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梁礼宏 《探求》2003,(3):78-79
“知识分子是什么?”这是个典型的“奥古斯丁的难题”,即不说的时候,比较清楚,一旦想说明白时,反而茫然不知所解了。美国学者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以下简称《知》)是一本专门论述知识分子的著作,其著述深刻而又富有启发性,以独特的视角回答了“知识分子是什么”的问题。萨义德对知识分子的反思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现代西方主流社会充斥着大量的“知识分子”,他们集编辑、记者、政客、学术中间人于一身,“知识分子”已成为一种特殊的专业群体,成为权力机构的代言人。出于阶级、民族、国家的利益,他们以各种方式(如文学、历史、人类学等文…  相似文献   

2.
吴淡如 《东西南北》2009,(12):39-39
我第一次见识了带手提电脑的保姆。 那是在不久前,我住在台北长子家中。长子和长媳忙于上班,家中的两个孩子需要保姆照料。我见到的是一位中年新保姆,台湾人,戴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知识分子模样。她能够用流利的“国语”跟我交谈,所以彼此的交流没有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3.
(1)“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①。四十二年前刘少奇同志的这一断语,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在知识和知识分子问题上,犯有严重“左”倾错误;这一错误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理论上对知识和知识分子问题的非马克思主义看法有关的。据说,知识分子在本性上易于脱离实践;知识越多越愚蠢,越无能。演至“文化大革命”,则出现了知识分子是次于地富反坏右和叛徒、特务、走资派的“臭老九”和“知识越多越反动”等谬论。这些看法及谬论,近年均受到批判和纠正。但是,“冰冻三尺,…  相似文献   

4.
论清末“新学”钟少华一、前言中文“新”字,原义为取木,常常用来和“旧”字作对。新与旧是永远相对正确,只是“新”绝不一定代表真理,“旧”也并非全是垃圾。不过人们多爱弃旧迎新。新而且能成为“新学”,其意义就复杂多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恐怕都知道,从汉朝就开始...  相似文献   

5.
陈占彪 《创新》2009,3(8):14-18
关于知识分子的人格素养,鲁迅有着丰富的批判和论述。鲁迅所指的“流氓知识分子”(“伪士”)是那些在行动上和思想上无一定的坚持、操守和原则,随机应变、左摇右摆的“实用主义者”。而他呼唤那些与“伪士”相对的精神丰厚、内心坦直的“真的知识阶级”(“真人”)的出现。“真人”体现为“内曜”和“心声”两方面的含义,即:一方面要在物质汪洋中能用艺术来永葆精神世界的丰厚,使得内心大放光明;另一方面要能够直面内心的真实,不包藏、不伪饰,发出诚实而真切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苏联时期,苏维埃社会史的研究受到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研究课题主要是社会阶级结构、阶级关系等。当时关于苏联社会阶级结构的主流观点是官方的“二阶一层”论,即十月革命以后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完成和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3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形成了由二阶一层(工人、集体农民、知识分子)组成的社会结构。关于阶级关系的主流观点是官方的“单一性加强”论,即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随着生产资料国有制扩大和消灭三大差别的努力,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三者之间的差别在缩小,单一性在加强,在向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迈进。在“二阶一层”论…  相似文献   

