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后,广大知识分子有关中华民族的话语表述和历史书写随着国家危亡局势的加重而不断深入。20世纪40年代初,李文实考入齐鲁大学,跟随顾颉刚在内地求学,深刻感受到“青海、西北、国家”互动中地方关系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西北民族历史地理及民俗语言的考证研究,撰写了汉朝与匈奴、唐朝与吐蕃民族互动交融的相关文章,亦对吐谷浑的历史源流进行了考证。20世纪80年代,在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思想的影响下,李文实进一步研究西北地区汉族、藏族、土族、撒拉族、回族等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进而在《藏族源流与汉藏关系》一文中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认为支撑此思想的两个前提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和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从而提升了西北民族史研究的理论创新高度。李文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不仅对处理当今西北社会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亦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出生在福建尤溪,长期在福建崇安生活,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朱熹在福建有"理学名邦""海滨邹鲁",尤溪有"闽中尼山""南州阙里"的美誉。本文试从尤溪为朱熹的童年增魅力、尤溪山水留下朱熹的倩影、朱熹思想对尤溪影响,论证朱熹的一生与尤溪结下了什么样的不解之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彝族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琳 《民族论坛》2000,(2):40-41
据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考证,彝族是远古虎图腾部族羌戎或氏羌的后裔之一,不仅至今仍保留其远古羌戎或氏羌的虎图腾崇拜许多遗迹,而且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和发展。彝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广阔的地域内逐渐创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灿烂辉煌的虎文化,反映了历史上彝族人民的审美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内涵极为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虎文化是彝族社会意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作为民族风俗特质形态的一个审美范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 云南省哀牢山彝族在举行祭祖活动时,常由彝巫在葫芦瓢凸面绘一…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有许多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他们的知识载体往往是语言本身,有关历史和地理的知识也往往保存在口头文学中。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人民所创造的“伊玛堪”文学,不仅蕴藏着赫哲人民的文学艺术天才,而且有丰富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但后者寓于前者的字里行间,需要爬梳整理,考证注释。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和阿拉伯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都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思想遗产,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它们不仅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后也必将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两种文化体系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发展过程和特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伊斯兰以前时期和伊斯兰以后时期两个大的阶段。伊斯兰以前时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人的故乡,也是阿拉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根据神话传说和经典记载,阿拉伯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数千纪的远古时代,有文物考证和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  相似文献   

6.
土呷 《中国藏学》2012,(1):81-85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实物印章的考证与梳理,对"帕巴拉"活佛和"呼图克图"名称的来源及含义进行了说明,并清晰地勾勒出昌都帕巴拉从"活佛"到"那门汗"(诺门罕)再到"呼图克图"职衔的大致沿革过程。这不仅对全面了解活佛转世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有意义,而且对现实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晓晶 《中国藏学》2013,(2):112-119
六世班禅入京面圣是清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显示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紧密关系,且显现了地方宗教首领在民族文化交流、宗教传播上所起的正面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六世班禅向乾隆皇帝讲授佛法史实的考证,不但还原了事件的历史原貌,而且分析了于汉文史料中有关该事件的部分记录缺失的深层原因。为更深入研究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以及乾隆的治藏政策提供多元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古建、艺术、历史、科学研究等角度出发,对安远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考证,由此说明安远庙不仅是研究清史、民族史、宗教史、古建筑、佛教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更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
在悠悠千载的世界发展史中,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和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传承下来的古代遗迹和古代文物也是这个文明的国度璀璨的珍宝,而且这些历史深厚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方便考证历史发展的重要史学资料,由于国家的历史传统文物的修复是一项艰苦而又烦琐的工作,因为古代的那些精工巧匠基本都服务于显贵士族和皇家,而当时工艺技术条件也有限,所以有很多文物在其建造时就是孤品,几乎没有代替品,这也就更能体现出传统文物修复的意义。而中国的传统文物修复技术是一个需要创新技术与代代相传相结合的技艺,这是对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于历史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在悠悠千载的世界发展史中,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和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传承下来的古代遗迹和古代文物也是这个文明的国度璀璨的珍宝,而且这些历史深厚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方便考证历史发展的重要史学资料,由于国家的历史传统文物的修复是一项艰苦而又烦琐的工作,因为古代的那些精工巧匠基本都服务于显贵士族和皇家,而当时工艺技术条件也有限,所以有很多文物在其建造时就是孤品,几乎没有代替品,这也就更能体现出传统文物修复的意义。而中国的传统文物修复技术是一个需要创新技术与代代相传相结合的技艺,这是对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于历史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汪洪亮 《民族学刊》2013,4(6):63-77,116-117
文章通过爬梳各类文献和档案资料,对著名藏学家李安宅与于式玉先生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进行了逐年排比,为学界进一步深入相关学术史研究提供了基本史料。  相似文献   

