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侗族的“打标”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标”,侗语称为“多标”,客家人称为“打表”。“打标”就是用山区随地可见的芒冬草或其他植物,或者用生产工具等作为某种标志,常见的有山标、水标、田标、寨标、约标、鱼标以及特标等。“打标”是侗家人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习惯,它不仅反映了侗家古朴的传统习俗,同时也反映了侗家良好的精神面貌。这里,仅对侗族的“打标”习俗作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关于“长住娘家”婚俗起源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长住娘家”婚俗起源的讨论蒋炳钊(厦门大学)“长住娘”(或称不落夫家、不落家或坐家)婚俗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相异的观点:一是认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期所发生的风俗”①:二是因两性分工不同而引起②;三是因“早婚”而成俗,“构成了...  相似文献   

3.
说马奶酒     
马奶酒,是一种历史悠久,营养丰富的佳酿,很早就从漠北传人内地。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西汉太仆下设“家马令”,职掌酿制马奶酒。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将“家马令”改名为“挏马”,后来就称马奶酒为“挏马酒”,或简称“挏酒”。唐代称马奶酒为“乳醅”。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膨胀的人口,政策执行较为彻底的地方,独生子女或双女户的核心家庭增多.21世纪初,不愿采取嫁娶婚或赘婿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突破传统婚姻形式,采取且称“并家婚姻”的形式:可称作不嫁不娶,两个家庭按婚前协商好的顺序,均为新人办酒席、备婚房,新的并家婚家庭与各自原生家庭组成“多核心组合式家庭”.婚后维系双边亲系,双边继嗣,双边居住,双边“奶奶”称谓,及承担双边父母的养老及财产继承等.“并家婚姻”既是传统父系家族主义的变通性适应策略,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韧性,又对当下新婚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宋元至明清,(余田)族从粤东、闽西经漳州、泉州、兴化、福州缓缓迁入闽东、浙南,完成了(余田)族居住地大本营的转移。在迁徙过程中,他们所习得的武术,与哪一拳种有着渊源关系?其武术祖地究竟在何处?闽东(余田)族拳术俗称“(余田)家拳”或“(余田)拳”,它有两个地方性的代表,一在罗源县八井村,一在福安县金斗洋村。在罗源县  相似文献   

6.
或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或北风呼啸、雨雪纷飞的日子,茶余饭后,漫步龙寨镇的街头巷尾,总能看见一群群全身黝黑的“煤炭客”,满脸白灰的“石灰客”,心灵手巧的“窑货客”,以及扬鞭赶车的“骡子客”,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给这个古朴的湘西永顺土家小镇,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龙寨镇,素有湘西“四客之乡”的称誉.这里,既是无数英雄儿女浴血奋战、洒满鲜血的革命根据地,又是一个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的工商市镇.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日本都用相同的汉字表示“家”,但其内涵却完全不同。在此,笔者拟先通过对家、亲戚、同族的概念异同之比较,来说明日本的家、分家和同族的基本特征,进而探讨日本和中国的家与社会的异同。一、“家”、“亲戚”、“同族”的概念的异同日中两国关于家、亲戚、同族...  相似文献   

8.
奇正藏药     
《中国民族》2008,(11):79-79
1996年7月,中央电视台一套《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了一条关于“奇正藏药”的广告。这是奇正藏药在公共媒体上的第一次亮相,12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下属有四家GMP药厂、一家研究所、两家GSP经营公司等十余家子企业。拥有55个藏药品种,1个绿色保健品,其中5种产品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相似文献   

9.
“家西番”族属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民族识别影响到我们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问题。关于“家西番”的族属问题目前存在着很多分歧。文章从历史文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自我意识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家西番”不是“汉西番”、“假西番”,而是藏族的一支。  相似文献   

10.
“喇老昌入股10万元,分红10800元!”“马成俊入股3000元,分红315元!”随着主持人的唱名声,一个个股东兴高采烈地登台领取红利。台下一片热烈掌声。这是今年元月19日上午,全国第一家不要利息的  相似文献   

11.
贵州的天柱、锦屏、黎平、三穗一带的侗族婚俗中,有一必经程序叫“卡求”(侗语音),当地汉语叫“卡舅公”或卡舅“,就是在结婚之前,男方必须提着一笔钱财和肉、粑、酒、糖果等礼品送给女方母舅家。古代们家联姻同姓不能通婚。极少数姓氏虽行同姓结婚之习俗,但也有极严格的宗支限制。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表示侗族婚俗中近亲禁婚,其实不然,侗族婚姻由于受氏族社会固定婚姻集团古俗的影响一直崇尚“老亲老成”、“亲上加亲”的陋俗。据清代有关记载,康熙年问,侗族婚姻仍以“母党为重,婚先中表而后外人”。常选“姑表”、“姨表”、“…  相似文献   

