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族》2008,(11):62-62
1988年,当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民委、教育局、妇联,在该县白云乡中心校创办全国第一个“红瑶女童班”时,融水县大山深处第一次传出红瑶女童琅琅的读书声。来自社会的关爱以及知识的力量,从此改变了无数红瑶女子的命运。时至今日,这个当时权当“试点”的“第一班”,发挥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一个接一个的“女童班”从此生发,  相似文献   

2.
当战士时,他把每月21元的津贴费分为三份:8元钱用于资助红瑶女童,8元钱寄给妹妹作学费,剩下5元钱自己买日用品。提升干部后,他也同样把每月工资分为三份使用。入伍六年,他没有买过一次零食,他没有买过一套便服一双鞋子##D白云,那是个遥远的地方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白云、大浪、滚贝等偏僻山乡,散居着瑶族的一支,这就是红瑶.他们大多生活在高寒山区,思想观念极为落后,素有“狗不耕田;女不读书”之说。因此,红瑶女童入学率到1988年上半年也仅为3%。为改变这一现状,1988年秋,县里筹集资金,采取每天只收1…  相似文献   

3.
他们的故事看似平凡,他们的生活看似简单,他们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用一种平凡然而伟大的精神,用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默默地做着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正。是这样的平凡,正是这样的纯粹,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中国变得有希望,它感动我们,也感动中国-- 命运使我和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相遇199年33月,我被分配到武警广西总队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队服役。融水县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5个民族,自然风景独特,民族风情浓郁,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比较落后。在融水白云、大浪等乡,有一个瑶族分支——红瑶,因为贫穷、封闭和受“狗不耕田,女不读…  相似文献   

4.
广西桂北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的一支瑶族,因其服饰多为红色,人们习惯把他们称为“红瑶”。红瑶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叫“红衣节”。每到那一天,红瑶人不分男女,都要身着红色盛装参加聚会或相互来往,瑶山便热闹起来。2002年9月28日是龙胜红瑶的“红衣节”,笔者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一样,怀着好奇之心来到龙胜,观看瑶山奇景,品味奇特的民族风情。尚未到瑶山,在龙胜县城里我便看到很多盛装进城的红瑶妇女,街上好似飘动一簇簇红艳似霞的映山红,颇为好看。我的相机也就开始忙了起来。没想到到了和平乡瑶山,更是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5.
广西南丹县瑶寨中学建于1958年。该校学生,尤其是偏远地区瑶族孩子读书,不但不收学费,还发书发本,发衣服鞋子、伙食费,看病费用也由国家报销,粮油指标由国家按中学生定量供应。十年动乱,这些待遇全取消了。孩子们每周回家揹粮食,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往返上百里。久而久之,“瑶中”无“瑶”了。粉碎了“四人帮”,党的三中全会召开了,瑶中师生给河池地委书记金宝生同志写  相似文献   

6.
元宝山东麓红瑶人,自称为“巴哼”,为瑶族的一个支系,分布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和安陲两个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红瑶还是一个典型的封闭民族,除了个别男子外出工作与其他民族的女子结婚外,婚姻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族内婚,女子基本与书无缘,男子读书的也寥寥无几。1988年以前,这里有大专生1人,中专生5人,高中生人,均为男子;女子仅有1名为高小文化,有初中文化和小学文化的男子也很少,绝大多数人是文盲和半文盲。人们一谈离开家乡就色变。很多人都因为不愿离开家乡而失去外出当干部、当工人、服兵役和读书的机会。最典…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改造和跨越自然障碍的创造物,桥既是材质、造型和工艺各异的具象之物,也是凝聚多重文化意义的象征之桥.红瑶的架桥是一种人生过渡仪式和修功德仪式,具有沟通阴阳和“修阴功”的深层意义,体现了红瑶独特的人观.对架桥仪式的研究,不仅是对“过渡礼仪”“阈限”等人类学仪式研究经典概念的印证和延伸,也可拓展人类学以标识与符号“物”为研究旨趣的物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同文化中的人群对身体和疾病有不同的理解,导致求医行为和治疗方式的多样性.基于身体认知和“自然”、“非自然”论病因观的文化逻辑,红瑶人形成了系统而严密的“神药两解”民俗医疗知识体系与实践,嵌入红瑶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分类体系和宗教信仰中.  相似文献   

