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实行强制隔离戒毒的效果并不理想。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看,强制隔离戒毒长期限制戒毒人员的人身自由,戒毒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医疗救治得不到保障,有偿劳动难以落实,从而严重伤害了戒毒人员的心理尊严、生命尊严和劳动尊严。进行有尊严的戒毒改革,需变强制性、大规模隔离戒毒为自愿的、社区服务治疗为主的小规模隔离戒毒,变劳动康复与社区戒毒就业安置为行为治疗及与社会接轨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鼓励其参与正常就业竞聘、实现自我价值,以保护戒毒人员“做人”的尊严和生命尊严,重塑戒毒人员的社会尊严和人格尊严。有尊严的戒毒将成为未来社会戒毒的主导模式和戒毒改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系统了解女性强戒人员的个人成长史、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为建立科学规范的心理矫治体系提供数据支撑。文章以某女子强戒所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结合人员基本信息调查问卷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在描述性分析及方差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超过40%的女性强戒人员的个人家庭关系不够和谐;(2)强迫症状较为突出,且伴随有较强烈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及睡眠饮食相关的问题;(3)心理健康状况综合检出的风险人群比例高,需要关注、重点关注、特殊关注、建议关注等四类风险人群比例占比介于1.3%~8.2%之间;(4)心理健康水平在年龄、吸毒年限、入所前从业状态、戒毒次数、在所状态、首次吸毒年龄、HIV感染等类别上呈现较强个体差异。因此,建议针对不同关注类别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控措施,结合个性类别差异分类分层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并建立“个人—家庭—社会”多元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朱海林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5-9
艾滋病患者应该享有公民权利和一些特殊的社会权利,但是目前艾滋病患者普遍面临社会排斥的尴尬处境。伦理关怀是消除社会排斥、保障艾滋病患者权利的重要手段。对艾滋病患者的伦理关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尊重生命、关爱健康”的生命伦理观;维护社会伦理正义,公平对待艾滋病患者;坚持人道主义和终极关怀原则,关注艾滋病患者的幸福指数;重建平等和谐的新型伦理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经过十年的发展呈现出福利属性凸显、系统性增强等成效,但仍存在制度与实践断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福利性与强制性的价值张力、法律规定与法律执行的不平衡、法律供给不足与认知偏差的困境叠加、司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的不到位、制度刚性有余与活力弹性不足的矛盾、第三方评估机制的缺失等方面。制度与实践的重构需要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认知行为的可塑性、戒毒人员的社会性、医疗和就业服务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患者权利保障面临的伦理冲突及其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艾滋病患者的权利保障面临的伦理冲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应有权利与社会排斥、病人权利与公共健康、伦理权利与伦理义务、资源稀缺与分配公正。化解这些伦理冲突,保障艾滋病患者的应有权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伦理正义,践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终极关怀原则,重建平等和谐的新型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患者应该享有公民权利和一些特殊的社会权利,这既是一种法律的要求,也是一种伦理的要求。但是目前,艾滋病患者的权利保障问题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社会排斥的尴尬处境,这种状况带来了社会道德的诸多困惑。只有正确认识并切实保障艾滋病患者的应有权利,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彰显以人为本理念,维护社会伦理正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带来信息共享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伦理的失范与无序。权利自启蒙运动以来成为现代伦理体系的基础,亦是建构信息伦理的基石,解决当下信息伦理问题亟须建构规范信息社会的权利秩序。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之权利观对于个人权利的理解均有偏差,脱离了社会关系抑或是社会和个人的联系是无法保证个人权利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从“现实的人”出发,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自由发展的结合,强调在厘清权利和义务辩证关系的前提下,以内容和形式上的某种不平等保障个人自由发展的权利,从而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在社会差异性逐渐扩大的大数据时代,从马克思主义权利观出发建构信息伦理既要实现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保障,又要实现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从而解决社会效益和个人权益之间的矛盾,形成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一协调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9.
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产生的基础,国家权力是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重要条件,而权利和权力的平衡则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和谐供给,关系到公共利益的有效维护。如果把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看做是一个天平的两端的话,则法律上的平衡论精神、道德上的价值理性精神便是促使天平平衡的重要路径选择。我国《行政强制法》草案的出台,正是沿着这一法律和道德的路径,在公民权利这一端又加上了一个重要的砝码。 相似文献
10.
杨永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49-51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在修改以后虽然强化了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仍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制度,以体现社会进步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1.
