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婚1953年在我15岁的时候,逊河一带的鄂伦春人正式下山定居。到1953年6月为止,新鄂乡一共盖了6O多栋房子。人口少的两家合住一栋,人口多的一家住一栋。我们莫氏家族开始分家单过,两个当过土匪的堂哥(莫东生、莫金生)也都从山上回来了。房子的窗户都镶着玻璃,屋里的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人搬进去就能住。但很多鄂伦春人习惯住仙仁柱,不愿搬到房子里住,一是怕房子倒塌砸着人,二是房子里忽冷忽热,容易生病。其实这些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当日寸的鄂伦春人眼界不宽,根本不了解房子的构造,“容易倒塌”的想法只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喀什,是中国最西边的城市。在这里亚洲腹地和中国边疆是同一个概念。这里到处都飘荡着浓浓的民族风味。“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行走在中国最西的阳光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绚丽的民俗风情,浓郁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灿烂阳光。  相似文献   

3.
走进通道侗乡,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那淳朴、浓厚神奇的民俗风情。———1、饮食侗乡饮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酸、甜、酒、糯”“酸鱼糯饭常留客,米酒油茶宴佳宾”,这句流传在侗乡的民谣浓缩了侗族饮食的主要形式。在侗乡,家家户户都有酸水坛子,酸菜是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尤为美味的是腌酸鱼。制作酸鱼时先将鱼肚剖开,洗清内脏,拌上食盐、辣粉、糯米粉和香料,放进瓷坛或木桶密封盖严即可。侗乡酸鱼风味独特,十分爽口。糯米饭是侗家主食中的上品。古老乡风“大碗酒,抓团饭,传杯换盏”保留至今。入席前,人人净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热情…  相似文献   

4.
清代同治元年(1862),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族人民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与推动下,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大起义。起义先由陕西华县的秦家滩开始。阴历四月中旬,陕西当局派往秦岭南山防御太平军的团练回勇在刘峪口造反回家,途径“圣山”,向汉民买竹竿,团练头目诬陷为偷窃,发生武斗,回民死伤数人。回民赴州衙控诉,知州以“回伤汉民一以十抵,汉伤回民十以一抵”判决。与此同时,团练武装头目为掩盖其罪行,扬言回民造反,  相似文献   

5.
三月中旬,领导上把我从海拉尔木材公司调到大兴安岭老虎峰森林工业局。来此之前,我对这里的情况了解不够,以为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谁知道这里竟连房子都没盖起来。下车以后,我在一簇簇帐篷中转悠了半天,好容易才找到了人事科。科长正好在家,是个挺壮实的中年人,看样就知道是个“老林区”。介绍了一些生产情况以后,他用那使惯大锯的粗糙的手,摸摸刮得青幽幽的下巴,笑嘻嘻地说:“吉  相似文献   

6.
“凿壁探婚”,瑶语叫“闹门墙”,是谈情说爱的同义语。这是瑶族男女青年的一种独特择偶方式。在荔波县瑶麓乡的瑶家村寨,凡有儿女的人家,家家都有专给姑娘们谈恋爱的房间(瑶话叫闺),外族人称探婚房。“探婚房”从每家新建房子时便开始设置。每个家庭的姑娘,都要在青春期后进入此房,等待小伙子的追求。上一代姑娘走完了,房子空下来,等到下一代姑娘长大成人;大姐走了,二妹进住,  相似文献   

7.
陈幼君 《民族论坛》2012,(16):84-86
古村落作为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历程的历史见证,形成了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经典。湘南江永县兰溪勾蓝瑶村就是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它不仅保留了宗祠庙宇、亭桥廊碑、商街民居等古建筑,而且其民俗风情也十分独特。该古村独特的生产方式、婚姻嫁娶、节庆歌舞、宗教信仰、衣食住行等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挖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与“海派”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现代和传统的胶着和碰撞。施蛰存常通过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手法及其所提供的语汇,将古代志怪小说转化为中国形态的超现实主义小说。这一现代志怪小说中空间的文化来源和六朝志怪小说密不可分。施蛰存一方面吸取了六朝志怪小说中空间的运用,将乡村处理成殊境、将城市处理成为人稠广众的深层次想象空间;另一方面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的城乡二元书写,以此寄托了他的乡土理想和他对现代知识分子自我存在的终极审美观照。以施蛰存为代表展现出当时“海派”作者对乡村、都市文化审美心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清江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它发源于重庆万州与湖北利川交界处,流经恩施、建始、巴东、长阳等地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水色清明广大,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素有“八百里清江”之美称,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土家族苗族儿女,又称为土家族苗族儿女的“母亲河”。而作为中国江河漂流的一朵奇葩,清江闯滩以其独特的集民俗风情与惊险刺  相似文献   

