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学视角下的农民合作组织考察——以吴湾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组织是新时期社会、政府和农户需求的产物,其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在于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以及农户政治参与的水平高低。实践表明,制度建设的跟进对农合组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政治保障功效。出于利益政治中的合作组织,政府决策的先进与否对其具有强大的制度支撑功效,而基层政权对国家政策的解读与贯彻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其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发展主要是立足本地区自身的资源特点,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探索式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和小而强的发展道路。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优质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顺昌县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组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与促进农产品销售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准确定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准确定位政府在合作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合作组织会员的教育培训,规范专业合作组织的财务管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围绕如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和助推农户万元增收这一主题,强化支持与服务意识,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总体发展数量较多,个体规模普遍较小等.文章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分析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试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动力——以林区农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博弈理论对林农自发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业大农户是农民自发组建合作组织的主要力量,但林农是否组建合作组织是从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不同角度博弈的结果,机会成本视角下组建经济利润为零或为负,导致大户组建动力的不足;农户之间的一定差异性和有效的分配机制能够增强大户的组建动力,但过分悬殊的差异将弱化大户的组建动力;培育有奉献精神的能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培育适度的经营大户,提升大户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大户的社会声誉,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  相似文献   

6.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分析——以机制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前已有长足发展,但仍处在起步阶段,且陷入到了"难发展"与"发展难"的境地.造成此种困境主因是其发展过程面临着"机制问题":生发机制上的政府性;内部决策上的 "一股独大";运行体制上"重组建"、"轻管理";资金供给上的"难贷款"与"贷款难"的困境.而要摆脱这些窠臼需要政府角色的清晰化和官员行为的厘定、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和社会资本拓展、农村内生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形成,以及对社会成员合作教育的注重与开展.机制系统的健全将会凝聚形成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浸润并改变着农民的品质和态度,促进农民组织化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符合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的需要,而且可以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但是,这一制度安排本身缺乏积极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因此,要对传统合作组织进行体制创新,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之上引入股份制,使合作组织的投资者与服务对象真正合而为一,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公司和农户增加资产专用性投资,稳定契约,减少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组织资源培育与市场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市场经济的量与质在全国处于较低的层次,从组织资源培育入手发展市场经济可能是一条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如何把组织资源培育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二者之间互相促进的增长机制,是我国欠发达地区今后面临的一个长期任务。本文在重点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甘肃定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的基本态势、发展类型和管理模式等,并提出了几点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社会科学各个研究领域广泛使用。但是不同的学科在使用该方法研究特定领域的研究问题时,其逻辑框架和侧重点又各有不同。本文以农民组织为例,论述分析了不同学科在使用案例研究方法时的不同脉络和特征,进而对案例研究主要特征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理事会、协会等组织架构为载体的农民自组织,按照自愿的原则建立在乡规民约的基础上,开始活跃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舞台,处理涉及民间信仰、文化活动的集体事件,并对村民自治起到了维护与推动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农民自组织加强了民间信仰对群体的教化作用,也增强了群体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行为,有利于维持农村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组织保障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河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出现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合作形式丰富多样、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联系更加紧密、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出现联合化趋势、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开始发育等新趋势,提出了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多元化发展、健全农民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健全农民组织网络体系、培育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民自组织状况的历史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聪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29-131
从历史上看,社会自组织匮乏是中国传统社会一大特征,一般认为,小农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抑制和高度集权国家政治权力的禁绝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但是,政府行为特征对社会中间组织的影响更值得人们关注。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推进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任务,已经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政府支持但不直接干预,是其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经历了早期的痛苦磨练和原始积累后已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开始显现.应该说,正是因为有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才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也使农民增收有了实现的可能.基于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缺陷,我们必须不断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发展和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助农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农民农”作为国内异地迁移的特殊群体,他们对于自身养老问题的感知与规划明显不同于农民工以及在原居住地务农和迁入地务农的农民。为从社会文化层面探讨“农民农”养老规划的深层意涵,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江阴市C镇14户“农民农”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在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农民农”更加青睐回乡养老,并依靠自我和家庭支持,形成了一套“资产重塑+保障优化”的实践逻辑,但其中却隐含着“备而有患”的风险,亟须政府的补位支持。对此,户籍地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农”的经济支持和环境支持,在保障“农民农”持续稳定增收的同时,创建安全宜居环境。现住地政府则应注重对“农民农”的制度支持与情感支持,增强政策操作层面的包容性,建立起社区与家庭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出于对生存、安全、最大利益和公平的"理性选择"走上了发展合作组织的道路,并通过合作组织的"集体力量"规避市场风险,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进而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但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又受到"文化"和"政府"等内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多元扶贫逻辑与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贫困理论不仅关注收入贫困,更注重对贫民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的探讨,这对我国反贫困事业提出更高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反贫困进程中,实现了科技扶贫和自主扶贫相结合,在提高贫困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帮助其缓解了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因此更符合多元贫困论的扶贫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多元扶贫逻辑也有其条件约束,贫困地区应该结合当地致贫因素和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其全面发挥扶贫效应,并防止其各类异化。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的重要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归根到底是农民的新农村,能否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其次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当前,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而使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乡风文明化、乡村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农民合作组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农民合作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不仅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还拥有其它社区组织所无法比拟的功能。通过比较研究论证了农民合作组织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城郊农民社会资本模式解析——以成都城郊农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英 《天府新论》2007,(6):49-52
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本的特殊形态,其基本内涵包括有互助、信任、社会准则、共享、参与以及关系网络等等。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与城市市民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模式,而城市化进程使城市近郊的农民在现代城市文明因子的浸润下,其传统社会资本模式发生了解构。城郊失地农民目前的的社会资本状况难以为其市民化提供足够的支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的群体性不足制约着他们向市民的完全转型,城郊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的重建问题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城郊失地农民只有在努力完成自身社会资本重建的过程中,即从血缘、地缘型的传统社会资本过渡到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公民型的社会资本,才能逐步转化为真正的城市市民。  相似文献   

20.
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 ,“公司 +农户”作为其核心的组织方式 ,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 ,在“公司 +农户”的组织方式中 ,存在着公司与农户地位不平等、交易不透明以及利益分配不公平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提高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的组织程度 ,引入更多的合作机制 ,加快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