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范式,是一种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总体性价值规范,它要求哲学教育达到“哲学的生活生成”与“生活的哲学化成”的有机统一.这一范式源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本真精神,形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传统之中.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教条主义的干扰与破坏,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逐渐偏离了生活化的路向,严重阻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当前重新确立这一范式,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教育贴近生活、亲近大众,摆脱教条主义的困境,实现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从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3.
沈春梅 《东岳论丛》2011,32(12):85-87
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也看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正处于传统范式的困境。其研究大多从大众化的问题或其现状出发,进行就事论事的探讨,缺乏角度的多元化和视角的多层次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宏观层面的新范式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完成从单纯的意识形态化到大众文化的变迁;第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完成从精英话语权体系的解构到大众话语权体系的生成;第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完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契合。  相似文献   

4.
陆剑杰 《学术研究》2013,(5):1-7,13
由库恩提出、经拉卡托斯发展的范式概念,其简明界定应推库恩所说的"研究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物"。马克思哲学的原创范式具有一元性,若脱离其原创文本,加入非马克思的论述,将无从维护其一元性。马克思哲学在其后裔中分化,沉积为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人道主义等诸范式共存的格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出张岱年哲学、毛泽东哲学、冯契哲学等多种形式,而由毛泽东开创、改革开放后转型成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完整成果,其范式的独创性在范式诸逻辑肢上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生产理论与马克思哲学范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有三种理解方式 :第一种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思潮 ,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并不能作为替代资本主义方案的理论基础 ,否定生产理论在分析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第二种以哈贝马斯与吉登斯为代表 ,认为生产理论只能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部分层面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变迁 ,更需要强调制度或普遍理性在当代社会中的支配作用 ;第三种以杰姆逊等人为代表 ,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处于马克思所讨论的理论问题域中 ,生产理论仍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的逻辑前提。批判分析这些理论观点 ,在生产理论基础上丰富和完善马克思哲学范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是我们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逻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庆社会科学》2013,(1):158-158
王晓敏撰文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充分重视和关注如何从受众角度把握相关问题。从受众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应关注以下四点:①能否全面把握受众的理论需要,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前提。②能否为受众解疑解惑,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关键点。③能否尊重和确立受众的主体地位,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立足点。④能否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和阐释上形成更多共识,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已有百年,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大众化这个命题也已多次提出,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理论和现实需要。当今重提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大众化,所体现的各种需要实际都事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这一根本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世界潮流的发展与群众的需要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坚持大众的阶级性的前提下,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既不等于广为宣传,也不等于通俗化,而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被知识分子掌握转化为被工农劳苦大众掌握。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大众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众的哲学,这种转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8.
黎玉琴  和飞 《江淮论坛》2003,42(3):94-99
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实际上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即通过对世界的认识来理解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意义和价值。也可以说,哲学怎样理解世界,同样就会怎样理解人本身,亦将以同样的方式理解惟有人才有的自由。本文从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种不同的思维范式,审视了思想史上对待人的两种不同的理论态度,认为实践哲学思维范式代替理论哲学思维范式的同时,关于自由理念的思考进路也发生了转换,是人的实际生活过程成为思考自由理念的出发点,而不是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理性、客观理性,也不是源自抽象的孤立的个人的主观理性。  相似文献   

9.
吴书林 《北方论丛》2010,(5):113-116
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丰富而深刻,也就决定了必须从多角度对这一思想进行研究.也正基于此,从人文主义、工程主义和社会批判这三种传统来体现马克思技术哲学范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它是这三种传统的一个创新性的综合.同时,这三种传统又是相互关联的,体现的是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作为现代西方主流哲学精神之中的一种基本理智运思方式,它体现了人作为具体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哲学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它是哲学摆脱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困境、实现自我拯救与超越的有效途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涵在于:实践是人的本质与存在方式,是对人自身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再创造。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定位,使得马克思哲学具有强烈的文化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1.
