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与法律是处理社会关系的两个不同的方式,但它们所追求的理念与价值以及表现形式上,却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没有宗教精神的法律,会退化为机械僵死的教条;没有法律性质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我们应该借鉴宗教中的有利因素,完善法律制度,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朱杰 《管理与财富》2009,(9):144-144
中国共产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因此,党员的素质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以和谐社会理论结合我国国情,系统的探讨了新时期党员素质的培养理念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和谐集中统一的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根本点是人心理的和谐。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和人际心理和谐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须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任何一方面的不和谐,都会影响到其它方面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放在三者之首,因而,我们不论搞什么工作,首先考虑的应是“人”,“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就是10的工作,所以,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对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  相似文献   

6.
袁文惠 《决策探索》2010,(14):42-42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主要任务之一。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功能的日益多元化,体育运动的发展理念对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对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现代社会,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法律来调整,需要法治来保障,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周海华 《决策探索》2006,(10):25-26
一、"善政"的局限性越来越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要改进执政的理念和方式,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这样方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经济形势.善治理论为我们创建新的社会管理格局、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和谐社会理念的全面贯彻,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论的升华。在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和谐社会是能够创造极为丰富的有机财富的社会;是不同利益群体能够合理分摊改革与发展成本的社会;是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社会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或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应该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与社群的和谐,突出人自身发展的地位,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两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概念。本文分析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用和谐发展的理念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并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种关系的角度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论的升华.在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和谐社会是能够创造极为丰富的有机财富的社会;是不同利益群体能够合理分摊改革与发展成本的社会;是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社会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或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应该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与社群的和谐,突出人自身发展的地位,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如何立足检察职能,构建和谐理念下的涉检信访的新格局进行了积极探讨。并结合和谐社会对信访工作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平等接访机制、便民维权信访机制、初信初访息诉机制和多元化调处信访机制等涉检信访长效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杜建华 《决策探索》2005,(10):60-6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岛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首意义十分重大,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与核心。  相似文献   

16.
曹咏 《决策探索》2011,(20):35-36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生动体现,我们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境界。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促进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形成新的文化自觉。当前,我们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若干关系。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文化与科学…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探讨和谐社会的三个主要理论基础的起源。这三个基础我们认为:一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和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儒家和道家学说为基础的治国稳定思想:二是270年前,从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著作《道德情感论》、《国富论》直至今天福利经济学为基础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的治国思想;三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把不同时期的不同阶级和在此之上的不同理论基础进行辩证统一的分析,充分认识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以及存在的历史延续性。  相似文献   

19.
孙婷 《管理科学文摘》2009,(15):146-147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学习和领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学院的问题,是摆在全体教职工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校园,应该是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中国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重新定义企业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理论,是对“股东至上”传统理论的一种否定或修正,体现了一种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新理念。本文对此进行了引进和分析,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设计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