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就国家防灾减灾的战略,提出以下构想:生命至上,减灾、安全与发展协调;预防为主,防灾、减灾与救灾结合;政府主导,政府、市场与社会合作;群防群治,自救、互救与他救互补;管理创新,领导、专家与民众共治;制度保障,考核、财政与物资跟上。  相似文献   

3.
元明清时期甘青民族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对于社会的影响相当严重。三个朝代的封建中央政府对这里的灾荒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以贮粮防灾、立制抗灾、生产减灾为主要内容的防灾减灾思想、策略和措施。本文在理清这一历史阶段灾荒和荒政的基础上,着重就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协调思想是一种和协的处世风格,是其协调艺术的理论基础,具有建设性、变通性和综合性特征,在解决国际国内重大政治事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保障民众平安、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因此,防灾减灾是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以社会治理的方式防灾减灾,应从这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域的关系,实现防灾减灾主体的多元化;综合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规则的积极功能,实现防灾减灾手段的多样化;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实现防灾减灾过程的人性化;发挥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实现防灾减灾基础的科学化;统筹治理创新与体制改革,实现防灾减灾路径的合理化。同时,还应当以改革为动力,推进防灾减灾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郭茜茜  蔡孝恒 《理论界》2010,(5):191-193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之一,历史上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经验,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任务,保障国家利益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对建国以来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减灾救灾的社会参与机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的有效应对充分验证了我国现行减灾救灾体系的动员能力之强、反应之迅速、效果之显著,但也暴露出其财政压力巨大、政府人手匮乏、社会整体参与能力不足等缺陷。因此,重建一个更为合理、科学的社会参与机制,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已成为政府和社会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防灾减灾投入的优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灾减灾的投入与灾害处置的效果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分析防灾减灾的投入优化机制,尤其是作为防灾减灾重要主体之一的政府,其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现行投入机制在主体、环节、结构和责任分担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政府防减灾投入优化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灾害频发的国情,习近平高瞻远瞩在防灾减灾方面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以及以防为主的理念等,上述理念皆在儒家文化中有迹可寻.诸如儒家的仁爱天人合一以及预则立、不预则废思想等.这种扬弃的传承使习近平关于防灾减灾重要论述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把救灾减灾事业纳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探索救灾减灾事业规律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规范救灾减灾政策措施、建立救灾减灾的保障体制和机制、提升各种救灾减灾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新局面.总结当代中国救灾减灾事业顺利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继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救灾减灾能力,提升应对和处理紧急事件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天气气候环境的恶化,气象灾害越来越严重,且强度大、频率高,极端天气发生频繁,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广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近几年,中央多次下发关于气象防灾减灾政策性文件,要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的组织能力建设,不断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防御体系,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  相似文献   

12.
"建设救灾"是民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救灾思想,与传统的积极预防论相比,内容更丰富.学界很少有人关注和研究建设救灾思想,可能由于以往简单地把建设救灾思想等同于积极预防思想.实际上,建设救灾思想是将传统的积极救荒思想与西方传入的救荒思想融合,由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提出并付诸于救荒实践的一种新救灾思想.该思想内涵丰富,是防灾...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德国环境法的风险预防原则已广泛适用于全球环境保护,成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随着灾害多发以及人们对灾害问题日益重视,风险预防原则向防灾减灾领域渗透发展。由于灾害风险管理与人权保护、环境保护等问题交叉渗透、密切相关,风险预防原则向防灾减灾领域发展一方面使该原则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使其法律地位进一步强化,成为一项正在形成的习惯国际法规则。将审慎对待灾害风险作为一项国家义务,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无论是从履行国际义务还是从维护国家利益考虑,中国都须未雨绸缪,在综合性的灾害防治立法中确立风险预防原则并推进其适用。  相似文献   

14.
减灾救灾社会责任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处于对未来发展决策的关键时期,未来5年-10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向.应当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个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中来,如果大部分认为我不能影响未来发展,我何必参与'或‘官员与商人决定未来,我只管自己的事情',那么中国就很难看到一个有效的发展规划和解决问题的一揽子措施.促进更多的人民参与将是我国应对危机的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的知识分子思想是党的知识分子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党内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代表。1956年《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集中反映了周恩来的知识分子思想。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人口思想是在新中国十分严峻的人口形势下,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有着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其人口思想内涵丰富,理论系统,具有恒常性、开放性和明确性的鲜明特点,对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制订和控制人口增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山是我国山岳风光中的杰作,其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在给游客带来气象万千的美妙景致的同时,也会因为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露脸”,给满怀美好愿望慕名而来的游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打造让游客有安全感、安全系数更高的风景区防灾减灾体系,成为黄山风景区近年来着力付诸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8.
灾情是中国国情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灾害问题的严重性应当促成提升防灾减灾重要性的社会共识;防灾减灾能力是多灾之国综合国力的有效构成要素,有必要将防灾减灾从部门分割、局部调控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国家综合减灾实践。综合防灾减灾应确立安全第一、天人合一、主动防范的价值理念,遵循发展与防灾减灾结合,预防优先与抗救结合,责任分担与风险分摊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应对结合,应急管理与长效机制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灾情是中国国情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灾害问题的严重性应当促成提升防灾减灾重要性的社会共识;防灾减灾能力是多灾之国综合国力的有效构成要素,有必要将防灾减灾从部门分割、局部调控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国家综合减灾实践.综合防灾减灾应确立安全第一、天人合一、主动防范的价值理念,遵循发展与防灾减灾结合,预防优先与抗救结合,责任分担与风险分摊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应对结合,应急管理与长效机制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