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城镇化推进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贵州郎德上寨的村民因势利导,在顺应旅游城镇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作为村寨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贯彻始终,并发扬集体智慧,以工分制进行运营管理和利益分成,保证了文化保护的持续性,在旅游城镇化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相关、互为因果的反馈机制--郎德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和旅游城镇化的系列现实矛盾,为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胜兰 《民族学刊》2014,5(5):25-33,107-109
以贵州为中心,回顾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的苗族传统服饰所受的来自中央政权统治的影响,可以看出统治者所采取的改装政策,在不同程度上使苗族受到了一种来自“他者”的欺压,从而形成了一种荣辱与共的历史背景,强化了作为个体的苗族自我认同意识。而中华民国的诞生给苗族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被卷入近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的苗族,更深地陷入了对汉族的抵触感与不得不接受汉文化影响的无奈感的矛盾中。与此同时,新一代的苗族精英开始以超越地域局限的视角来思索自己的民族,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国家”、“苗族”、“不同地域的苗族支系”这样一种重层意识被强化,而苗族传统服饰的存在和变化加深了这种多重性的苗族自我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3.
曹万平 《民族论坛》2012,(4):101-105
坐家是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的婚俗,一直到在改革开放初期,竹林乡的苗侗村寨仍在沿袭着这种婚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坐家习俗发生了急剧蜕变,现在几尽消失。对竹林乡苗侗坐家习俗的考察与分析,展示了这一习俗在社会转型条件下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其蜕变体现了少数民族群众为适应生产关系的调整,将自身生产力从旧习俗中解放出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江凌  李辉 《中国民族》2013,(3):46-47
“接龙”是苗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目前在湖南等地的苗族群众中仍有遗存。传统的“接龙”活动,是把“龙”接到村寨和家里,保佑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面上看,“接龙”是一种带有浓厚民间宗教色彩的祭祀活动,但从其具体的祭祀礼仪来看,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易学哲理,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同易”、“神道设教”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5.
张立辉  张友 《民族学刊》2019,10(6):17-22, 112-115
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乡村聚居区在传统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意义的认知有待提升;政府对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刚性规划缺失;开发的民族特色村寨功能单一;黔南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总体情况呈现复兴、衰退和变异并存;民族特色文化精品的培育顶层支撑不足;民族特色村寨开发与传统民族文化融合度不够;对传统特色老旧民宅价值认识不足。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着力提升黔南州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开发格局,争取纳入国家改革试验规划;其二,抓住大数据与智慧乡村建设的时机,率先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示范;其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构建“民族特色村寨资源资本化金融服务平台”;其四,探索乡村房屋租赁权跨区域流通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农民的物权收益;其五,加大民族特色村寨品牌建设力度,增加特色村寨旅游产品附加值;其六,完善村寨文化资源资产化经营监管体系,构建村寨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本文对贵州省雷山县上郎德村以"工分制"为基础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从苗族与社区历史、"安全第一"的农民道义生存伦理、苗族文化、"路径依赖"原则等社会文化生态因素对这一特殊旅游模式作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7.
花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茶洞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将花垣的历史至少推进了一万年;至近现代,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以苗族文化为中心的花垣苗鼓、苗舞、苗戏、苗绣更是名扬全国,1993年花垣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可以说,花垣在对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维护、建设、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卓有成效1、整理民间传统文化。花垣从50年代开始进行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1954年,花垣县文化馆干部石成鉴、业余作者石成业创立了苗族新剧种“苗戏”,同时建立了苗…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80个列入"国保"名录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对象,结合村寨现状问题,从各村寨民族文化资源的分布特征入手,提出民族村寨资源整合与营销思路,包括:民族文化资源在区域与类别层面上的整合、民族文化营销体系的建立、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有机耦合、各村寨组团的核心功能确立,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妤 《中国民族博览》2020,(2):75-76,139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我国各地区民族文化传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贵州台江县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带一路”大的战略背景下,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结合台江县苗族文化传播概况,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台江苗族文化传播战略定位以及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民国政府为了建立民族一国家,以汉族文化为标准对湘西苗族进行了文化同化策略.其内容包括:对湘西苗族进行风俗调查和开展新生活运动,改变苗族称呼,兴办国民教育等.但是文化同化的初衷却以失败而告终,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民族-国家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文化同化策略缺乏持终性且实施不力;国家政权力量较弱等.  相似文献   

11.
