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岑参去世年月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岑参的卒年卒月,目前文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颇具代表性。一种是赞同闻一多先生在《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中所提出的大历五年(770)正月说,另一种就是以郭沫若先生论定、陈铁民、侯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岑参年谱》(以下简称《校注》)总其成的大历四年(769)岁末说。他们的意见,《校注》作了概括性的总结: 关于岑参去世的年月,学者间有不同看法。赖义辉《岑参年谱》(载《嶺南学报》一卷二期)定岑卒于大历四年,根据是杜甫《追酬故高蜀州(适)人日见寄》诗的序文:“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中王(李)瑀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未提及岑参,可见其时岑参已殁。诗序署明作于“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岑参出任嘉州刺史,自长安至嘉州所经历的时事情况似乎较为纷乱,令人迷惑。迄今对岑参这段时事的考订,多以闻一多先生之说为主,近年出版的《岑参集校注》亦从此说。闻一多先生在《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中考订为:永泰元年(765)十一月出为嘉州刺史,因蜀乱行至梁州而还;大历元年(766)二月,杜鸿渐入蜀平乱,表公为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史列于幕府,同行入蜀。自春徂夏,留滞梁州,七月抵成都。对岑参赴嘉州的时间问题,《考证》定为大历二年(767)七月始赴嘉州任。但闻先生于《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中又谓岑参大历元年为嘉州刺史,以杜甫《寄岑惠州》诗作于是年为证。故又出现牴牾。就细详当时史实和岑参入蜀诗作,似觉其历年行事并非完全如此,杜甫《寄岑嘉州》诗系年亦有不确之处,故此略陈管见。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3.
关于岑参生卒年月问题的讨论,目前学术界仍存争议,但于前贤研究文章中后生获益不浅。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就岑参的生卒年月略述管见,穿凿之处,敬祈专家教正。 一 对岑参的卒年,闻一多先生和郭沫若先生均以岑诗《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作为依据来推定的。闻一多先生在《岑嘉州系年考证》中云:“据《旧书·代宗纪》,本年(大历四年)十二月戊戌,左仆射冀国公裴冕薨,公有《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则本年  相似文献   

4.
岑参赴西域时间路途考补廖立一、赴安西在天宝八载赖义辉(岑参年谱)以为赴安西在天宝六载,乃以岑参生于开元六年,与(银山磕西馆)中“丈夫三十未富贵”合,又高仙芝于六载代夫蒙灵祭为安西四镇节度使,而杜确(岑嘉州诗序》称岑参尝“充安西节度判官”,以此三者为证...  相似文献   

5.
岑参与润州     
闻一多先生的《岑嘉州系年考证》述岑参一生行踪,未及润州.而岑参的三首送人赴江宁的诗中都提到了润州附近的自然环境和风景,并且写得很具体.建业控京口,金陵款沧溟.君家临秦淮,傍对石头城.……跨马出国门,丹阳返柴荆.……闲眺北顾(—作登江)楼,醉眠湖上亭.月从海门出,照见茅山青.……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先生《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陈铁明、侯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附录《岑参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并谓永泰元年(765年)十一月岑参由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这是正确的。但他出刺嘉州的缘由,二文却未予揭示。现据有关诗文及史料,对其原因作一探索,不妥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了其诗歌的最高成就,为历代人们所推重,给予极高的评价。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对此就很欣赏,说“岑参多新诗”(《九日寄岑参》)“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并指出“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同时代人杜确称赞其诗“迥拔孤秀……出于常情”。(《诗集序》)宋代大诗人陆游赞其诗“笔力追李杜”“崔嵬多杰句”。(《夜读岑嘉州诗集》)翁方纲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石州诗话》)沈德潜云:“参诗能  相似文献   

8.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八月版《岑参集校注》,是近年来关于岑诗研究的可喜收获。然书中某些注释,似有不尽妥处,拟辨商如次,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祈教正。 一、薛昪、薛弁 《送薛弁归河东》诗,见《全唐诗》卷二百一,《岑参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题作(《送薛昪归河东》,注云:“薛昪,不详。昪,吴校(即明刊八卷本《岑嘉州集》,吴慈培校并补目。——笔者注)作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来,对于岑参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在不多的论著中,多数同志认为岑参的边塞诗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这一观点自五十年代提出,经三十多年来的探讨,赞成这种观点的同志越来越多。目前,对岑参的评价似乎已形成一种倾向,一种定见,岑参是浪漫主义边塞诗人。我认为这一看法大可值得商榷。一九五七年沈玉成等同志在《论盛唐的边塞诗》里提出岑参等人“要求建功立业、美化边塞、向往边塞的诗,都是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①一九六二年陈贻焮同志在《淡岑参的边塞诗》中认为岑参的诗歌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②一九六四年游国恩等同志在《中国文学史》中又提出:“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③一九七八年黄天同志在《边塞诗人岑参》一文中  相似文献   

