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翟棣 《经营管理者》2013,(25):240-240
近年来,由于民事纠纷呈井喷态势爆发,调解的快捷简便性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由于调解是当事人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共识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有效的结案方式,既能简化诉讼程序,减少诉讼成本,又能化解矛盾,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具有"案结事了、彻底解决纠纷"的特点,调解已经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在基层法院,大量的民事诉讼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有的法院甚至以调解结案率作为硬性指标来考核法官的工作能力。民事调解被大规模地采用,因此加以科学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法院在行政审判中或多或少地开展调解工作。由于法律的限制,大多数调解成功的案件以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在实务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立法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我们不得不对“公权不可处分”理论提出质疑。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该理论进行了分析和反驳,为在行政诉讼中建立行政调解制度奠定基础,并对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由于法院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目前各级法院真正在审判工作岗位承担案件审判的法官不足全国法院干警人数的1/3,而且,审判人员中还有近20%的人从事执行工作。这种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襄城县法院城关法庭找准审判工作服务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审判延伸工作,将司法工作细化并延伸至案前、案中、案后,同时积极加强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调解和快速化解工作。开展法律宣传,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素养,全力服务辖区企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法院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目前各级法院真正在审判工作岗位承担案件审判的法官不足全国法院干警人数的1/3,而且,审判人员中还有近20%的人从事执行工作.这种情况表明,走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之路刻不容缓.因此,要重组法院工作群体,合理配置审判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最高法院确立的司法改革试点法院、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全国反家暴试点法院、全国法院法官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和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法院,重庆五中法院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始终以抓好审判执行第一要务,以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坚决把案件质量放在审执工作首位,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充分履行职能,全力化解社会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  相似文献   

7.
由于法院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目前各级法院真正在审判工作岗位承担案件审判的法官不足全国法院干警人数的1/3,而且,审判人员中还有近20%的人从事执行工作.这种情况表明,走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之路刻不容缓.因此,要重组法院工作群体,合理配置审判资源.  相似文献   

8.
法院调解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最具有特色的制度创设,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之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司法理念不断更新,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法院调解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审判实践中的弊端逐步显现,为此文章对构建科学的法院调解制度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件是原、被告在法院的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协调、庭外工作等方式解决。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显然,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已经名存实亡。本文拟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和可行性进行探讨,论证在我国应当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其种种弊端日益突出。从法理学的角度看,诉讼调解制度不符合司法审判的本体要求和目的,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不利于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取消诉讼调解制度,还司法审判以本来面目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遵循依法独立审判、适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开审判等工作原则,应独立于控辩双方,形成金三角式审判体系,公平对待案件,作出客观准确的裁判。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制度左右着这种独立审判权的行使,影响了法院这一职能。本文主要就其中法院变更起诉这一制度进行分析,从而引发理论上的反思,加快我国法院彻底独立于控辩双方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2.
素有“东方经验”之称的法院调解制度,一直在我国的民商事审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弊端,确有改革完善之必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00年 12月,广州 A公司因一执行案件到法院要求立案,法院听取了案件原由后告知 A公司,此案已超过申请执行期限。 A公司无奈,只得求助于律师。 此案案由是广州 A公司诉某省 B公司购销欠款纠纷,在法庭主持下已达成调解意见: B公司于 2000年 4月底前和 5月底前给付 A公司每月各 10万元整,剩余欠款共 55万元 B公司分别在 2000年 7月底前至 11月底前付清。 法院调解书下达后,某省 B公司一直没有执行,致使广州 A公司再次申请执行时被法院以超过执行期限为由不予立案。律师接案后仔细研究了原法院调解书,认为 2000年 4月和 5月 B公…  相似文献   

14.
王昕 《决策与信息》2011,(12):57-58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又称为替代性、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从广义上来讲是指诉讼外的其他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程序和制度的总称,包括:仲裁、和解、调解等。笔者在研究了ADR的概念和我国基层法院受理案件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ADR在基层法院运用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在基层法院进行推广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数据     
《领导文萃》2010,(23):11-11
<正>法院涉黑案件重刑率高达46.42%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针对涉黑案件审判的重刑率高达46.42%,超出同期法院判决的全部刑事案件30.13%。(《中国青年报》2010年10月17日)1-9月国产汽车产销1308万和1313万  相似文献   

16.
张华安 《领导文萃》2007,(11):47-49
今年1月,福建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案件纠纷调处、协助调解的工作意见》。这是泉州中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司法的一项具体行动,是人民法院贯彻《监督法》的一项新举措,也是重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实现司法效率与公正有机统一的有益尝试。据有关部门统计,泉州某市(县级)法院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调解的案件调解、撤诉率高达87.4%。一些拖延较长时间的“骨头案”得以妥善审、执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被誉为"东方经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说,调解制度在快速解决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定争止纷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法院在当前的审判工作中,更是将调解制度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既能够监督司法,促进审判公正,又不可避免的对审判独立性构成威胁,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案件为话题,分析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的关系,并提出建议使两者最大程度消解冲突,达到平衡,使网络与审判进入良性的互动轨道。  相似文献   

19.
民事调解在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非常盛行,法院把民事调解作为结案的一种方式,促进了纠纷的解决,但同时也存在问题,监督机制不到住,民事调解的目的异化,因此检察院对民事调解进行监督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决策探索》2013,(22):58-59
所谓“法院附设ADR”,是指在法院主导下或者在法院委托、指派人员的主导下进行的,以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