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近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既保持了伊斯兰文化的元典性和中国气派,也显示了伊斯兰教苏非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在课程设置、教育目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等多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印痕.这一鲜明的历史特征,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1000多年的历史中,为了生存和发展逐渐开始适应中国社会.明清之际,伊斯兰教通过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教派分化等三大运动逐步实现了在中国的学说化,即伊斯兰教中国化.河南伊斯兰教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中国化进程中在积极吸纳、接受外源性伊斯兰教中国化成果的同时又独立地形成了内源性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地区成果,成为伊斯兰教中国化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文化对广州回族社区形成发展的作用马建钊唐宋时期,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蕃客,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广州从事贸易活动,使广州成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伊斯兰教传入广州之后,对广州回族社区所产生的影响。伊斯兰教对广州回...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循化的历史和循化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循化的时间,分析了循化撒拉族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和独特的内部结构、有关制度、祖传手抄本<古兰经>等对这个聚居区形成的促进作用.介绍了清乾隆前在循化初建的清真寺,特别是古貌大体仍存的7座清真寺,介绍了循化伊斯兰教的教派(包括拱北)、教派斗争和穆斯林反清起义,最后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循化伊斯兰教和时循化伊斯兰教大家不熟知的几条汉文资料的存目.  相似文献   

5.
马通 《回族研究》2000,21(3):88-92
“哈尼夫”思潮运动与希拉山洞是早期伊斯兰思想历程的起点,它们与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的早期历史紧密相连.文中通过对史实的追述,探溯了伊斯兰教一神教思想的起源,对研究早期伊斯兰教的历史及其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广州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我国的地区之一, 宗教活动场所的历史演变过程较为完整, 考察其历史, 从建立、维修管理、经济来源、世俗和宗教活动、功能演变等方面做研究, 可以发现影响伊斯兰文化变迁的因素主要集中于国家权力、商业活动、社会运动、人口数量、民族成分等方面。本文认为在文化变迁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运用, 有效地结合田野资料和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暨南大学马建春教授著的《杭州伊斯兰教史》一书,2013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杭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伊斯兰教的兴起及入传中国、宋代伊斯兰教的发展及在杭州的传播、元代杭州伊斯兰教的兴盛、明代杭州伊斯兰教的发展、清代杭州的伊斯兰教、民国时期杭州的伊斯兰教等。讲述了杭州自古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伊斯兰教的传播曾在杭州地区社会历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韦州的历史和韦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韦州的时间和韦州穆斯林主要姓氏的来源,简单介绍了韦州清真寺及穆斯林公墓,重点探讨了韦州清真大寺和韦州经堂教育历史.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唐代已经传入中国.广西是中国沿海一个偏远省份,历史上伊斯兰教也曾传入这一地区,并对其历史与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伊斯兰教在广西传播情况作探索性的论述,意在弄清伊斯兰教传入广西的时间、发展脉络、內部组织及其特点等.自知学多粗疏,意有偏颇,不当之处,请学术界同仁指正.一、关于伊斯兰教的传入时间关于伊斯兰教传入广西的时间,迄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即"唐代说"、"宋代说"和"元代说".唐代之说,以理推之,多所不实.比如其理由,一是回教唐时传入中国,先在广东番禺建怀圣寺以传教,唐中  相似文献   

10.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6,(1):109-127
本文首先解释所属地名称用“河州”而不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缘由。接着初步概括了河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提出了伊斯兰教传入河州的时间。随之罗列了清及民国年间河州伊斯兰教历史上的20件大事,以便先给读者一个大概的历史印象,而把文章介绍的重点放在有一定实地调查的清真寺和拱北上。然后根据很有限的材料,尝试性地对河州的穆斯林和河州的经堂教育作了点研究。最后则是对河州伊斯兰教经学典籍、思想、器物、技艺等等的提纲式列举。  相似文献   