10.
天宝三栽岑参漫游河朔。是年早春,岑参从洛阳附近的孟津渡河北上,过邯郸、贝州、冀州,于初夏季节到达此次漫游的目的地——定州安喜。夏末秋初,岑参从安喜南返,路过井陉而至滑州。在滑州,岑参得到了李白、高适、杜甫宋州相会的消息,但当他急忙赶到宋州的时候,他们已经散去。岑参在宋中稍作停留后到匡城,由匡城到临河,而后黎阳、新乡。第二年春天回到了长安。  相似文献   

11.
苏颋年谱(六)陈钧玄宗开元十一年甲子(724)五十五岁在礼部尚书任。春,离蜀返京。《方镇年表.剑南西川》:“开元十二年,苏、张嘉贞。”《仆尚丞郎表》卷十一:“张嘉贞——开元十二年春夏,或上年,由幽州刺史迁内尚,兼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判都督事。十二年七月...  相似文献   

12.
一钱起,字仲文,吴兴人,是大历十才子中的年长者,在中唐颇有诗名,人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为大历诗风的代表人物。有关钱起的生年,现有两种说法: 1.闻一多的《唐诗大系》定于玄宗开元10年(公元722年)。1979年版的《辞海》亦本此说。2.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钱起考》定为公元710年左右。现在能看到的有关钱起生平事迹的资料很少,闻一多没有说明所据的资料,傅璇琮的根据是钱起的两首诗。今案钱起还有《銮驾避狄岁别韩云卿》诗,诗中“銮驾避狄岁”是指广德元年(763年)。这年十月,吐蕃军队进攻关中,很快占领长安,代宗匆忙出奔至陕州。诗中说到“白发壮心死,愁看国步移”,若按闻一多说,此时钱起年仅四十挂零,不  相似文献   

13.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此天宝十四年冬,刘长卿避安史之乱过江至润州丹阳郡时所作。丹阳郡,即今江苏镇江,乾元以后改郡为州。“骄虏窥中原”等句,即写安史之乱。岑单父,即岑参之兄岑况。岑参《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云:“单父古来称宓生,只今为政有吾兄。”时在天宝中。天宝末岑况即客丹阳郡,后官终湖州别驾。  相似文献   

14.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向以创作边塞诗闻名。其所作边塞诗,形象瑰丽,想象新奇,气势雄放,因而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这已几乎众口一词,咸无异议。但是,笔者以为岑参边塞诗的写实性却绝不容忽视。即以其脍炙人口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名诗而论,便可明显看到岑参边塞诗朴实的写实风格之一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是一首富于浓郁地方色彩的边塞诗。诗中记述的风雪别宴与山行相送等感人至深的场面,无不以其真实描绘震慑读者心灵,并非以浪漫情调取胜。但这  相似文献   

15.
论坛信息     
《天府新论》1986年4期刊载了我校中文系周啸天《岑诗综论》一文。文中对盛唐大诗人岑参创作发展过程,岑诗的成就及特色,以及鲜为论者注意的封(常清)岑交谊对诗人的影响,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岑参一直以边塞诗著称,其实他的送别诗成就也是很高的。岑参的边塞送别诗没有儿女情长,离情别绪.而是在别离中充满了英雄豪情。本文论述岑参别离诗中所反映出的以身许国、建功边陲的政治热情,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爱国激情,乐观豪迈、积极向上的英雄豪情。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编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十二卷本《闻一多全集》已于日前问世。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一生著述甚丰。抗战后期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两年后,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编辑的四卷本《闻一多全集》就由开明书店出版了,这部全集的出现,不仅在当时有重大意义,而且影响深远。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还有大批遗著未能收入集中。多年来,人们期待一部更完整的《闻一多全集》。1984年3月,中宣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发出《关于整理出版闻一多著作的通知》,指定武汉大学成立闻一多研究室,负责新编《闻一多全集》。同意聘请季镇淮、范宁、薛诚之、何善周、胡国瑞为新编全集的顾问。  相似文献   

18.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的名篇《燕歌行》(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高常诗集》卷五),今人多认为诗序中所言之“御史大夫张公”即为玄宗时名将张守进,所谓“征戍之事”指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张守登隐瞒部下败状,“妄奏克获之功”这件事(见《旧唐书》卷一O三“张守检传”)。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二在此诗下引《旧唐书·张守传》后即谓“此诗盖隐刺之也。”岑仲勉先生亦谓“此制张守登也。”《读全唐诗札记》朱东润先生主编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编之《唐诗选》论及此诗时亦持此看法。傅珐琅先生则对此提出…  相似文献   

19.
新编《闻一多全集》问世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编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十二卷本《闻一多全集》已于日前问世。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一生著述甚丰.抗战后期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两年后,朱自清、郭沫若、吴...  相似文献   

20.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以边塞诗名世,从文学史的角度结合岑参诗作描述岑参西域经历的论述颇多,但分歧亦大,尤以首赴安西路途为最。运用当今学界对唐代西域之政治、军事、商贸、地理、交通及出土文物的研究成果,基本可以说明,岑参首途安西出瓜州后,按常理应该不走丝路南道,不到敦煌,亦不过阳关,而是径由玉门关,走最安全、通畅之丝路中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