7.
《论语》“君子儒”思想对当今知识分子如何完善自己的道德追求和学问修养具有很深刻的启示。君子儒是“成人”与“达人”的完美结合,“学与德”、“学与智”相辅相成是当今中国知识分子完善人生实践的重要渠道,“仕而优则学”是那些入仕的知识分子保持尊严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退溪是理学即新儒学在朝鲜时期的主要传播者和代表人物,他对朱熹的性情学说有详细阐发,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问题,特别是道德情感及其直觉体验问题。儒家创始人孔子首先注意到人的情感的重要性,他从人的情感经验出发,建立了古代人本主义的仁学。这种学说尽管受到家族伦理的历史限制,但它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以及人格的自我完善,其中包含着对人的真情实感的承认。只要人的情感是真实的,他的心灵就是“真”的、“善”的和“美”的。孟子进一步发展出心、性、情合一的心性学说,把人的心理情感,特别是“四端”(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说成是人性的心理基础,从而赋于情感以更大的意义。人人皆有“四端”之情,扩而充之则能发展出四种最基本的道德理性,即所谓善。因此,“四端”之情便是人的价值所在。他从“孩提之童”具有爱亲的自然情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内产生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士不是自由职业者,而是具有官僚等级身份,成为官僚后备队,发挥着为社会制造合法性及政治监督等功能。在第一次文化转型中,产生了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新知识分子,他们担当了新文化的启蒙者和传统文化的批判者的角色。在五四后的社会革命中,新知识分子转化为具有民粹倾向的革命战士,同化于工农大众,其特殊社会角色消失。在建国后,知识分子变成不具有独立身份的“国家干部”,并受“左”的思潮打击,丧失了知识分子的积极社会角色。第二次文化转型即改革开放中,现代新知识分子诞生,他们开始摆脱行政等级身份,向自由职业者过渡,并且重新担当起新文化的启蒙者和传统文化的批判者的角色。从而成为改革和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庄晓惠  侯钧生 《社会》2008,28(2):128-128
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社会开始转型,90年代以后,俄罗斯的社会阶层发生了明显的分化。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和分析俄罗斯的社会阶层分化:1、社会收入的差距(包括个人的收入差距,政府各部门之间、社会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俄罗斯区域间的收入差距)。2、“社会边缘群体”和“新贫困者”。“社会边缘群体”是一些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群体归属的“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新贫困者”是指前苏联时期,以教授、工程师和医生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阶层,俄罗斯社会改革前,他们生活安逸,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现在却生活艰难,变成了俄罗斯的穷人。3、新中产阶级。 俄罗斯在社会政治、经济转型过程中,旧的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社会中间阶层消失了,出现了新的以企业主为中心的中产阶级,俄罗斯新中产阶级的出现使俄罗斯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唐晓丹 《社科纵横》2006,(11):108-110
盛行于20世纪西方学术界的“知识分子消亡论”,揭示和抨击了传统意义上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角色转换和价值迷失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康德、朱利安.本达和萨义德等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理论,认为在永恒的矛盾面前,无论悲观抑或乐观,知识分子对普遍价值的尊崇本身体现了对现实局限性的“抑制”。而这种“抑制”,正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最重要、最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1、人类主体及其贡任按照L.科拉科夫斯基所说,“新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的方法和概念在新的研究领域的应用”。有一点是大多数“新马克思主义者”都同意的,即都批评“19世纪的最重要原则即赋予经济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原则”导致了一种“经济主义”的产生。然而实际上“马克思本人所要做的正好相反,乃是把人类从经济因素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以保证人有创造性发展的余地”。因此,根据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迄今一直受到抑制的“人类个体的问题”,已经迫使人们加以注意。对人类个体及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发现,伴随着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在这种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的知识分子观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分子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杰 《探求》2008,(3):70-74
知识分子问题是审视文化研究转型的一个重要契入点。葛兰西知识分子观能帮助文化研究摆脱立场抉择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的知识分子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他的知识分子观,有力批判了文化研究领域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主义立场。在葛兰西的启发下,文化研究者意识到了用政治术语来看待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抵抗的知识分子”的概念。但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与文化研究派的“抵抗的知识分子”观存在实质差别。  相似文献   

14.
尼采和“自由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是一位为现代人文学哲学奠定了基础的哲学家。他示范了一种与思辩哲学迥异的以大量格言、警句和诗意语言展示思想的哲学工作方式。这种新的哲学工作方式,事实上是在完成一场对话,即与“自由人”进行的对话。所以,我认为,理解尼采不在于如何驳脱尼采语言的歧义性,而在于如何识得“自由人”的真面目。我认为“自由人”就是尼采,对话则是一种自我对话,而尼采的思想和著作则是“自由人”的到杨,这三者是一体的。以这种见识为基础,本文试图对尼采的“自由人”及其所包含的哲学原则作一番透视。 一、“无”启示自由 尼采与叔本华的放弃了意志…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开展新中国国家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改旧”和“育新”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党和政府着重对知识分子开展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运用理论宣传、组织建设、方法探索、环境营造等举措,使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了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理念、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这些经验对新时代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一些夫妻双方都是知识分子的家庭,为了集中精力从事本职工作,不被家务所拖累,有一方就得作出牺牲,多承担家务,好让对方在事业上上去。这被称之谓“二保一”或曰“保一个”。而所谓“保一个”实质上就是“保丈夫”。这果真是当今知识分子家庭中的普遍现象吗? 最近,我们在某大学五幢教师家属宿舍中,对所住34户的教师家庭承担家务劳动的情  相似文献   

17.
1978年4月,美国新保守派杂志《评论》围绕“资本主义和民主之间的牢不可破的联系”以及“社会主义的不可避免的专制倾向”这两个问题,在知识分子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表明,美国的知识分子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著名的保守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历史表明,资本主义是政治自由的一种必然条件”,自由必将伴之以市场机制。N·格雷泽认为,必须区  相似文献   

18.
走向新启蒙:对后现代主义批判人道主义的一种答复[美]P.库尔茨王宏印,李育红,赵润林译如今众多的知识分子对于启蒙运动已不再迷恋,我们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一些自诩为“人道主义者”的人攻击“启蒙运动”是已经“过时的”、“虚幻的”,甚至是“压制的”、“邪...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社会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其中的家庭学更为千家万户所重视。用文艺的形式来反映家庭学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引导人们去正确处理各种家庭矛盾,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在这思想指导下,我和陈可可创作了电视剧《一个女演员的烦恼》。该剧描写了一对知识分子夫妇,他们有理想、有才能,对事业有强烈的献身精神,对家庭也有很深的眷恋之情。可是因为家庭和事业之间不断产生的矛盾,使夫妇间出现了“感情危机”。男的认为在目前这阶段,只有“二保一”,他才能干出成绩来,这是解决夫妻矛盾的最佳方  相似文献   

20.
关于“知识分子”一词的概念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一词今天在世界各国的知识世界中与社会主义、集权主义或意识形态等词频繁地合用,而且和这些词一起构成了一组概念模糊的词组。因此,要论及知识分子,大多先从“什么是知识分子”这个定义出发。从日本的情况看,在近代日本,显然也曾有过实质上与西欧的“intellectuals”相应的人。日语里所使用的这个概念若按历史顺序排列,那么明治维新以来的称呼有:1,学者;2,有学识者;3,有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