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布朗山上发现了狼和狈! 第一个看见狼和狈的是山村邮递员康朗甩。据他说,那天他到布朗山乡公所去送邮件,晚上喝了一点酒,乘着月色从山间驿道下山来,手里还提着乡长馈赠他的一块腊肉。快走到半山腰时,突然觉得身后有声响,回头望去,驿道上飘忽着四只绿莹莹的小灯笼。他赶紧拧亮手电筒,一束强烈的光柱照过去,他看见一匹高大的狼驮着一只瘦小  相似文献   

2.
功勋牛白瘢 白瘢是一头很丑陋的公牛,不知是因为遗传有问题,还是饲养上出了毛病,3岁牙口了,个头却还只有健康公牛的三分之二大。一般的公牛到了它这个年龄,毛色金黄通体像擦亮的铜壶,肩峰高耸,双目炯炯,体格威武雄壮;而白瘢身上的毛呈枯黄色,不仅没有光泽,还患有体癣,露出一块块难看的白瘢,活像还未化尽残雪的草甸子,肩胛平塌,目光猥琐,缺乏雄性的光彩。 主人见白瘢既没有脚劲在山间驿道运送货物,又没力气犁地,纯粹是个废物,便打算用精饲料催肥了当菜牛宰,可就在这当儿,白瘢竟一跃变成了功勋牛。  相似文献   

3.
老象恩仇记     
波伢柬80多岁了。在亚热带地区,人的寿命较短,能活六七十岁就算是高寿,80多岁当然是寿星了。 波伢柬年轻时是个象奴,专门为土司饲养大象。我到曼广弄寨没几天,就听说了波伢柬和一头名叫糯瓦的公象之间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那是60年前,波伢柬进山猎象,在孔雀湖畔那片黑心树林里遇到一头母象和一头刚生下不久的乳象。他开枪打死了母象,把乳象牵回家,用红糖熬糯米粥喂养乳象。10多年后,那头乳象长成了一头威风凛凛的大公象,浑身毛色瓦灰瓦灰,四条腿粗得像房拄,两  相似文献   

4.
保姆蟒     
儿子生在蛮荒的曼广弄寨子,寨子后面是戛洛山,寨子前面是布朗山,都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寨子里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大人上山干活了,比兔子还大的山老鼠从梁上翻下来,把睡在摇篮里的婴儿的鼻子和耳朵给咬掉了。一头母熊推开村长家的竹篱笆,一巴掌掴死了看家的  相似文献   

5.
深秋,我服役的工兵团为了排练一个冬不拉弹唱节目,派我到大山深处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跟随一名哈萨克阿肯(阿肯:哈萨克语,流浪歌手)学弹冬不拉,一路上同行的还有基地医疗队的三名医生和护士。这里的牧民多是蒙古族土尔扈特人的一支,生性豪爽,对朋友忠  相似文献   

6.
《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是美籍华裔人类学家黄树民教授的专著。黄教授以一个闽南村庄为主线,揭示出中国东南农村地区在1949年以来所经历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7.
涉及蒙古祖先传说的前人研究成果颇丰,其中以陈寅恪《〈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及韩儒林《突厥蒙古之祖先传说》两篇文章尤为精要。14世纪伊利汗国官修《史集》作为元史主要文献之一,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史集》依据蒙古祖先传说交代了其诸部分类,尤其是其记载保留了大量可与《元秘史》《元史》等东方文献记载对勘的部族源流传说;同时《史集》为蒙古祖先传说提供了完整的解说构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爬梳《史集》成书以前涉及蒙古、突厥祖先传说的波斯及希伯来文献,试探《史集》所提供的文献、口传信息以外的线索,从另一层面进一步补充《史集》成书的背景轮廓。  相似文献   

8.
<正>每一扇尘封的窗棂,都闪动传奇的背影。每一方沧桑的青石,都传递历史的音讯。当时间渐渐老去,当繁华化作烟  相似文献   

9.
大约在1983年,大学校园里传看着一本薄薄的诗集,书名叫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我最初发现那本书,是在一位同学的枕头下面,一翻开淡蓝色书皮,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那位同学来自胶东农村,那一阵他极爱那本书,能随口背出里面的许多诗。 几天后,在我们的一次青春晚会上,胶东同学便即席背诵了一首,那首诗名叫《安慰》:  相似文献   

10.
天使的光芒     
江航 《民族论坛》2006,(1):60-60
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的DJ。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在离西湖不远的一条小弄堂里,已经有3年的时间。里面还有四五户人家,叽叽喳喳讲着软软的南方方言,我们之间少有往来。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铁门,上面有一把巨大的锁,院子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把铁门钥匙。我们家的钥匙一直都在太太手中。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每一个住在院子里的人,从外面奔波回来,把自行车推进院子后,哪怕是在大白天,也要顺手把院门锁上。有时我想,这是否是因为南方人…  相似文献   

11.
沈宏非 《民族论坛》2006,(11):64-64
当肉类碰上滚烫的金属,刹那间便会发出一种蛋白质与金属的混合音响,诉诸文字,是“嘶嘶”或“吱吱”,广东话比较特别,做“口庶口庶”之声。如果要比附于歌喉,周信芳和RodStew是a我r心d目中的最佳人选。我说的不是酷刑,而是铁板烧。这种铁板烧,也不是日本人的Tepa,n而y是a在k许i多时髦餐馆里常见的那种中西合璧。人们对于铁板烧的兴趣,虽然在潜意识中不排除施虐的兽性冲动,但是大致还是集中于铁板烧上桌时所营造的庆典和仪式的氛围。不过,我在北京就有过一次另类的铁板烧经历。那是一家不错的饭店,铁板烧端上来时,但见肉汁汩汩,牛肉在热力的…  相似文献   

