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险作为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作用。辽宁省保险外汇市场发展较快,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着政策约束。本文运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保险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辽宁省保险外汇市场是一种供给约束型的市场,要想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深入挖掘经济发展中蕴含的保险资源,全面开发有针对性且贴近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在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要扩大投资,但投资决策要慎重。要考虑投资的市场约束,从市场需求出发,考虑投资回报率和回收期限,注意市场的供给能力。要考察投资的拉动效应,计算产出乘数和就业乘数,用综合效应来评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实现可持续投资,贯彻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的原则,注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再生,实现投资项目的自我滚动发展。投资主体要多元化,以政府为主,企业、个人、外资等各个方面共同参与,以投资行为市场化为依托,推动融资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7,(4):115-121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虽均可被视为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式,但两者在时效性、针对性和运用的政策手段上均具有明显差异。中国经济供给侧面临有效性不足、产能过剩、结构失调、成本较高等问题,而经济需求侧面则面临投资渠道不畅、政策效应下降、外需依赖较大、内需启动受阻等困境。实现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必须利用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改革方式,发挥二者各自优势:在供给侧充分调动企业增加有效供给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需求侧陆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积极刺激个人消费。依靠"双侧改革"陆续消化过剩产能与库存,不断推动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使实际产出陆续回归潜在产出,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成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区域内要有充足的要素投入;二是区域内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在区际贸易中能获得较多的净收益.在不同的制度约束下,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的多少、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和区际贸易净收益的大小都将产生明显的差异,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或扩大.内蒙古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制度原因可归结为:中央政府的制度安排形成的外部约束;区域内市场化取向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形成的内部约束.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其新特征进行评价,探讨红利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判断红利变化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供给约束。并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需求关系的局限性,最后从改善供给结构、改善要素供给和制度供给方面探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供给管理。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教育资源存量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职业教育的规模决定了人才培养规模,教师资源及结构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素质;专业分布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供给结构。虽然南宁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基本完善的办学体系,但以下问题仍很突出:中等职业学校分布与规模不均衡,教育教师资源存量不足,数量与质量难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尚不能满足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带动了全球钢材消费的快速增长,其中北美和欧洲钢材需求是拉动国际钢材价格指数大幅攀升的主要动力.2005年世界经济仍处在上升期,但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回落,尽管世界钢铁工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会受原料如焦炭、铁矿石等供给紧张,价格上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微观理论基础,论证了供给在供需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等量需求"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只有新供给才能持续创造增量的需求,并分析了新供给形成的环境、条件和要素,从而构成"培育新供给、新动能"的政策理论基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以"新供给经济周期"为宏观基础,从供给角度把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划分为新供给形成、供给扩张、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四个阶段,揭示了"供给创造需求能力的变化"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力量,指出"供给结构老化"是当前中国经济连续下行的根本原因,从而形成"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基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二维的生产要素理论扩展到三维的"五大财富源泉"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从供给侧划分的31种增长模式,揭示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扩张原理,并提出了一些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性主张,进而探讨了解除行政性供给约束所能获得的短期增长空间,以及放松五大要素供给抑制所能带来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管理能力主要来自于管理者、组织层面的多种因素,通过强化与固化方式,形成大学的主导性同质性管理能力,通过异化方式,形成大学的非主导性异质性管理能力。大学管理能力的需求有两类:一是同质性需求,指大学所面临的管理任务具有历史相似性,只需要现有的主导性同质性管理能力就可解决;二是异质性需求,指大学面临的管理任务变得复杂多样,需要异质性管理能力才能解决。大学战略管理既要求各种能力供给与需求能够大致平衡,实现静态匹配,又要求各种能力供给的增量或增长速度要大致大于各种能力需求的增量或增长速度,实现动态匹配。这要求大学既要进行深层次的组织创新又要改变管理者的价值观、心智模式等本源性的能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传统红利逐渐消退的事实背景,以新红利空间创造为目标,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面临的供给约束和长期约束,按照供给管理的客观要求,从供给结构优化机制、创新驱动机制、要素供给配置机制、制度供给机制、供给主体结构优化机制五方面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供给管理的长期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的供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资源 ,和一般的商品相比较 ,无论从供给者、供给目的 ,还是从需求者、需求要求等方面 ,都有其特殊性。正确认识其供求的特殊性 ,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会计信息平衡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变化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新疆经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有显著的的正相关性,新疆经济与物质资本之间的相关性高于人力资本。有效劳动模型和协整方程结果都显示新疆经济的技术综合水平很低,物质资本产出弹性高于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两者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借助ARIMA模型、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跨越式目标以及有效劳动模型和协整方程对新疆经济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从新疆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新疆经济会有稳定的增长趋势,但是更高的经济发展目标则需要特殊的政策支持和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3.
