会工作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专业位置,它不仅是政府多层面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与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合作的政府代言人,只有通过与志愿者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才能在社区中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符合本地需要的专业服务。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经验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帮助中国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项挑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开展,对促进社区矫正者更好地融入社区、推动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历史,从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差异统一到政社互动形式下的合作共赢,既标志着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又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事业逐步走向成熟。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仍面临着社工机构人才不足、社会认同程度较低、政策环境两极分化和公共资源整合不足的诸多困境,这决定了关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路径优化策略,要更多关注社区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参与环境优化、配套政策体系完善和加快公共资源整合等四个方面,破解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实践困境,以此不断推动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际合作中存在着正式控制机制和非正式控制机制两种模式,正式控制机制已经在大量的国际制度主义文献中受到关注,而对非正式控制机制的研究则相对缺乏。解决国际公共事务中的合作困境,仅仅依靠正式国际制度是不够的,必须加入非正式控制手段。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国际合作中的非正式控制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农民合作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把分散的农民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形成社区农民间的合作,实现以一定区域为边界、以社区利益和共同规范的认同为基础的社区的自治.文章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当前情况下新型农民合作制度难以建立的原因,探悉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文化习俗对农村合作制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家庭到社区的双层合作是农民主体有效参与新兴经济业态,助力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新兴经济产业通过“市场社会化嵌入”的驱动扎根乡村社区,带来村庄内外系统中资源、关系的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市场利益与农民家庭的发展目标契合,核心家庭、扩展家庭内部实现策略性整合;立足家庭的生计发展合作,依托传统社会关联和政府引导的正式组织,社区层面的各市场主体则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弹性产业合作。这一双层合作体系以产业振兴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孕育出社区可持续发展、公共性成长和治理资源培育的新路径。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多元组织能力建设,是避免合作异化和产业利益脱嵌于村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项助人自助的应用性专业,社会工作运用多种实务方法,通过采用系统视角、优势视角、社区为本视角、关系视角、嵌入视角,积极有效参与中国灾害社会服务工作,重点关注群众的身心发展,灾后社区生计建设、灾后社区关系的恢复和重建等核心议题。研究特点表现为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服务主体的多元性、服务方式的多样性、服务内容的丰富性。针对灾害社会工作研究中面临的制度支持不充分、专业人员匮乏、服务期限短、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应该加强灾害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促进其合法地位的提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自身能力提升;注重培养灾区群众的生计发展与着力解决灾害发生的社会根源,逐步探索一条适合本土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课堂合作学习微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堂合作学习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互动共进的互助性学习,具有团体协作、同伴互助、师生互动、教师主导、整体评价和成果共享等特点。其有效实施能够促进教学相长和教学公平,提升大学生的责任和协作意识,锻炼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一般来说,有正式、非正式和基于合作的小组等三种常见类型。在实施时应把握好以下五个主要环节:一是充分明了合作的意义,二是掌握合作的程序,三是培养合作的技能,四是分享合作的快乐,五是在合作中进行自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