9.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江西等省、自治区,共二百多万人口,其中,广西占百分之六十一之多,自古就有“五岭无山不有瑶”之说。历史上瑶族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人们根据其服饰、习俗等特征将其分为顶板瑶、盘古瑶、过山瑶、红瑶、花瑶、白裤瑶等30多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在长期与周边各民族杂居交往中,多数瑶族还兼通汉语、苗语、壮语、侗语等。他们多在海拔一千至二千多米的边远山区劈山筑寨,开土造田,过着自耕而食,自织而衣的与世隔绝般的自给生活,有着极强的生命创造力。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0.
安欣 《民族论坛》2011,(4):32-33
初听“四大民瑶”一说时,我很感兴趣。既为“民瑶”,它便是一首歌。勾蓝瑶,是流落在江永西面的一支民瑶,用瑶族这个动人的音符写成古韵悠悠的“勾蓝瑶”。  相似文献   

11.
(一) 瑶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散布在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他们随地开荒,利尽一山,再种一山,对于这些地方山地的开发是有巨大贡献的。但是在封建社会里,他们受着严重的经济剥剥、政治压迫和民族歧视,经济、文化落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清朝政府对他们另立“瑶牌”进行统治,对于瑶、汉间的争执和狱讼,每次都是抑瑶而护汉。利用他们的矛盾,使其互相仇视和残杀,消灭其反抗力量。这种人为的歧视,即使是清政府某些官僚,也认为是不公平的。如唐鉴说:“瑶亦人也,以人视瑶则瑶易治,以瑶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不断加强对内在边疆治理的背景下,广西很多瑶壮族群被纳入王朝的户籍系统,通过编户入籍,瑶壮族群由“生蛮”转变为熟瑶、熟壮,并在赋役制度方面逐步与民户趋于一致。又因文教普及政策的推行,瑶壮族群风俗、习性随之改变;加之瑶壮族群中通过就学、应试,走传统中国社会通过科举晋升道路而被授予精英地位的人不断涌现,因而这些编入户籍、赋役与民趋同,且接受文教熏陶的瑶壮族群逐渐被视为“与民无异”。最后,通过人口统计和汇总制度,那些被官方视为“向化”的瑶壮族群被统计和汇总为民户的人口数据,由此实现了官方对瑶壮族群由“熟户”向“民户”转变的制度确认。概言之,瑶壮族群从“生蛮”到“民户”的演变过程就是瑶壮族群逐步与民户一体化的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一在神奇的莽莽原始森林边缘,气势雄伟的山峰和瀑布衬托出古朴幽静的丈布红头瑶村寨。生活在中越边境大山里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的丈布红头瑶,便是这美丽民族支系的一支。这里生活着的红瑶人口共1972人,都是以红色和刺绣为美的家族。丈布红头瑶崇尚红色,他们把红色定为自己的族标,把红色象征为自己的骄傲,象征着美丽和漂亮,象征着富足与美好的生活。热情而朴实的红色,红得鲜艳,红得可爱……二头顶圆筒丈余红布的红头瑶,亦喜爱用蓝靛染制土布,穿着绣有图案花纹的衣裤,款式新颖、朴素美观,展示了自己的勤劳和…  相似文献   