以2002、2005和2007年京、津、沪、渝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经济"减物质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并有利于实现"减物质化",但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使城市经济对物质资源形成高度依赖。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性服务投入,有助于在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同时实现"减物质化"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生效,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进入新阶段。非洲经济一体化是非洲国家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长期战略举措。但历史和现实因素形成的非洲结构性经济难题和要素供给短缺难题,导致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于预期,且一体化制度建设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间存在巨大鸿沟。由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063年议程》等非洲发展规划高度契合,这为非洲面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农业现代化能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创收能力、融资能力四项核心发展短板问题提供系统性的要素供给,有望为推进非洲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提供有效的外部要素激励。  相似文献   

15.
老年住宅市场的形成是我国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房地产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以广州为例,影响老年宜居住宅需求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宅面积、人口老龄化水平、城市住宅价格、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为释放和满足老年宜居住宅需求,应该形成由政府部门、公共机构、房地产企业、家庭和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主体模式,并构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老年住宅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逐步由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转变,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已开始制约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农村市场需求在全国市场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农村人口多,现有的消费水平低下,农村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因势利导,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已成为...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既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形成有偏的经济激励,形成负面产出。基于1985—2009年中国省际数据,利用Simar与Vanhems(2012)所提出的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condition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可测算以财政分权为条件并包含财政分权正面产出与负面产出的经济增长效率。以此为基础,可进一步检验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估算面向经济增长效率的最优分权程度。实证研究表明,如果以经济增长效率为目标,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过度分权",而面向经济增长速度的最优分权水平也会高于面向经济增长效率的最优分权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发展格局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以达到经济在 质和量上的双提升。劳动要素,作为供给侧要素之首,在供给侧改革中应被赋予一个正确的定位,即改革 的切入点和中心点,以劳动要素在质量上的投入为切入点和劳动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中心点,去助力经济 内循环的良性向好,促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嵌合贯通,原因在于,其一,作为供给侧 的第四大要素,自主创新的来源要依靠复杂劳动的不断提升,因此,需通过提高劳动能力来提高创新能 力,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新分工体系;其二,劳动要素是链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重要枢 纽,劳动要素提升既是消费行为也是投资行为,能促进消费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阐明供给侧改革与 劳动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推动经济双循环模式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巨大的人口压力要求中国必须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以增加社会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凯恩斯经济学,忽视了资源稀缺的约束,孳生了以要素高投入、废弃物高排放、产出高增长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自1980年代起,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就从实践和理论上对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主张把人重新纳入自然界,人与自然和谐并存、共同发展;生产力概念应当给予重新界定:生产力是人们顺应自然,发展经济,实现人类与自然共同进步的能力。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循环经济已经得到人们比较一致的认可;现在最重要的是必须适时地把循环经济理念转变为行为,把理论的结论转化为实践的成果,把发展模式具体化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经济合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格局。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但是,从长远看,分歧不可能成为主流,因为中日经济合作的基础,源于经济上的互补性。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学说,各国要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就应该根据生产要素的丰裕和稀缺程度进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的使用。中国和日本在经济上存在着较大的要素禀赋差异,这是中日经济可能长期合作的客观基础。1从资源上看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是非均衡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