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陶瓷与伊斯兰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代陶瓷与伊斯兰文化马建春在中国陶瓷史上,明代是继宋朝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其青花、霁红、五彩、斗彩等在当时均是闻名于世的名瓷,其技艺达到瓷器艺术之顶点。瓷质细腻,釉色精美、彩绘的艺术也异常高明,这都是以往任何时候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青花瓷,以其胎釉...  相似文献   

2.
青花是一种图案画在釉下、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的瓷器。元代陶瓷成就很高,但如若说起辉煌,却只有青花当之无愧(图1、2)、关于青花瓷的起源,学术界聚讼纷纭,且不管在中国土地上的更早发现来历如何,到了元代,这种蓝、白图案的器物方大行天下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行的解说习惯性地沉湎于中国陶瓷技艺的自然演进,但这显然柔弱无力,因为,它不能回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人看到清代莲托八吉祥纹青花盉壶这件器物时,都一时难以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它并非如今常见的壶的造型,而是仿造自古代青铜酒水器“盉”,敞口带盖,腹部圆鼓,曲柄直流,下承四柱足,因此被称为“盉壶”。又因其通体饰以藏传佛教莲托八吉祥为主的青花纹饰,被命名为“莲托八吉祥纹青花盉壶”。同样式的瓷器存世有多件,散见各地,但藏于西藏博物馆的此件莲托八吉祥纹青花盉壶,因其是乾隆帝赐予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礼物,更显得尤为珍贵,属于该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相似文献   

4.
元代卵白釉瓷器,是对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其胎体敦厚、色白且微微泛青,与鹅蛋圆润色泽相似,由此而得名。元代卵白釉瓷器是我国瓷器文化中的瑰宝,因作工精巧、釉层较厚、胎体洁白致密且外型典雅大方、富有东方神韵与传统美学思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与观赏价值。文章以馆藏四件元代卵白釉瓷器特点为研究焦点,简要介绍馆藏四件元代卵白釉瓷器的来源,重点从工艺、器型、纹饰、款识和釉色五大方面分析馆藏元代卵白釉瓷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古代陶瓷藏品中,有一种瓷器曾在拍卖会上创下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奇迹,因其特殊的原料、稀有的存世数量被收藏者所追捧,博物馆也纷纷将它们奉为镇馆之宝,这就是美轮美奂、别具一格的元代青花瓷器。在西藏布达拉宫众多珍藏中,就有这样一件元代青花大罐——缠枝牡丹双兽首盘口大罐。这件大罐器型硕大端庄,胎体浑厚,器身满绘花纹。上有盘口,下接束颈,肩部贴塑双兽首耳,下腹部渐收,属于元青花大罐两种常见形制之一。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大罐的肩部和腹部连接处有明显凸起的接痕,这是因为元青花瓷器一般器型较大,当时的制作工艺还不能一次拉坯成型,所以采用了上下分开制作再粘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塔吉克族人民,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人情,有色彩鲜明的民族服饰以及民间工艺——刺绣和编织。长期居住在高山地区的塔吉克族,衣、食、起居都有适应生活环境的特色。男人一般穿衬衣、外加黑色“袷袢”,服装多有黑色、白色和蓝色,腰间系绣花腰带。脚穿“乔鲁克”(用熟好的牛羊皮缝制而成),它似船型,靴尖突起,筒长到膝,冬夏都可以穿,多为红色。男帽一般是黑色棉绒布高顶圆形帽,翻边的帽沿是用黑色羊羔皮围起来的,周围用色彩鲜艳的丝绒刺绣成各种花纹图案,精致美观。这种帽子能挡雨、避风和御寒,冬夏都可以戴。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博览》2014,(Z1):124-127
<正>醴陵釉下五彩瓷,始于东汉,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间历经几次工艺的创新,到今天已经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所以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彭玲,女,1963年生,湖南醴陵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人,醴陵市红瓷典瓷业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鹏窑1906品牌主要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三、四百年前,正当我国明代,驰骋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就已经穿着“上海”布,吸着“上海”烟,用着景德镇瓷器。而远在数千里之外,生活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中的“上海”市民,则也戴着用塞北出产的马鬃尾编织的帽子、网巾,这正是蒙、汉两族人民不可分离、互相依存的生动反映。  相似文献   

9.
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祖籍云南安宁。其天资聪颖,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明宪宗命内阁择师教之,际遇可谓不凡。成化八年中进士后入仕,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先后任按察佥事、督学使、督理马政御史、陕西巡抚、三边总制、兵部尚书、内阁阁臣及首辅等职,于任多有建树。《明史》评价他“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其术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是明代中期不可多得的第一流的政治家。 弘治十五年(1502年),杨一清因刘大夏之荐,被任命为督理西北马政的全权御史,对明王朝的西北马政及茶马贸易,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顿。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杨一清的整顿,对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茶马贸易,作一简要评述,以求正于方家。 一、成化、弘治间的茶马贸易与杨一清的出理马政 明代初期,明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与河、湟、洮、岷地区的茶马贸易,由于明太祖、明成祖高度强化的集权制下“金牌信符制”的推行,而盛极一时。但是,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其作用毕竟有限。明宣宗以后,官方的茶马贸易日趋衰退。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金牌信符制罢废,官方垄断茶马贸易的局面被打  相似文献   

