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许多中国当代诗人对死亡的书写往往从死亡本能的角度切入,营造出诗人自身的精神幻象,从中透露出诗人们或具积极性、消极性和中性(中间状态)的无意识心理及情感体验,显示出诗人们死亡心理与情感体验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结合有代表性的文本,对当代诗歌死亡书写中的精神幻象的具体内涵予以分析,是很有文化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文学史上有很多通过对历史文本、文学文本及自有文本改写而生成的作品。作家们改写这些作品主要有三个审美向度:向外指涉,深度介入现实;向内开掘,探索人性奥妙;代偿式改写,体现为"向内"和"向外"的双向中和。他们对文本的改写受到政治意识形态、消费文化思潮、作家审美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为复杂而多样的文本形态。本论文以各个时期引发关注的典范文本改写作品为阐释对象,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优劣得失,探讨文本改写所要尊严的基本前提和艺术原则。  相似文献   

3.
高小康 《学术研究》2007,(9):136-140
金庸在社会上的持续影响和学术界研究兴趣的衰退,这种反差表明对文学的研究和现实的文学经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位。金庸研究的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品文本内部,必须从这种影响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活动关系中寻找答案。金庸作品的文本自身具有不确定性或跨文本倾向,其作品一直以各种方式衍生着,对金庸的接受实际上是以文本为出发点不断生成繁衍的叙述活动。在谈论金庸的语境中,人们构造出了一个个超出具体作品的大叙事空间,这样,具有结构整体性或固化性质的文本瓦解了,对金庸作品的认识和评价变成了形形色色文化群落不断衍生的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4.
离魂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情节之一。成长中的男性和女性遭遇了一个爱情的僵局: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不同意两人的结合。父母是权力的掌握者,代表着严肃的秩序。男性和女性为了打破僵局,或者站到权力秩序的对立面,或者得到权力秩序的认可。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我们可以发现男女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这两种策略使得故事能够一步步走向大团圆的结局。面对确定的历史矛盾,文学以叙事的方式试图找出某种理想的解决办法,虽然这种解决办法只是一种虚幻的解决,是无法实现的幻象,但这种幻象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对创伤性事件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在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的作品中,"中国"是最为重要而独特的主题之一.其散文集<画>(Peintures,1916),以真实或虚构的中国画和中国文献为素材,完成了著名的"中国幻象"(vision de la Chine)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是实践其"异域情调论"(exotisme)的代表作,也是法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同时,这种来自法国作家的"异域情调"的冲击,促使中国读者从"他者"的角度,用陌生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就此而言,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谢阁兰的"中国的幻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谷崎润一郎与芥川龙之介同是日本大正时期颇具“支那趣味”的代表性作家,曾先后来到中国旅行.如果以谷崎和芥川的天津旅行为切入点对他们的文学表现与文化立场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二人的“支那趣味”具有显著差异.在实际的中国之旅中谷崎一直在创造“支那趣味”,芥川一直在验证“支那趣味”;谷崎的“支那趣味”与“西洋崇拜”属于并存互动关系,并拥有一份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的从容,而芥川的“支那趣味”排斥一切西方元素,坚守心中的那份东方情结.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文坛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就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开启了诸多作家的思路,使他们得以突破固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模式。阎连科的长篇小说《受活》在大胆的想象、荒诞的情节上主要是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启发。本文试图对《百年孤独》和《受活》的文本内容、创作手法、艺术特征进行比较对照,意在寻找出《百年孤独》从文本到作家的创作观念对《受活》的影响。立足于中国本土,以地方文化特征为创作土壤的《受活》是当代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的尝试之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中关于意识形态幻觉的思想。齐泽克先是在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批评性分析中 ,将拉康的象征理论移植到社会历史层面中来 ,再通过卡夫卡的作品以及庄子梦蝶一类特定文本语境指认意识形态幻象对伪社会现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歌德与“世界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歌德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歌德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歌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搜集欧洲主流之外的作品。他参与"世界文学"的最突出的例子是两本诗集《西东诗集》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前者受波斯诗人哈菲兹影响,后者受中国戏剧和小说影响。歌德希望借文化了解来提高宽容度,他的"世界文学"我们现在称之为"跨文化交流",指一系列的全球对话和交换。在这些对话和交换中,不同文化的共性日趋明显,个性却也并未被抹杀。歌德通过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来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并宽容地对待这些观点,平静地接受或忽略它们。歌德赞同康德艺术和科学相互启发的观点。他的科学实践以及"世界文学"实践都是为了寻找一切生命体在不同中体现出的统一和和谐。  相似文献   