张长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63-167
通过运用“APC评估”和“综合绩效评估”框架对某NGO在W县开展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生产技能培训项目进行了评估,发现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比较先进,培训方式比较丰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该项目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及其家庭本身的需要存在一定的错位,存在培训效果不佳、针对性较差等问题.出现这一困厄现象的原因是该项目遵循的是需要满足视角,儿童是被动的社会福利接受者,消解的根本途径是从需要满足视角向权利本位视角转变,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作为个体权利主体来看待,尊重其权利,正视他们的发展观,鼓励参与,充分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以更好地解决他们的职业教育及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6)
农村留守妇女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人权的被践踏和其人身权及财产权等方面受到侵害的现象极为明显.保护农村留守妇女的权利,在客观上表现为需要国家处理好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的有关问题,主观上则表现为要加强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流行对人口安全影响的评价研究——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安全作为一个涉及与人口诸多要素相关的概念,正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程度。艾滋病对人口安全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分析艾滋病对人口安全的影响,找出艾滋病与人口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人口安全的高度来研究艾滋病预防问题,有助于系统全面地把握艾滋病对人口、社会、经济的影响,提高人口安全的预警能力,对于人口安全系统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宪法中的一个创新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少数民族及其权利的保护是国内外学界十分关注的话题。以广西壮族为例,阐述壮族这个古老民族的基本权利的保护现状,总结分析广西壮民族的基本权利保障的问题与不足,并以此为鉴,探求如何更好地保障广西壮民族的基本权利,提出相关建议,以此来更好地维护我国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强制行政行为顺应了服务行政的需要,完善了我国行政管理的方式,具体实现着官民和谐以及保护相对人权利的目标。2005年以来,泉州市和吉林市等地相继开展了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的实践,为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防止非强制行政权力的随意和滥用,拓展行政实践的疆域,更好地维护相对人权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这一理论的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费梅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24-29
本文以上海市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的同伴教育为研究案例,重点探讨同伴教育辅导服务对担当同伴示范员的个体实现戒毒康复的功效。本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小组及同伴示范员的角色,使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助己、互助及助社会的目标,建构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新的生命意义。通过研究,笔者归纳出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同伴教育辅导服务的核心要素应包括:第一,以建构生命意义为同伴教育辅导服务的核心目标。第二,建构意义的三个途径为:(1)开展就业辅导服务和各类公益助人活动,体现个人的社会贡献,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2)开展各类体验活动,感受真、善、美,感受爱,体验价值;(3)修正认知和态度,以实现最深和最高意义的态度价值。第三,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搭建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社会志愿者的互动交流平台,创建社会支持的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家庭婚姻伦理及其群体差异性——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书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8-34
通过对"公民道德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总体状况,研究议题包括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婚姻伦理和代际伦理。分析结果显示,在当代中国人的家庭婚姻伦理的不同维度分别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职业差异。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仍然是个体的重要归属,但其伦理意义正在逐渐下降;家庭虽然仍然是道德教化的最重要场所之一,但这一功能正日渐被削弱,转而由学校承担;婚姻作为伦理关系正受到个人感受、利益、激情等的冲击;真正显现出危机的是家庭代际伦理,日渐沉重的家庭养老负担和压力在家庭代际关系中的体现就是子女对父辈的不孝敬和赡养不力。 相似文献
18.
朱春晖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284-288,334
儒家规范伦理的核心理念是爱有等差,内外有别,血缘亲情具有优先性,亲疏、贤愚不能等同.孔子梳理了三代以来的家庭伦理规范,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伦"理论.他们所建构伦理规范体现出以仁为本源,以礼(伦理规范)为表征,据仁以成礼,非设礼以限仁的宗旨.但是,宋明时期的一些儒家思想家背离了这一宗旨,使某些规范伦理失去仁爱的内核.儒家规范伦理建立在人性本体或天理本体的基础之上,具有特异性伦理规范优先于普适性伦理规范、现实性与超越性寓于一体、逻辑起点(道义论)与运行机制(目的论)悖反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的泛滥和蔓延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全球性问题。以联合国为主导,各主权国家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初步形成了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全球性艾滋病防控监测机制、发展国际综合防治体制、援助发展中国家、明确国际共同规则与共同行动。随着防治艾滋病国际合作中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的确立,地区性合作与全球性合作、非政府间合作与政府间合作相互渗透,国际合作中人权保护的新发展,使国际法上的国际合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得以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宪法权利必须实现刑法保护,刑法对宪法权利的保护存在直接保护与通过限制宪法权利滥用而进行间接保护两种方式。从以言论自由为例,对宪法权利如何实现刑法保护进行的解读中,可以得出结论:权利保护,乃是宪法与刑法的最大交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