12.
在跨越澜沧江中游的那条古老而又凝重的“西南丝绸之路”边缘,盘桓着一个月牙形的大江湾。大江湾斜斜地旁伸出两条矮小的山脉,远远看去,非常像是一双舒展开来的玉色手臂,臂弯里款款地搂定了一个约有三五十户人家的灵秀而小巧的白族寨子。 寨子名叫鹿鸣寨,后依云岭前临大江,进出寨子的门户全赖于一个狭小的岩洞,除此别无他径。因为与陶渊明先生笔下的桃花源相比,鹿鸣寨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明清以来的许  相似文献   

13.
杨四海 《民族论坛》2006,(11):48-48
在这个夏日的正午,湘西的王村仍然站在酉水北岸。其实王村一直是站在那儿的,在这里,我用“仍然”这个副词强调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因为在我没有见到王村之前,它已站在那儿有两千年了。而两千年之后的这个夏日的正午,当我从绿得发青的酉水支流——那惊魂动魄的猛洞河漂流到王村水码头的时候,浑身上下水淋淋的我,还不知道几十级石阶之上那个山腰间的“芙蓉镇”——就是我想象了好些年的王村!在我的记忆里,《芙蓉镇》是古华写下的一部小说,后来它又被谢晋执导成了电影。可我对发生在《芙蓉镇》里的人物、故事早已没有了清晰的记忆,这么多年了,…  相似文献   

14.
姚斌 《民族论坛》2006,(11):49-49
听朋友说,位于湘西永顺县的小溪是南方地区十三省唯一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原始次生林,那里古树参天,溪水清澈,还有幽蓝无垠的夜空,繁星点点,月色如泻。我知道,自己是无法回避她了。两百多里的山穷水复,弃船换车走近小溪时,天色已朦胧起来。乡道很窄,路旁的枝丫噼噼啪啪地敲打着车窗,竟不能让我探出头去看个究竟。只是觉得,那绿色深邃地更替,渐渐地,凉意浸透了单衣。当晚,我仰望天空,不想山谷里飘泛起薄薄的雾,虽有些零落的星星,却并没看到想象中的那种湛蓝。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雾罩很浓。鸡鸣远远近近,吊脚楼影影绰绰。时间仿佛从来就似这般…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凭吊心中那个永存的梦,我来到古镇乌江。远远就看到霸王祠的水泥牌楼,金黄色的字体,在岁月的流逝中略显陈旧。从牌楼到霸王祠约有一公里的路程,一条石径甬道直通祠门;石径两旁松柏苍翠,肃然挺立,犹如披坚执锐的武士,年复一年,忠诚守护。偶尔北风掠过,沙沙作响。我不禁放轻脚步,惟恐惊醒他们的千年之梦。祠院外,掩映在树木丛中的旗杆上,一面黄色旌旗迎风飘扬,猎猎在响,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篆体“项”字。祠院坐落在凤凰山上。说是山,其实只是一个十米左右的山坡,抑或是后人堆积成山的也未可知。拾阶而上,便是霸王祠的门楼。正门墙壁朱红粉…  相似文献   

16.
心魔有声     
一个风雨相袭的夜晚,母亲、妹妹和我,我们三个人被急骤的雷鸣电闪吓得抱作一团。风扫荡着房檐,偶尔有瓦片飞落地上碎裂的声音,窗格子上的塑料纸呼啦啦乱响,像有人在那里时而拍打,时而撕扯。父亲不在家,胆小的我们根本不敢松一口气,只是越抱越紧。风雨似乎缓和下来,就在我们刚刚  相似文献   

17.
小说化成为民族志书写的一种可能,文学文本和民族志具有的相似性和共同性使小说民族志化也成为一种可能.本文将地方性小说<三水故事>放在文学人类学视野下,分析探讨文学文本.中不经意的民族志书写特点,进而寻找文学文本的写作和民族志书写的共同之处,讨论小说民族志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关于华夏饮食文化的电视纪录片,采用大跨度的叙事模式,快节奏、陌生化的视听风格,打造出一部活色生香的视听美宴,音乐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观众融入电视画面,与电视画面、解说词的音画统一,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等三个方面,为观众留下独特的审美体验与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9.
向世界讲好西藏故事肩负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外塑造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形象、争取对外反分裂斗争国际话语权的历史使命。建国之初的英文外宣期刊《中国建设》的涉藏报道对此作出了有益探索。该刊西藏报道的国际传播策略包括以民间主体传播信息、以受众需求为导向、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舆论、以人民视角展开叙事、善于运用平衡报道等。这启示我们,要注重发挥多元话语主体的对外传播功效、主动设置西藏外宣议程、构建涉藏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发挥网络空间短视频生活化叙事优势、发掘蕴含于西藏治理中的价值叙事以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西藏故事。  相似文献   

20.
小娥子是我家的小保姆。 在小娥子之前,我家用过十二个小保姆,小娥子是第十三个。 小娥子来我家的那天,下着雪。她披着一身的雪花,出现在我的面前。事先,我已经从推荐她的人那儿,了解了一点她的情况,知道她家挺贫困。我打量小娥子,看到她的头上扎着红头绳,可以想到,这是为了出门,特意扎上的。黑黑的头发,洁白的雪花,鲜亮的红头绳给我的印象十分强烈。接着,我注意到了她的衣服,上衣好点,裤子上有几块醒目的补丁。她站在我的面前,脸上的神情局促不安,连手脚也显得慌张。 小娥子来到我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我把小娥子领到卫生间,打开热水器,让她洗。然后,给她从里到外换了身衣服。如此,我面前的小娥子一下子变得清清爽爽,利利索索。从这个时候起,自然而然地我喜欢上了她。 小娥子心细。她的这个长处,我很快就发现了。小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