11.
张明芳 《回族研究》2006,(1):140-144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是清末民初由马启西创建于甘肃省临潭县旧城一个宗教社团。它的宗旨是“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务使本国同胞了解清真教义”。由于社会变革,西道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西道堂的历史发展可以看成是伊斯兰教中国化、地方化的历史缩影。本文对马启西宗教思想及西道堂百年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浅论了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对现阶段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概述了杭州的历史沿革,然后列举了杭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接着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杭州的时间,概述了杭州伊斯兰教的历史进程。紧接对凤凰寺名称、始建年代、历史沿革、布局形制、建筑成就、文物价值的分别进行了探讨。最后则是对杭州伊斯兰教墓地石刻、石亭的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3.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7,(2):93-106
本文首先概述了定州历史,接着概括了定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定州的时间。然后根据元至正八年碑正文及碑阴重点研究了伊斯兰教在元代定州兴盛的有关情况。而将探讨的重心放在利用定州清真寺元明清三代文(碑文)、物(建筑物)皆有所存的优势,对这座清真寺寺貌、寺名、寺之建筑规制、寺之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建筑成就上。同时对清末民国定州穆斯林的兴学修寺也有所涉及。最后存目式的列举了现知定州各清真寺的碑刻匾联等文物。  相似文献   

14.
文明对话的基础是对其他文明的平等、宽容、广泛的理解和研究态度。但从近现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探讨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困局,“师夷长技以制夷“,民族救亡和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头等大事,因此,大家的眼睛始终盯着希腊-罗马传统的欧美文明,急于理解和研究他们。长此以往,也就自然而然地忽略了、甚至拒绝理解其他非西方文明。综观20世纪的中国学术文化史,我们发现除了个别大家鸿儒,中国一般的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不懂伊斯兰文明、不懂印度文明,更不懂那些较小的文明。他们不屑于了解这些文明。他们对这些文明的傲慢态度不亚于某些西方人士。所以,作为泱泱文明大国,积极加入到世界文明对话的时代潮流中,对世界各个大系文明与亚文明展开深入广泛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Islam and Muslims in Sri Lanka have a history of more than a millennium. During this long period their economic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had been one of fluctuating fortunes beginning with harmony and prosperity under Buddhist monarchs to repression and misery under Western colonialists. Economic freedom under native rulers, mercantilist restrictions under the Portuguese and Dutch and open economy under the British brought alternative episodes of economic affluence and depression to Muslims. After independence, however, under a democratic polity the community adopted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a new situation, which allowed Muslims and Islam to enjoy once again decad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relative prosperity, unti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s of the country changed dramatically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of anti-Muslim and anti-Islam phobia. What follows is a historical narration of these vicissitude retold from a relig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6.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7,2(1):90-103
本文首先介绍了太原地名的历史沿革,接着概括了太原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太原的时间。然后将太原与附近有关城市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传播地带来探讨伊斯兰教在这里的普传。紧接着又扼要介绍了明、清、民国三代外地穆斯林向太原的逐步移居、10个主要穆斯林姓氏的职业情况及清末的一些穆斯林商号。随后重点介绍了太原清真古寺的建筑成就,列举了其中的众多碑刻牌匾;重点介绍了明清之际傅山与梁、文、李等姓穆斯林的友谊及他们之间的回儒或回汉文化交流。最后探讨了太原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伊斯兰教了解回族群体的生存状态、历史发展,考察回族文化的变迁与特色;反之,从回族的角度考察伊斯兰教,以便从回族群体的精神层面角度把握伊斯兰教,了解回族的深层心理和情感依托;通过对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比较解析两者的涵摄关系。借鉴民族宗教学理论探讨伊斯兰教和回族之间的关系,探讨伊斯兰教的民族性和回族的宗教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分析了伊斯兰教传人黑龙江地区的历史过程及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普世性的宗教,伊斯兰教在保持信仰核心一致性的基础上,包容信仰者之间存在的对宗教的多样性理解,吸纳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信仰者文化传统的特点,从阿拉伯民族的信仰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性宗教。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共存,既是伊斯兰教经典和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所认可的,也是上千年历史的事实。今天,穆斯林应承继这一传统,在维护信仰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为弘扬伊斯兰教的伟大精神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