张斌  易松华 《民族论坛》2012,(12):45-48
在对湘黔桂毗邻边区苗侗村寨多点民族志调查中发现,由于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及打工在外的年轻人对都市新文化的接受,计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了计生实际工作的发展;然而,调查中也发现,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和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不同少数民族村寨间的计生工作存在巨大差异;新时期,要解决好这些民族村寨的计生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引导计生观念的改变,建设新的计生文化,同时,还要大力做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牛刚  吕培 《民族论坛》2011,(4):44-45
节目庆典是观察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是研究地域文化的一把钥匙。“跳花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集中呈现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在区域旅游开发背景下,节庆活动具有文化现象与经济内容的双重载体功能,本文以湘西风凰县山江镇苗族的“跳花节”为例,分析“跳花节”对苗族民俗文化的整合功能,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对中国乡村文化尤其是对民族村寨中民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使得民间艺术从隐形民俗生活状态走向旅游景观的场景中,在改变自身文化特质和外在形式的基础上,以旅游产品或旅游景观的样式得以存显。就湘西德夯苗族村寨而言,其拥有的民间艺术是基于苗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村寨日常生活文化运行机制而生成和存显的,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知识特征。受制于乡村旅游的影响,苗族传统民间艺术强烈的地方性知识特征被视为建构奇异文化空间的有效资源,原本仅仅作为苗族村民节日仪式或者日常娱乐方式的民间艺术,现都被重塑成供人消费的旅游商品。舞台展演是这种商品消费的主要形式。这就使得苗族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存显处于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延续与蜕变等多重文化选择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民族工作者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侗族居住区,陆续收集到若干份民间珍存的款文。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侗族款文《置事根》、苗族款文《金公银猛》、《石吴二姓江西来的根本》以及两份纸页缺损较多、内容不很完整的残本(以下称无名本)。这批款文,对研究当地乃至湘西南和桂北苗侗各族的族源流迁、社会发展、民族文化(包括民族风俗)及民族关系,都有较高的资料价值,是民族研究极其珍贵的原始材料。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一阵有节律的隆隆鼓舞声后,一群穿着绚丽的苗家阿妹捧着山寨自家酿的甜酒敬向客人。一时间,山寨主人和来访客人欢乐的谈笑声,在这座深藏于武陵山脉腹地的苗族村寨回响着……神秘,是湘西永恒的主题。走进龙鼻嘴村,游人进一步感受到神秘湘西的文化内涵。龙鼻嘴村是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的一个苗族聚居村寨。境内山高谷深,溪河纵横,大自然鬼斧神工,绝壁、溶洞、奇石、飞瀑星罗棋布。  相似文献   

16.
湘西自古就是神秘之地,那里有许多灵异古怪的事令人匪夷所思,赶尸便是其中一例。 我们常用“行尸走肉”这个词,形容那些庸碌无为、百无一用的“活死人”。然而就在一百多年前,湘西这块土地上流传着一种巫术叫作“苗司赶尸”,也称“辰州符”。“辰州符”能驱使已经死去的人走路,那光景才真正算得上是“行尸走肉”呢。 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赶尸作为一种民俗事项.是其巫术的组成部分。 我们研究赶尸,对于从中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发展,求同存异促进民族大团结。由于种种因素,少数民族的文化却消亡得更快,尤其是像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苗族。挽救苗族语言、苗族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苗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发展要从教育抓起,而且要从学前教育抓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现状,提出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策略。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对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提升全民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苗族文化的传承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民族地区书院的创建对民族地区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成为湘西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湘西苗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认为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过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产物.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顺应了湘西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生态,满足了湘西苗族社会对文明进步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苗族刺绣,即苗绣。苗族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艺术珍宝,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我国古老民族手工艺术之一。苗族刺绣图案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深含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情感的真挚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发展,求同存异促进民族大团结。由于种种因素,少数民族的文化却消亡得更快,尤其是像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苗族。挽救苗族语言、苗族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苗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发展要从教育抓起,而且要从学前教育抓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现状,提出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策略。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对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提升全民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苗族文化的传承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