张允熠  袁德磊 《学术界》2002,1(6):99-10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自然科学与先进哲学共同的思想结晶 ,是科学的、彻底的、革命的、战斗的无神论 ,并在与有神论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着日新月异的新的科学成就的层出不穷 ,有神论还将不断以“科学有神论”即以伪科学或披着科学外衣的面貌出现 ,因此 ,科学无神论也不可能终结无神论发展的前景。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还将继续。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的科学家 ,既能把无神论的科学精神贯穿于每一思维向度 ,也能把科学研究水平推向深层 ,使其不断出现革命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从客体角度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群众。从主体角度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人民群众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实践和群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既坚持真理原则又坚持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3.
哲学就是哲学——“价值哲学”的哲学观批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理解"价值哲学"?在怎样的思想意境中把握哲学的"价值问题"?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哲学的理论特质而言,哲学就是哲学。因此,"价值哲学"在其实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哲学分支或学派。反思与批判"价值哲学"研究之困蔽,其目的不在于重建价值哲学,而在于真正把价值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实现哲学之为哲学的意义。然而,只是按照西方"价值哲学"的理论范式,以及现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分化的路径,仍会致使哲学的"价值"概念抽象化,从而失落哲学与人本身。西方哲学在与本体论、认识论相对的意义上强调伦理价值,这是西方价值论之先天性缺陷;而在中国哲学中,哲学就是一种价值性的思想。因此,通往哲学的价值主题,并非仅有西方哲学一条理论路径。"价值"作为哲学概念,主旨并不在于实际的需要及其满足,而在于我们评价人的关系与人的世界时,应该肯定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追求与实现人之本性的生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末期讨论的基础上,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方面形成许多新的不同认识,并开始反思研究范式本身。目前的研究存在多样性有余而共识不足的问题。要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使命,正确看待研究范式并推进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范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诸多缺陷,必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范式转换,即由科技成果转化范式向技术创新范式转换,为此需要解决若干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历史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命意识。哲学不仅是"思想之哲思",而且是"现实之哲思",因此,应立足现实,将现实问题上升为哲学问题。要重视哲学基础理论和逻辑思维研究,克服经验主义。要拓宽知识面,改变知识狭窄、学识浅陋的现状,在综合中创新发展。哲学不仅是智慧之学,而且是自由之学,因此,哲学家只有确立独立人格,坚持自由精神,才能创立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世纪初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突出进展是研究视域的拓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缺乏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哲学范式转换的意义的认识。在西方哲学发展中思辨理论哲学范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叶西方许多哲学流派开始向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回归,其中,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一方面具有深刻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根源,另一方面体现了西方哲学理性和文化精神演进的重要趋势,通过把关于人的自由和创造性的文化价值的形而上的思考和关于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的文化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变化,集中体现在由哲学观反思所引起的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上,这是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者主体意识普遍觉醒的标志。哲学观反思破除了以前附加在哲学上的种种僭越和虚妄,使哲学回归其爱智求真的本性,对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已经并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重建适应时代生活需要的新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正确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的内在结构,马克思在写作<1857–1858经济学手稿>时确认了以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法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一辩证法的完整结构包括从现实具体到思维抽象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环节,前一环节凸显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后一环节则将历史观消化并形成了社会批判观.长期以来对抽象与具体辩证法的探讨因没有澄清前一环节的历史性内涵而导致了对后一环节的曲解,并在经济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20.
吴晓明 《东南学术》2001,(4):208-214
作为一名哲学研习者,重要的事情终是学和思。这学和思于是形成为一条道路,其间的隐晦曲折,困顿和遭遇,以及星星点点的发现与体悟,对自己来说,总是一种有意义的历事。《东南学术》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能把它们记录下来;我想,思的经历一如生活的经历,即便没有太大的价值,也往往可以是有趣味的。我之钻研马克思哲学,一则是初始的学业,一则是后来的教学任务。但我知道,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东西,或可粗略地名之曰“吸引力”,一直支配着我的研习。这种吸引力(老实说,是巨大的吸引力),按单纯知识的观点,也许是无稽之谈,或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