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安徽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生共振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喜梅 《江淮论坛》2010,(4):160-162,15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化的普遍存在,使得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区域化特征,而如何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安徽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互生共振关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展高职教育,以实现与安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探讨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政策、现状、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张从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构建互动机制、搭建互动平台、转变办学理念等方面入手,谋求高校与区域经济双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山西"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在推动区域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软环境基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数量、素质的不断提高、结构比例的持续优化,作为具有合素质较好、知识层次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大等特点的高校女教工群体更应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茂名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加快发展步伐,争当东西两翼发展"排头兵"。这就要充分发挥茂名人力资源、石化、农业、地理区位、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把握机遇,利用广东省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区域经济新格局加速形成的有利条件,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更为活跃的角色,在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增强发展动力、突出发展主导产业等方面努力,同时,抓好协调和保障工作,这样,完全有条件把茂名建设成为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粤西经济强市"。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一体化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有效协调区域经济"碎片化"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矛盾,实现空间资源整合,是当前理论界与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治理理论引入都市圈发展,指出创新治理机制是实现都市圈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并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治理的内涵和我国国情,提出构建多元复合型都市圈治理机制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地方高校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准确定位为起点,立足市场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归宿,构建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为线索,从而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德强 《南方论刊》2012,(4):20-21,25
广东省政府发布的《粤东西北三个区域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把粤西地区战略定位为:全国重化工业基地、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我省参与东盟等区域合作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为粤西地区补足"短板"真正下重手,重点倾斜,力推粤西地区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后发崛起,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生产要素的组合半径已大大突破行政区划空间,过去依照行政级别来确认和培育区域经济中心的做法已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在省域经济发展中,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经济发展格局要从行政区域向经济区域转化,而区域经济要赢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从整体规划的高度来审视和制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从而融入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的经济发展区域中去.  相似文献   

9.
辽东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国际经贸、英语、朝鲜语"位一体"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体现学校鲜明的地域优势和办学特色,适应地方社会需求而探索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0.
加快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上市公司要充分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使其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努力为上市公司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和条件.从而真正实现上市企业与区域经济共赢.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深入剖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对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校应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努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人才培养模式,要对其定义、结构、特点等方面的认识有所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基本价值取向,都要求培养创新人才。为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把握时代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教育发展要求,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城市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基层就业项目需求数量有限等诸多问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工、销"人才、乡镇企业创新人才等潜在需求数量大。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开拓大学生农村就业渠道,高校人才培养的农村导向,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舆论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吴纪宁 《云梦学刊》2012,33(3):85-87
当今世界的竞争。已经从资源竞争转向人才竞争,谁掌握了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谁就把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我们要落实好《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各项工作。为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传导机制极有可能强化西部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导致西部资源型经济体陷入"资源优势陷阱",阻碍西部产业升级。为避免西部资源型地区进入"资源优势陷阱",必须消解西部地区的锁定效应,推进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尤其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新兴科技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反思高等教育现状,检视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弊病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反思性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依据"双师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等进行了探索,构建了"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软件应用"的课程体系和"课堂讲授—同步练习—上机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网站,实现"开放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与"桥头堡"战略建设的现实要求相比,云南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尚未全面形成,高校国际化发展能力明显不足,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以及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经费不足"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深化完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保障机制,实施云南省国门大学振兴行动计划,建设云南国际化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基地,增强云南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是破解云南桥头堡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现存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方法:河北工程大学立足邯郸市地区发展特点,培养适应实际需求,为政府决策,为企业创新,为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充分实现其社会职能的价值所在。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应结合地区发展特点培养人才,才能建立其独特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高校人才的市场竞争力。结论:地方高校培养人才,必须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发展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符合当前社会需要和值得进行推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