14.
1998年的夏末,我的考察路线延伸到了粤北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在该县三排瑶乡,刚好碰上一位瑶族老人去世。在“贵”(排瑶对未婚青年男子的称呼)的引导下,我开始记录“八排瑶”摄人心魂的葬礼过程。“八排瑶”俗称排瑶,是我国瑶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据考证,排瑶的先民于一千多年前从湖南洞庭湖一带迁徙而来,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和人文、习俗体系。主要聚居在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南岗、三排、涡水等八个乡镇,人口约七万人。去世的是位男性老人(自然死亡),在老人咽气的那一刻,家属就在门口鸣放一声震耳欲聋的铳炮,以此告知同寨亲友前…  相似文献   

15.
茶山瑶是生息在广西金秀大瑶山地区的一支瑶民,与花篮瑶、坳瑶、山子瑶、盘瑶一起被合称为“金秀五瑶”。由于受落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限制,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原始巫教成为茶山瑶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本土道教的产生与南传和佛教的传人及其中国化,佛、道二教也逐渐融人到了茶山瑶的社会生活中。就其整体而言,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巫、道及祖先崇拜的多元信仰。  相似文献   

16.
1929年12月11日,根据“六大”通过的政治纲领,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在壮、瑶等族人民聚居的广西右江地区,胜利地举行了百色起义,在我国南方边陲建立了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右江革命根据地,为大革命失败后两广地区的斗争打开了新的局面。在这场革命斗争中,右江壮、瑶等族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百色起义的成功,红七军的诞生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是右江革命高潮的主要标志。对于这一革命高潮的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推动,无疑是主要因素,居首要地位。但是,由于右江地区是一个以壮、瑶等族人民为主体的地区,壮、瑶等族人民的动员和参加,对于革命高潮的形成和发展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较之当时全国爆发的许多起义和由此而出现的许多根据地来说,具有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瑶族的习俗     
1、历史 姓名和语言 自称“勉”的民族被其他民族称为“瑶”。它的全名自称是“Iu Mlen”(瑶人)。名称的第一部分写作“Iu”或“Yu”,但发音是“Ee—ye”,有些人认为“瑶”可能是这个术语的误用。在越南他们常被认为是来自中国术语“野蛮人”的“蛮”。  相似文献   

18.
情况简述 白云乡位于广西融水县的东北部,靠近广西第二高峰——元宝山的主峰。全乡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道路崎岖,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是全自治区55个贫困乡之一。据1983年底统计,全乡人口为26181人,其中苗族16385人,瑶族5289人,壮族2938人,侗族1076人,汉族492人,水族1人。这里的瑶族人口约占全县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瑶族居住比较集中的一个乡。白云乡的瑶族分为两个支系——红瑶和板瑶,其中红瑶占大多数。红瑶和板瑶在语言、服  相似文献   

19.
“凿壁探婚”,瑶语叫“闹门墙”,是谈情说爱的同义语。这是瑶族男女青年的一种独特择偶方式。在荔波县瑶麓乡的瑶家村寨,凡有儿女的人家,家家都有专给姑娘们谈恋爱的房间(瑶话叫闺),外族人称探婚房。“探婚房”从每家新建房子时便开始设置。每个家庭的姑娘,都要在青春期后进入此房,等待小伙子的追求。上一代姑娘走完了,房子空下来,等到下一代姑娘长大成人;大姐走了,二妹进住,  相似文献   

20.
陈奕含  陈耕 《民族论坛》2022,(3):93-101
民瑶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从高山瑶分化出的次级群体,与汉族有着特殊的族际互动。文章实地调研了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境内历史悠久的“四大民瑶”传统村落,认为民瑶传统建筑形制是明、清时期汉、瑶两族文化互文建构、融合共生的结果。在实践中,民瑶群体吸收了汉族更为先进的农耕文明,其传统建筑相比高山瑶更侧重于通过对周边汉族群体的模仿,展示出紧凑、守序的整体形制。作为封建时代山地族群“尽遵王制”文化认同的具体实践方式,民瑶传统建筑实质是封建社会末期南方山地民族逐渐形成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统一格局的物质见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