12.
主题典型一面镜子一扇窗户新疆的56年是中国民族地区56年的发展缩影新疆各民族的关系是中国56个民族56年和谐关系的缩影我们了解我们记录目前,我们新疆共有旅游景区(点)468家,国家级A级景区有63家,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18个。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五区三线”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格局。“五区”即:以喀纳斯湖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区、以天池和博斯腾湖为重点的风景旅游区、以吐鲁番、库车为重点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区、以喀什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以伊犁为重点的塞外江南旅游区。“三线”即南线、北线和中线。各地在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家支?     
“家支”是凉山彝族奴隶制度的社会組織,它实質上是奴隶主阶級統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彝語的“錯西”“錯甲”,一般譯为“家”,这是一种由父系血缘关系組織成的集团。“支”在彝語里叫“結”,意思就是“分支”,它是指在一个“家”下由于子孙繁衍和其他的需要,按照血統亲疏关系分成的支系  相似文献   

14.
“歌”“圩”合称的历史推源及其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闻名遐迩的壮族歌圩,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艺术活动,呈现的是一种复合型的民族文化形态(另详)。然而,从语言民族学的角度分解汉称“歌圩”一词,则可成“歌”和“圩”两个独立的字。壮称的“hawfwen”或“hangh sei”、“fawh 1wenx”等(意皆“歌圩”,但语序倒装),也可成“fwen”(歌)和“haw”(圩)或“sei”(歌)和“hang”(圩)。分解后的两个字,可说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自称“比际卡”或“毕兹卡”。“卡”是“家”的意思。“比际”、“毕兹”的本意,目前无法解释。“毕兹卡”是“本地人”的解释是没有一点根据的。 土家族的自称与古羌戎的一支“鼻息”有渊源关系。“鼻息”是该部落自称“鼻息”而被命名的,故汉文记载中将该部落的自称作为族称。《礼记·王制》云:“西方曰戎”。商周时期,戎从古羌人中分离出来,形成另一分支。及至戎人强盛,戎人便成为整个西方的非  相似文献   

16.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小清溪村6组这个偏僻的山旮旯里,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树,胸围在40厘米以上的占半数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9000多立方米,这是当地面积最大、长势最好,蓄积量最多的松树林。这片松树林,就是村民张用璜、阳德姣夫妇花费25年心血营建成功的“绿色银行”。张用璜原来住在小清溪,但小清溪村6组村民的主要山、田和旱土大部分在离小清溪两公里外的“亡家殿”。“亡家殿”是个偏僻狭长的大山冲,解放前有一大富户雇请佃户在此种田看山,后因发生了一场瘟疫,人畜都死亡,这个地方便成为无人问津的“亡家殿”。1973年,20…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2008,(11):35-35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曾讲到:“现在,周边一些闰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一、高山族简况 台湾省学术界认为:高山族不是单一的少数民族。通常所说的高山族包含泰雅人、布农人、邹(或称“曹”)人、赛夏人、邵人、排湾人、鲁凯人、卑南人、阿美人和雅美人十个支系。一般直称为“泰雅族”、“布农族”、“阿美族”等,有时也称之为“高山族”(用于对以上十个支系的综合研究),或采用台湾当局使用的“山胞”、“山地族”等概称。实  相似文献   

19.
莽莽群山,情深似海。近来,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建始县,人们口头和传媒上出现了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321”。就是这极其普通的数字,成了该县200多家文明单位及广大干部帮扶贫困、奉献爱心的“代言词”,成了群众称颂干部为民排忧解难办实事的“口头禅”。“321”即一个省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3个城乡贫困户,一个州级文明单位帮扶2个城乡贫困户。一个县级文明单位帮扶1个农村贫困户,其目标是在3年内将这些贫困户建成小康文明之家。  相似文献   

20.
怒江州昔日的交通工具河流湍急,山高路险、交通闭塞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特点之一。在这里,曾有过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交通工具:溜索与溜渡:溜索,古称之为“撞”,即《蜀中广记》所记载的“度家寻撞之桥”,傈僳语称之为“娄很”,就是横江上的一股或两股蔑索,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