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布达拉宫东大殿空鼓病害壁画保护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布达拉宫东大殿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阐述了殿堂环境温度、湿度及壁画制作材质、工艺、建筑布局、地震及人为等因素对壁画病害的影响.通过选用以PS为主剂,粉煤灰掺加适量巴嘎土为填料,氟硅酸钠为固化剂的无机灌浆材料对该殿空鼓壁画进行灌浆加固,结合锚固补强,修复加固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对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乃至整个西藏文化古迹的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管理者、当地社区、全体公众及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了布达拉宫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或变革上级管理机构、加强组织内部能力建设;扩大遗产保护范围;加强社区参与;完善旅游阐释系统、推动遗产旅游核心的转变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藏古代的射箭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辉 《西藏研究》2009,(4):114-120
文章就史前与部落时期、吐蕃至清朝时期的射箭运动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古代的弓箭最早是原始人类防身自卫、狩猎生产的重要工具,被先民刻画在岩石上;后来随着西藏文化的发展以及寺院在西藏各地的大量修建,人们又把射箭绘制在寺院壁画上.西藏古代的射箭运动不仅是练武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起到愉悦身心、娱乐的作用,是藏民族民风民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班旦次仁 《中国藏学》2022,(6):35-44+213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史料,公元12世纪左右,藏传佛教萨迦派大德们奠定了西藏古物学的雏形。14—16世纪左右,出现了一批精通不同门类文化的大学者,构建和完善了西藏古物学的理论体系。随着多元文化的融合,西藏古物学的分析对象逐渐扩大到佛像、瓷器、乐器、兵器、丝绸、纸张、茶、马鞍等“外来之物”。在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文本进行了研究,但直至今日,对相关文本的挖掘仍不够深入,研究成果零散,尚不足以体现该传承的重要性,诸多相关问题有待发之覆。文章通过3部布达拉宫馆藏古籍文献,以佛教造像作为考察个案,分析西藏传统文化中对南亚、中亚以及汉地和西藏不同时期佛像的认识。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对不同时期和不同材质、地域、风格的佛像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希冀对构建西藏本土的“古物学”或“艺术考古学”有所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藏几处重要文化古迹壁画现状考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实地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西藏萨迦寺、夏鲁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古格等处的壁画做了较为详细的现状考察。西藏壁画现存病害主要表现为空鼓、起甲和裂隙等,壁画数量多,病害严重。并建议在萨迦寺、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三大主体壁画保护工程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并培养西藏当地壁画保护的技术力量,并开展相关研究来共同保护好西藏的壁画。  相似文献   

6.
气势恢宏的宫殿,如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如哲蚌寺、扎什伦布寺,还有简朴的碉房民居……在世界屋脊,西藏的建筑以华贵,庄严,质朴向我们无言地诉说着藏民族曾经创造和正在创造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7.
刘洋 《西藏研究》2022,(1):25-32
对西藏民居壁画多层面美学梳理与学理分析,综合藏汉民族的历史文献和民俗审美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进行论述。西藏现当代民居壁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意象,以及藏汉民族在民俗文化上的同构共性和艺术样式上的“类质同象”性,显示其象征意义的美学内涵和自古以来藏汉民俗文化间就存在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当代民居壁画等民俗文化是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其蕴含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芮 《西藏研究》2022,(1):97-101
西藏贡嘎曲德寺的壁画内容除密宗和佛本生故事外,还包括许多反映西藏生产生活的历史场景,寺中一无名小殿中的一幅“二牛抬杠”壁画,经与中原地区相关图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类似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是研究古代西藏社会发展、人民社会生活以及西藏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1980年以后,党中央先后召开了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着重研究西藏的大政方针问题,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西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将结合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工作,重点阐述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以及这些观点在治理西藏进程中的成功实践,总结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在治藏实践中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虎林 《民族论坛》2005,(1):58-59
去年“十一”期间,大批中外学者纷纷涌向地处中国西部的克孜尔千佛洞考察。有人称它是“中国第二敦煌”!有关专家预测,用不了多久,它将比名震世界的敦煌更出名。消息传出,在海内外引起强烈震动。对不少人来说还相当陌生的新疆“克孜尔”,为何会有如此魅力?它和显赫一时的古龟兹  相似文献   

11.
倪邦贵  杨文凤  彭春凝  卢华斌 《民族学刊》2011,2(2):68-75,87-88
和平解放后的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的治藏方略和思想指导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在此基础上,西藏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资源节约、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特征为:第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特征;第二,从慎重稳进、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道路特征;第三,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共享型经济发展特征;第四,以农民、民生、民族经济的“三民”为重点的协调发展道路特征;第五,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特征。  相似文献   