10.
独具特色的苗族乐器——芦笙黄正彪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苗语称芦笙为“给”、“嘎”或“杆”。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一般的芦笙,都有一个木制的音斗(笙身),在音斗内插有数根长短不一而粗细大体相同(有的不同)的竹管(一般有6管,多的有12管,...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2,(7):F0004-F0004
6月12日-13日晚,由湖南代表团选送的大型民族歌舞《五彩湘韵》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精彩上演。作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41台参演剧目之一,《五彩湘韵》用80多分钟的时间,通过“序”和“云唱过山谣”“日照风雨桥”“月映吊脚楼”“风吹兄弟河”“霞铺五彩路”等章节,将三湘大地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动人风采和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全国各族观众。  相似文献   

12.
金代红绿彩瓷器是我国最早的釉上多色彩绘瓷器,它的出现在我国彩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金代红绿彩瓷器釉彩装饰的形成一方面与金代稳定、繁荣,兼容并蓄的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女真文化中潜在的生命意识和中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有很深的联系,抑或可以说是女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深度融合促成了金代红绿彩瓷器这一独特彩瓷品种的产生。金代红绿彩瓷器产生之后,釉彩装饰风格从初期的精雕细琢,到不拘一格再到简约、粗放的过程,其中,金章宗泰和年间是红绿彩瓷器釉彩装饰的顶峰,之后便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3.
菜豆腐(苗语叫“佗伙芮”),是苗族传统素菜之王,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湖南湘西一带至今还存在一种遗风:谁家磨了菜豆腐,都要请四邻八舍来吃一碗。 菜豆腐是一种综合营养价值极高的绿色食品。它除了一般的营养价值外,还增添了绿色素、维生素,不仅味道独特,而且改善了豆腐的营养价值,白豆腐也就无法与之媲美了。它不仅花纹美观,硬度增强,可以制作成各种花色迥异的苗族菜种,使人闻味流涎,提高食欲,而且还可以操作出高油高盐的浓味菜和低油低盐的淡味菜,成为制作各种苗菜的极佳辅料。 做菜豆腐,冷天要用青菜(苗语叫“…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大理,是电影上“五朵金花”的故乡,不仅风光秀丽,更以丰富珍奇的特产赢得人们的称赞。珍奇的大理石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这是郭沫若同志对大理石的两句赞诗。从这两句诗里,可以想象到它那独特的花纹、绚丽的色彩和自然天成的韵味。大理石产在点苍山。苍山十九峰,峰峰都产。据考证,它是一种变质的石灰石掺杂多种金属物质,在高压下凝结而成。从品种上看,大体上可分“彩花石”、“水花石”和“白石”三大类。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十五日),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举行祭敖包活动。本刊特派记者专程前往采访,实地拍摄了这一组照片。 敖包,又作鄂博、脑包,蒙古语(?)b(?)g-a的音译,意为“鼓堆”。用石块或沙土堆积而成。一般堆成圆包形,或以柳条围筑成方形基座,中填沙土呈圆顶形。上插幡杆,杆上缀各色绸、布  相似文献   

16.
清泉汩汩洗古城到过丽江古城的人,都会有一个鲜明的印象:街街巷巷的路面,全部都由色彩斑斓的石板铺成。这种看似用小石子经现代混凝土工艺浇铸而成,实则纯系天然的石材,被当地人叫作五花石。这种石材很宝贵,在别处极少出产。五花石铺就的路面,纵横交错,悠悠延伸,在两侧飞檐翘角的老房子的映衬下,呈现出一派古色古香的醉人风貌。仔细看这些被时光打磨得光光滑滑的石板,它们一块块那么润泽,那么洁净,就像是刚刚用水洗过一般。沿着这被诗人誉为五彩路的街路巷道走下去,人们仿佛走离了尘嚣世界,走进了忘我的岁月深处。  漫步在…  相似文献   

17.
土族不论男女,都讲究服饰。也许正是这种缘故,土族妇女精于针黹,擅长刺绣。土族的服装大都是自己缝制,而且制作非常精细。例如男子身上穿的绣花高领衣衫,领口图案优美,花纹细腻,色泽醒目。还有腰上系的宽布腰带两端也绣有精美的花纹图案。青年男女初恋时,姑娘送给小伙子的信物,往往是一条非常精致、漂亮的腰带。有的腰带需要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绣制一年多才能绣好。妇女所穿的各色斜襟长袍,领口有三、四层绣花的加领,每层加领都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成千姿百态的花纹图案,以及花草  相似文献   

18.
蓝印花布是湘西地区民间工艺美术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遗产,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永放光芒的艺术珍宝。湘西蓝印花布作为我国民问印染的一种加工工艺,由于蓝白分明、花纹清新、运笔自然,朴素美观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蓝印花布,具有丰厚的本土性,浓重的民族色彩,正如湘西人的朴素平淡、纯洁自然而又使人觉得古朴清雅,韵味无穷。湘西蓝印花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印染技术之一,据史料记载,蓝印花布是宋元“药斑布”、明代“浇花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蓝印花布“以布抹灰药而青,候干…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家支?     
“家支”是凉山彝族奴隶制度的社会組織,它实質上是奴隶主阶級統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彝語的“錯西”“錯甲”,一般譯为“家”,这是一种由父系血缘关系組織成的集团。“支”在彝語里叫“結”,意思就是“分支”,它是指在一个“家”下由于子孙繁衍和其他的需要,按照血統亲疏关系分成的支系  相似文献   

20.
骆爱丽 《回族研究》2006,(2):107-110
回族学界在研究中国回回文字文献时,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各地的阿拉伯、波斯文抄本和碑铭,以及各种察合台文、小儿锦文献,很少有人关注存世器物上的“回回文字款识”。明代瓷器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登峰造极,研究者众多。但东亚古陶瓷学界很少注意到,有少数明瓷上带有回回文题款。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