12.
戴裔煊是我国民族学界和史学界久负盛名的学者.通过述评他的一段人生经历和相关著述,本文认为学有所宗是他学有所成的前提,从事编译是他独特的成才道路,他给西方民族学的画像,他对中国民族学的研究,以及他的治学方法是留给后人的遗产.今天我们纪念戴裔煊,就是要继承他的优良品格和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13.
作为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于20世纪20年代初现端倪,50年代正式形成,并在20世纪后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代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这门年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各自在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文体研究和社团、流派、思潮、创作群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4.
纪仁博研究员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和治学经历,以及在法国和中国汉族地区进行的田野调研,探讨了结构主义与历史学的关系。他指出结构主义与历史学并不矛盾,了解历史需先看懂结构,而且这种结构并非是恒定的,而是渐变的,结构中某一部分的变化会带动其它部分发生变化,结构在动态变化中寻求平衡。纪仁博研究员还谈到了葛兰言对结构主义思想的贡献及其对列维·斯特劳斯的影响,指出葛兰言的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于当前的中国人类学研究,纪仁博研究员认为不应机械搬用国外的概念,而应更注重研究的视野,从整体上去考察和洞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史学史上有重视史书文字表述的传统,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是一位自觉地提倡、发扬这一传统并身体力行的学者,他在很多论著中强调了史家要重视史书文字表述、加强文学修养的问题.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在<白寿彝史学论集>中有突出的反映,总结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对当前的史学工作有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林惠祥教授对南洋马来人就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表了有关马来人研究的系列论著,他的研究成果是我国世界民族实地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他提出的对马来人的定义与分类、马来人的来源与族际关系、马来人与中国大陆东南土著同源、中国东南地区是原马来人的发源地等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关于福建和马来西亚考古学的论著,为马来人与中国东南古越族同源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7.
马德新(1794-1874),清朝后期享誉云南的回族大阿洪,完成朝觐功课的哈吉,同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学者。他开创了经堂教育云南一派;在咸同年间领导云南东南回民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著有数十部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伊斯兰教著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亨业作出很大贡献。本篇论文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流播于口头、记录于文字中的多种评析为参照,以人物历史活动为引线,以人物著作为基础,全面阐述马德新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恰白·次旦平措主持编著的《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是一部厚重的中国地方通史,书稿以西藏地方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描述了西藏地方历史的全貌,揭示了西藏地方走向祖国完整的过程和特有的规律,贯穿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中国一体化的主线,体现了恰白先生独到的治史方法和高尚精神.恰白先生为西藏历史研究、藏学研究和中国地方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是西藏史专家和藏学家,而且是中国地方史史学家.  相似文献   

19.
在百年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胡适是民间文学的文学研究派的代表人物。他是"双重的文学"、"比较研究法"、"母题研究"等民间文学研究理念的始作俑者和实践者。他支持顾颉刚的古史辨伪,认定古史传说的嬗变无非是由简单变复杂、由地方性变全国性、由神话变史实、由寓言变事实四种途径,并将其研究方法概括为"历史演进法"。他是我国学术史上提出"箭垛式人物"及"滚雪球"式的变迁规律这两个传说学理论的第一人,为中国传说学的建构奠定了初步基础。《歌谣》周刊停刊,歌谣研究会的学者们风流云散逾十年后,他再度复刊《歌谣》周刊,宣称"我们现在做这种整理流传歌谣的事业,为的是要给中国新文学开辟一块新的园地",并发布全国歌谣普查建议书,因而与南方民俗学派的思潮遥相对峙。  相似文献   

20.
明武宗与明代回回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在位期间重用回回人写亦虎仙、亚三等人,信奉伊斯兰教,好猎奇,曾允许葡萄牙使臣皮莱斯等人入京,使中葡之间发生第一次官方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