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06-211
以信息和信用为研究视角,比较分析我国现有的廉政制度,可以构建出一种"制度+科技+信息+信用"的反腐新模式——廉政信用机制,为我国的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寻求一个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廉政信用机制是我国反腐方式的创新,是由信用收集制度、信用公开制度、信用评价制度和信用压力制度组成的廉政信用综合管理系统,为我国的廉政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有力推动我国反腐工作向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法制反腐     
娄海玲 《青海社会科学》2003,3(6):101-105,100
腐败问题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也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社会污染和重大政治挑战 1。腐败现象之所以蔓延 ,纵然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致因 ,但从制度建构层面上分析 ,我国反腐败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应是其最重要致因之一。因而 ,加强我国反腐败立法 ,完善各项法律制度 ,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打击、惩处力度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是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最佳途径。一、新时期腐败的类型及特点(一 )案件数量迅速增加 ,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职务级别越来越高 ,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据统计 ,19 82— 1992年间 ,全国检察机关共处理因贪污、贿赂、渎…  相似文献   

3.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都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不断突破瓶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积累的历史经验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也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2月起到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这是中共获得局部执政地位后为防止党和工作人员腐化变质而进行的第一次反腐败斗争。认真研究、总结和借鉴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对搞好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能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始终强调要以人民群众为本 ,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尊重群众的创造 ,虚心向群众学习 ,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的群众观 ,对于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尤其是加强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 ,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反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富标 《理论界》2005,(12):47-48
在新世纪,网络传媒已成为一支重要的舆论力量,因此,如何使其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便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从权力与腐败的相互关系入手,通过对当前腐败现象及网络功能的分析,论证了网络反腐的必要性。对网络反腐的途径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当时的情况,就反腐败工作进行了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这种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日益呈现出“成熟化”的特征:政党文化层面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高度概括了党的三大作风;政治社会化层面开辟了全党思想整风的新路径;政治制度层面强化与规范党内、行政监督制度;政治关系层面构建了健康有序的党政、党群与党(政)企关系;政治行为层面将党政抑腐自觉性和民众反腐广泛参与性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以其建党的宗旨和它的性质所决定,反腐倡廉是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党80年来我党反腐倡廉的实践和基本经验是:一、艰苦奋斗,以俭育廉;二、戒骄戒躁,以谦守廉;三、制度建设,以法保廉;四、思想教育,以德养廉。历史经验昭示,久经考验有强大战斗力的中国共产党有决心、有智慧、有信心、有能力,一定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依靠人民的支持清除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反腐形势看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当今转型期中国所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反腐题材电视剧因其敢于正面揭露社会发展中的腐败问题并通过反腐败斗争展示社会正义与情感关照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面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面临新的起点,反腐题材电视剧必将再次迎来自身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本是邓小平的重要思想,它深刻影响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所制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思想,是对中华民族民本思想传统的弘扬,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摆在“根本”的位置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及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可以说,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宗旨和落脚点,我党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斗争与中国共产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景均 《东岳论丛》2001,22(3):5-11
反腐败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利益规律”、“权力运行规律”决定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干部有腐败的可能性 ,也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必然性。建党 80年来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 ,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同腐败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道路。要点是 :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 ;立足教育 ,筑起拒腐防变的党纪国法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 ;以保证权力运行的正确方向为核心 ,深化体制改革 ,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制度 ;加强干部管理 ,形成有效监督 ;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反腐败的战略、策略和工作格局、工作机制。为了夺取新世纪反腐败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 ,正确看待反腐败的形势 ,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 ,标本兼治 ,加大治本力度  相似文献   

13.
凡是社会处于重大变革时期容易产生腐败。五十年代我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从上到下都实行首长负责,一抓到底,从严治党。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重大变革时期容易产生腐败;反腐败必须从高级干部抓起;要有完备的防腐与惩腐制度,惩治腐败要依靠人民群众。倡廉、洁身的警钟必须常鸣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社会发生的历史巨变,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西藏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一整套党群关系的理论,而且积累了处理党群关系的丰富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广泛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建设新时期的党群关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既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奋斗历史,也是一部执政党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史。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给出了人民监督的第一个答案,在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提出了自我革命第二个答案。两个答案之间既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统一性,也有作用机制上自律和他律的区别,对两者关系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两个答案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复杂社会系统工程的反腐倡廉工作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始终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贯穿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取向,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当然,人民群众也是反腐倡廉工程的根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这项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动力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祛除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病毒,使之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要分析廉政文化的特点,认清廉政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贫困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贫困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邓小平反贫困理论,消除中国普遍贫困历史性突破的20年。反贫困理论的成功实践反映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和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贫困实践中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在科学判断新形势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实施纲要》的指导思想、反腐体系的总体特点到体系的设计和要素的安排都深刻蕴含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