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在语言结构的创新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本文对莎士比亚语言结构的创新风格从词语与语法这两个层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挖掘出莎士比亚在语言结构的创新方面的精华来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2.
来自东欧的德语诗人保尔·策兰的"语言栅栏"一诗,是诗人中期创作的代表诗作,引来众多解释.研读该诗,可窥策兰中期诗风之一斑.本文分别从主题结构、词语结构和诗文结构三个角度对这首诗文进行文本细解,运用诠释学的基本原则,视文本为无上权威,从基本词义出发,把文字的多元意向性规整到诗文的涵义一体性中.同时.尊重文理的井放性和多维性,力图避免牵强和过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风格独特,意象凝练,极富感染力。通过对诗人诗稿中与"热"相关隐喻的文本分析,从外在与内在两个角度解析"热"的双重喻义,认为其既可指代外部世界社会规范带给诗人的压力和冲突,也可指代内部世界中诗歌语言的力量。诗歌中,诗人择"内热"而离"外热",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解读古典诗歌应遵循其本身的风格选点切入,把词语和意象作为解读或欣赏的切入点.选择词语切入,体察其情境意义,把某一词语所传达的客观形象放到与之相联结的特定时空范围及与之联系的一切"关系形象"中去综合考察.选择意象切入,分析其表达方式的特点,结合古代诗人"神会于物"的特点,把会于物的神发掘出来.两点切入,纵深发掘,再现古典诗歌中的意、志、趣、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例,从词语、句式、修辞、欧化以及口语化几个方面,对来自清、俞平伯两位作家个人语言风格的特征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语言风格学的有关理论,浅析其形成各自不同语言风格的制导因素和风格手段.  相似文献   

6.
论《嚎叫》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嚎叫》是美国“垮掉的一代”诗人鼻祖艾伦·金斯柏格的代表作。该诗具有词语并列、句式变化、回环和重复、意象的跳跃、丰富的比喻和荒诞的修饰等语言风格 ,因而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7.
汉语熟语的民族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熟语是经过汉民族人民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反复加工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其内涵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熟语比普通词语包含更大的信息量.而词语的信息量越大,其文化的负载量也就越大,也就更能完整地体现其民族文化特征.汉语熟语的文化特征主要是其思维的具象性、语义的隐喻性、内涵的人文性、语言风格的文学性和产生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8.
玄学派诗人的男权意识与殖民话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许多评论家对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诗艺、风格的细读分析上,而忽视其与世事的联系.但借助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双重视野可以发现,事实上,在玄学派诗人主将约翰*多恩常用的诗歌艺术手段如巧智、奇喻背后,有两种权力话语在运作:一为男权中心话语;一为殖民话语.这两种话语在诗人作品中无意识的反映,既有生理的、文化的因素,更与当时的整个时代氛围和诗人生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玄学派诗人以其创作的诗歌文本有意无意地参与了殖民主义者建构"他者”的文本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栗原小获、伊丹才让、南永前三位当代少数民族诗人诗作的外部风格的共同点是对本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诗作整体热烈,激情豪迈。又由于诗人的生存环境,所受本民族文化影响的差异等原因,诗作呈现的语言风格十分别异。三位诗人诗作文本的文化超越性是诗作抒情主体所袁现的人类之爱,是抒情主体在诗中所表现的超越民族、超越个体的文化关怀和文化命运感。  相似文献   

10.
曹操的《龟虽寿》与丁尼生的《尤利西斯》在文本表现形式上风格迥异,但表现的主题却异曲同工一两首诗表达了诗人相同的生命观和乐观主义情怀。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折射出中西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