12.
贡嘎曲德寺位于山南贡嘎县境内 ,其创始人土敦·贡嘎南杰 (thu ston .Kun dgav rnam rgyl,1 43 2~ 1 496年 ) ,为萨迦派重要高僧。贡嘎南杰自幼学习密法 ,以后又在萨迦寺东院学法 ,尊索南桑波为根本上师。①1 464年 ,年满3 3岁的贡嘎南杰赴前藏贡嘎地区 ,在岗堆建立多吉德寺 ,后亦称贡嘎曲德寺 ,② 该寺很快成为明代前藏地区传播萨迦派密法的重要道场。贡嘎曲德寺建成后不久 ,贡嘎南杰力邀出生于贡嘎岗堆地区 (即贡嘎曲德寺所在地 )的著名绘画大师、钦则画派的创始人钦则钦莫为该寺院绘制了壁画。寺院的僧人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3.
扎西 《中国藏学》2006,(2):91-95
我国西藏自治区作为与印度相毗邻的省区,与印度开展经贸合作具有独有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详细分析了双方发展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詹佳慧 《中国民族博览》2022,(23):159-161+16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同化力,其中敦煌壁画更是中华宝库中最珍贵的艺术结晶之一,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本土化与民族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做出了展望;通过学习借鉴敦煌壁画对世界文化的包容吸纳能力与同化能力来探索油画中国化进程的民族道路;通过分析画面构成来探索敦煌壁画中纯粹色彩与纯粹空间的对位构成,继而创新中国油画创作的新形式,从而增强中国油画的识别力、特色力、强大的民族文化软实力。本文旨在丰富油画创作的民族元素与精神内涵来增强油画创作的中国特色。在油画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油画在通过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与丰富精神内涵的同时,吸引世界,同化世界,使中国油画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藏的周边形势与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西藏研究》2005,1(3):6-9
我国西藏有着独特的地缘特点、周边环境和民族宗教风情,因此也造就了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由于对西藏具有的地缘战略价值与地位的考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以各种不同的手段,对我国西藏地区进行不同程度的侵略、干涉,并制造了所谓“西藏独立”的政治谎言。新时期,我国西藏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能源价值合而为一,在大国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文章通过客观分析西藏的周边形势,提出西藏在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概括来说,中国绘画艺术是由文人画、宫廷画以及民间画三者共同组成的独特绘画艺术,每一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于各种原因,前两者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重,而民间美术往往独立于正统美术之外,今人只能依靠其保存现状来进行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其重要性就在于,莫高窟自南北朝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窟以来,历经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元等朝代,都保存了大量的壁画艺术珍品,详细考察之下不难发现,其作品与相关历史时期的大的审美倾向与格局息息相关,无论是内在理念还是外在表达方法似乎都能在同一时期的整体中国美术大趋势中找到对应,而这恰巧又在另一方面使中国绘画在内外表达方面更加完善.因此本文在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同时,并未忽略其与中国美术史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英国以仅承认名义上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和事实上视西藏为“独立国”作为策动西藏独立的策略,持续近50年,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朝、中华民国历届中央政府始终坚决反对英国的“宗主权”谬论.中荚交涉西藏“宗主权”的实质是维护中国主权与制造独立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孝子图是宋墓壁画中的主流题材之一,从图像的媒介比较视野来看,还有一些讨论空间:首先,从媒介本体来说,壁画媒介在墓葬建筑与题材功能层面更为突出,同时,与砖雕媒介之间存在相互配合的情形。其次,从遗存分布看,河南地区的孝子图遗存墓以壁画媒介为主导,大致可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呈现出渐次展开的影响力。最后,砖雕媒介在河南以外的其他区域具有主导性,可见媒介本体的增殖、消解与否和区域认知、传播程度、历时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张涵静 《中国藏学》2023,(5):123-132+216-217
文章所说佛教在西藏的三次改革,指公元8世纪莲花生的改革、公元11世纪阿底峡的改革、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宗喀巴的改革。这三次改革都是为了引导佛教与当时的西藏社会相适应,其所处时代也都是佛教在西藏社会发展的关键期,莲花生的改革关乎佛教能否在西藏扎根立足,阿底峡的改革关乎佛教能否在西藏全面复兴,宗喀巴的改革关乎佛教能否在西藏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这三次改革面临的问题都是佛教无法与当时的西藏社会相适应,无法满足统治者、民众信仰、宗教自身发展等多方面的需求。莲花生直面苯教势力对佛教信仰的极力排斥,阿底峡直面佛教由于长期“禁佛”而带来的满目疮痍之相,宗喀巴直面佛教在世俗权力席卷中呈现的戒律废弛之颓态。在这三次改革中佛教对此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自我调节、自我变革,使自身不断地适应当时的西藏社会,为佛教在西藏的不断中国化铺垫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是西藏新史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他将西藏地下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相互结合起来重构西藏古史,从而开拓出西藏史学理论与实践的新理路.这种"二重证据法"同时也体现出20世纪以来史学潮流的新变化,作为老一辈藏学家的恰白·次旦平措先生顺应了这种历史潮流,从而对西藏新史学流派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