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苏轼苏东坡(1037-1101),人们总要跟中国的传统文化说到一起。因为在他身上可以说是融会了最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就其典型性而言,中国文学史上无人堪与之比肩。林语堂先生曾在为他立传时说:一提起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足证这位古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的人生哲学与文学创作马银华在中国古代,苏轼是经历磨难最多、生活起伏最大的作家之一。在多次的宦海浮沉中,饱受痛苦折磨的苏轼不屈服于命运摆布,从自己生活经历出发对人生社会进行了深入思索,并通过对儒道释等传统哲学的吸收融合,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3.
苏轼思想以元丰二年为界,前期的主导倾向是儒家思想,后期的主导倾向是佛老思想。佛老思想中的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儒家安民思想的结合,构成了他后期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年逾花甲、饱经沧桑的苏轼在建中靖国元年游金山寺时,俯仰一生,曾自题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可见,黄州是对他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的贬所之一。其重要影响在于对这位诗、词、文各方面都有独诣的北宋杰出作家而言,黄州是他人生后期的一大转折点。称其为一大转折点,乃因东坡九死一生贬谪黄州后,重新审视人生,而后构建了影响其后半生的人生态度:通达乐观,泰然处世;尊主泽民,有补国事。 通达乐观 泰然处世 ──对待人生苦难的态度 出身寒素地主家庭的苏轼,自幼受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苏轼是一位魅力四射的文化人物。他富于戏剧性的仕宦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和严峻的挑战,面对一幕幕的人生忧患,他以其独特的心智一一加以化解,并将其升华至审美的境界。在那无数的逆境歌吟中,苏轼给后人树起了一座生命之美的丰碑。  相似文献   

6.
苏轼才学出众,仕途上历经风雨,多次被贬谪迁徙大江南北,客居多地,每到一地,苏轼都积极主动体味各地的 饮食文化,创造性地改造变革,创新各种饮食,并用诗文记载歌咏风味饮食,弘扬了独特的地域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宋代著名散文家。他总结前人散文写作经验,并结合自己写作实践,提出了独到精辟的散文风格理论。本文从“辞达”、“文如其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多样化,个性化”几方面,论述了苏轼散文风格观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核心及表现特征。苏拭的散文风格理论,在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苏轼曾十几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此。他的诗词反映了常州在他心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描绘了常州"多君子"、好风光、宜归隐的形象,抒发了他对常州的眷恋之情。查考他的诗词,可以发现宋代的常州是君子之邦、鱼米之乡和归隐佳境。  相似文献   

9.
《宋史·苏轼传》有这样一段话评论苏轼:“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宏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  相似文献   

10.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这些风格特征又存在着某些联结点和一致性,依据这些联结点和一致性可以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进行分析归类.大体说来,古典诗词的风格可分为雄浑、婉约、平淡、典雅四类.  相似文献   

11.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 ,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这些风格特征又存在着某些联结点和一致性 ,依据这些联结点和一致性可以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进行分析归类。大体说来 ,古典诗词的风格可分为雄浑、婉约、平淡、典雅四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诗词 ,体现了雄奇壮美的主导风格。在表现特定内容的诗词中 ,豪壮与婉转和谐地统一 ,显示出毛诗独有的美学特质。建国初的诗作风格洒脱、飘逸而舒缓 ,显示出雍容自信而又不乏豪迈气概的俊逸风度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 ,表现了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大义凛然的原则立场和对敌人的极度蔑视 ,重又呈现雄奇壮美的美学风格特质。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诗词是高度个性化的存在,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存在。然而,这种个性化除了来自于诗人的自我之外,同时也来自于诗人一生中各时段所在地方的特性,我们称之为“地方性”。苏轼诗词中的“地方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与诗人的自我、诗中的自然、诗中的人文和诗人的思想以及诗中的地名等有着重要的关系。苏轼诗词中的“地方性”,来自于他所到过的许多地方、诗人自己对自然的敏感以及他深厚的地理意识,同时也来自于他对于诗歌艺术时空的建构。苏轼诗词里的“地方性”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代汉语诗歌创作也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与苏轼相似的豪放个性体现为:执著追求理想、人格,性情率真,风格雄奇;二人的内在区别表现在:博大境界的构成及内蕴不同,诗歌的抒情、说理功能不同,乐观豪迈的内涵不同。时代风气与信仰追求的不同导致了李白和苏轼内在的差异。无论是李白代表的唐代充满活力的状态,还是苏轼代表的宋代豁达睿智的心境,都是我们现实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雾因其变化万千的姿态呈现和朦胧迷离的意境营造,成为古往今来众多文学作品着力表现的特殊意象,而苏轼诗词中的雾意象尤其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文化意涵。以雾绘景、以雾摹物、以雾衬人、以雾抒情,苏轼的咏雾之作多面向拓展了雾作为意象符号的表意功能,使雾意象的含义更具有多义性。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不仅是旷世绝才的文学家,也是一个拥有思辨力量的哲人,他深邃的哲学思想在其诗词中有较为全面的展示.其哲学底蕴昭示"士"阶层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询和精神围城的突围.  相似文献   

17.
试论李煜诗词中的佛教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和探讨南唐后主李煜诗词中的佛教文化意蕴,主要从空虚梦幻的感受、悲苦愁恨的体验和清凉幽寂的禅境三个方面展开论析.认为后主诗词中所表现的浓厚的空幻感、悲苦感,既是他对人生的切实感受,也是他后期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深受佛教"空观"、"苦观"影响的结果;而后主诗词中清凉幽寂的艺术境界的创造,既是他高雅艺术情趣的体现,也与他深受佛教禅宗美学思想的熏陶有关.  相似文献   

18.
转喻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代表性的语言建构方式,认知转喻研究对于古典诗词翻译具有积极意义。以许渊冲和伯顿·沃森英译的苏轼诗词为例,对比分析苏轼诗词英译中的主要认知转喻类型,反思中国古典诗词转喻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现象,进而从文本的客观体验性和译者的主体认知性角度,探讨以苏轼诗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词认知转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毅同志,不仅是我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榜样,而且又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指挥员,驰名中外、骁勇善战的将领。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陈毅同志战斗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还亲自参加了陈毅同志的追悼会。事实说明:陈毅是个好同志。陈毅同志的诗词,是他对毛主席、对党对人民耿耿忠心的写照,是老一辈革命家赴汤蹈火、英雄气概的记实,是第一代共产党员壮志雄心、高贵气质的表白。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作者风格与译者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就文学翻译中作者风格与译者风格的关系做一点探讨。作者有风格,译者也有风格。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应大力突出自己的风格、以自己的风格替代原作的风格,还是以原作者的风格为风格呢?从中外翻译史来看,这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不过其焦点变了。现在多数人都认为译者应以作者的风格为准,刻意模仿作者的笔调。只是,译者自己的风格该不该、会不会在译作中出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