10.
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美国华裔文学文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领悟华裔美国文学创作的文化语境以及文本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本文主要以三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喜福会>、<接骨师之女>为例,结合美国语言学家William B.Gudykunst和Young Yun Kim的动态交际模式理论,分析作品中交际双方的信息不等值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信息差的弥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文学在维新变法前后向现代文学开始全面转换,其前提是世界文学的背景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不只是单一的文学作品而是全方位的:创作主体的现代化是关键所在,文学观念更新先行或并行于创作实践,创作实绩乃文学现代性的复杂载体,四大文体组成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翻译文学是中国现代转换的重要维度,而中体西用则是中国文学实现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以乡土之外的观念对农村和农民进行文学想象和叙述,它造成了真实农村图景的遮蔽和放逐,而赵树理的创作是个例外。他既是知识分子又不完全认同“五四”知识分子的话语体系,既倾向于农民的价值观又不是纯然的农民。他的农村书写与农民、革命意识形态之间一度形成良性互动,故其作品被奉为文学经典。后来因他执著的写实立场与当代文艺规范发生摩擦而产生裂隙,最终导致其文学命运的坎坷。  相似文献   

13.
《罗生门》是日本近代重要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著名代表作,于1915年在《帝国文学》杂志上刊发,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一经发表便引起当时日本文坛的轰动,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芥川龙之介通过这部作品借古讽今,探讨了在现实残酷环境中人性的善恶转变问题,以寄托自己对当时现实社会中人性冲突及利己主义的思考。文章依次陈述《罗生门》中所展现的人性冲突以及所折射出的利己主义思维,然后再深入探讨这两方面所体现出的小说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观念都表现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痕迹。在文学创作中,他强调了文学的道德因素和社会功用,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观念;在实际创作中,他提出的一些创作手法也与中国古代文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宁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始于社会主义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张贤亮以其饱经沧桑和忧患之后的慷慨悲歌征服了大江南北。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不仅提升了宁夏文学总体的创作水平,也为宁夏文学在中国文坛赢得了美好声誉。进入20世纪90年代,宁夏文学在略事犹豫和徘徊之后,终于在新世纪前后,再次向中国文坛奉献了“宁夏青年作家群”。这一创作群体的崛起,不仅给新世纪前后的中国文学界吹来一股清新怡人的创作之风,而且,这一与广阔深厚的中国古老土地和“中国经验”血脉相连,并因此取得了不凡文学业绩的青年创作群体的成功,也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于偏远地区的文学创作事业,只要领导得法,调动有方,是可以走在全国前列的。  相似文献   

16.
许多中国文学史著作中,在先秦文学之后,无论称为"秦汉文学",抑或称为"两汉文学",无一例外把李斯的《谏逐客疏》算作秦代文学。但从秦发祥地及其拓展形势以及秦地文学的发展状况来看,秦统一中国前12年,后15年无文学。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学中的新疆塑造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和认同成为当代文学对新疆塑造与表达的最重要主题。当代文学对新疆的塑造和表达对凝结和巩固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意识和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具有重大意义,由此也决定了这些文学作品在主题内容和表达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孙新峰 《学术探索》2008,(6):102-107
西部著名作家贾平凹及其文学已经成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毁誉皆有,纷争不断。然而,饱尝艰辛和辉煌的贾平凹,对文学的热望始终不改。贾平凹及其文学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寻根文学、三农文学、先锋文学等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作家的世界水平。贾平凹及其文学激发起了陕西、西部乃至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人们对文学的关注热情,提升了中国华文文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贾平凹及其文学的研究(简称贾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一门显学,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辉英是一位身跨现当代地跨大陆与香港两地的抗战小说家,他的抗战长篇小说创作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艺术成就。他全景式地展现了从抗战前到抗战后,从前线到大后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图景,塑造了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群众的人物群像,其中集团军申总司令形象堪称典型,为抗战人物画廊增添了厚实的一笔。他作品中所弘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东北作家天然秉传的文学品格并生生不息于中国新文学史册。尽管在思想的穿透力、文本的时代氛围等方面有些许遗憾,但作为一位抗战小说家,李辉英的文学贡献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崔文恒 《阴山学刊》2003,16(6):5-12
鲁迅先生首先提出了魏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来的文学史界采信并发展之。考查中外各种文学史著。“文学的自觉”都是经过许多次。中国文学史在魏晋前后,至少还有四次“文学的自觉时代”,即先秦“摆脱巫文化束缚的时代”,中唐至宋金“摆脱文人垄断的时代”,明清之际“注入市民意识和市民精神的时代”,“五四”运动开启的“新文学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据此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