10.
“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和张家界市境内,集中居住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由于该区域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特点,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实行了有别于内地民族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因而,该区域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原始古朴。民俗旅游资源是“大湘西”旅游的明珠,系统地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合力,是构筑“大湘西”黄金旅游区的基石和旅游发展的最大卖点。一、“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族风情、…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侗族主要分布在怀化市的通道、新晃、芷江、靖州、会同、黔阳、溆浦和邵阳市的绥宁等县,其中怀化市是侗族聚居的主要地区,占全省侗族人口的90%以上。侗族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不仅创造了自己的语言、音乐,形成了独特的服饰、饮食、文化和建筑风格,还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忌讳、传统节日等。侗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资源,充分  相似文献   

12.
十七、雪格拉山奇观“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反映西藏某些地区气候独特的民间谚言。到藏十多天,当地日照多、辐射强、气温较低、温差大,气压低、氧气含量少等特点,我们都体验到了,而“垂直气候”的“十里不同天”,却是在赴后藏首府日喀则的途中,于雪格拉山中经历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胡同以数量多、名称怪著称。大街小巷,经纬密布,若问北京有多少胡同,就连老北京也未必说得清。难怪人们都说,北京“大胡同三干六,小胡同赛牛毛”。有趣的是,北京的许多胡同名也颇具“京味”。  相似文献   

14.
在罗斯居住的一套三居室房子里,门背后贴着一幅对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外地一个李先生寄来的;一组三人沙发和老式衣柜,还是刚到汉源时一个热心人送的。墙上挂着一幅汉源县委县政府赠送的“越国界万里来中国,搞扶贫功德盖天下”和皇木镇党委政府赠送的“越时空之限,伸援助之手”的大红锦旗。房间里最奢侈的家俱便是今年汉源县委县政府赠送的一台29英寸彩色电视机。罗斯说:“这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15.
张彪 《中国民族》2024,(1):99-100
<正>魏碑概念的提出,形成于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写道,“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所谓“魏体”“北碑”,即指魏碑,就是北魏(含东魏、西魏)之际的楷书碑刻书法,尤以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形成的体势上以“斜画紧结”为主要特征的楷书书体。因其最初成熟于洛阳地区,故又称“洛阳体”。  相似文献   

16.
方可  杨坚 《民族论坛》2013,(10):20-21
新宁县黄金、麻林瑶族乡所在地。原称八峒.是新宁县仅有的两个民族乡,位于县城西南部.有瑶族同胞两万多人,他们世世代代与大山为伴,孕育了丰富且独特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7.
开发桂北、桂中民俗旅游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的欣赏对象主要是各民族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桂林市和柳州市等旅游部门对开辟民俗旅游项目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桂林市旅游局推出的“漓江民俗风情游”、“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游”,柳州市旅游局推出的“少数民族节日游”等专项旅游项目,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但是,这些已开发的民俗旅游的规模程度和提炼的深度,不论是与桂北桂中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作比较,还是与桂林市旅游发展,与桂北桂中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来比,都是远远不够的。桂北民俗旅游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亟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1951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毛泽东同志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要为少数民族盖一座宫殿的建议。当时,共和国成立还不到500天,千头万绪,百业待兴,这位领袖便考虑到了办这样一件少数民族的事情——一个少数民族渴望了千百年的梦想。于是,建造民族文化宫的计划,被圈进了向共和国10周年盛典献礼的十大建筑的蓝图中。根据当时“长安一条街”的建设构想,天安门以东是“全世界人民大团  相似文献   

19.
西藏歌舞团不久前向首都观众奉献了一束民族艺术之花——大型民族舞剧《热巴情》。(见本期彩二照片)通过欣赏一部舞剧,基本上领略了西藏主要民族舞蹈的风采和绚丽夺目的民族服饰,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西藏民俗风情。舞剧体现了藏族舞蹈的独特风韵,展示了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热巴艺人浪迹天涯,过着凄风苦雨的悲惨生活画卷。特别是用民族舞蹈和音乐形式,来创作这样一部大型舞剧以表现现代生活,这不能不说是藏族艺术家们较成功的一次尝试。“热巴”,藏语,意为“布衣之人”。“热巴”艺术是一种流传在西藏昌都和云南、四川等  相似文献   

20.
“十八怪者”,实乃内地人对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少见多怪也。其中有些“怪”、又恰恰表明了云南各族人民的生产技艺和生活智慧。 第一怪“鸡蛋拴着卖” 云南人卖鸡蛋很有意思,随手捡几把稻草,用水浸一下,然后左缠右绕,便把一只只鸡蛋拴绑成串,搭在肩上,进城去卖。鸡蛋如此包装不易破碎,而且还堪称包装技艺一绝。 第二怪“草根当锅盖”云南人的锅盖也多用稻草编成,其形状又高双尖,酷似斗笠,何以如此?原来饭甑里摞满了碗碗碟碟(盛着米饭、腊肉、香菇、菜干等吃食),如用扁平锅盖,是蒸不了几样东西的,可见云南人善于精打细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